培养思维品质 促进有效阅读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1期   作者:应铮
[导读] 在英语教学中通过引导,使学生对不同语言与文化间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对各语言间的特点进行总结归纳,对语言形式、语篇结构进行辨识,在此基础上,对语篇背后所要表达的观点,对语篇作者所要传达的情感和态度进行探析,通过英语学习的系列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总结,进而创新学生思维方式,提高学生思维逻辑的严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思维品质得以增强。在众多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方式中,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应铮  浙江省仙居县第二中学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通过引导,使学生对不同语言与文化间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对各语言间的特点进行总结归纳,对语言形式、语篇结构进行辨识,在此基础上,对语篇背后所要表达的观点,对语篇作者所要传达的情感和态度进行探析,通过英语学习的系列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总结,进而创新学生思维方式,提高学生思维逻辑的严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思维品质得以增强。在众多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方式中,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是其中有效的方式之一。本文针对英语阅读教学读前、读中、读后环节,分别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能够有效提高学生思维品质。
【关键字】初中英语  教学设计  思维品质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7-206-02

        在持续推进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教师除了承担起自己平时的教学任务外,还应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利用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大量的积累和实践,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为有效提高学生思维品质,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精心设计、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并采取科学的教学措施,以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形成。
        一、什么是思维品质
        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学生思维品质主要体现在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批判性、逻辑性等方面,具体而言,它包括理性表达、分析推理、用英语思维等多项活动。思维创造性主要表现在大胆想象,推新出新,不循规蹈矩,不因循守旧。思维批判性则表现在对于某种观点不是毫无想法地一味接受,也不是不假思索地一味拒绝,而是通过质疑、取证等正确方式,理性分辨事物真伪。思维逻辑性则也要体现在规律和规则方式,像推理、判断等。
        二、如何在英语学科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在英语教学中通过引导,使学生对不同语言与文化间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对各语言间的特点进行总结归纳,对语言形式、语篇结构进行辨识,在此基础上,对语篇背后所要表达的观点,对语篇作者所要传达的情感和态度进行探析,通过英语学习的系列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总结,进而创新学生思维方式,提高学生思维逻辑的严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思维品质得以增强。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增加学生对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促进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形成。
        英语阅读文本中的很多内容都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富有思想性和知识性,因此,为提高学生思维品质,初中英语教师可充分发挥英语阅读教材的作用,在开展英语阅读教学时,从学生实际出发,深入挖掘教材内涵,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提高英语阅读水平的同时,还能够不断提高思维品质。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要培养思维能力,我们希望学生都是有能力的阅读者,在理解文本意思的基础上,还能进一步地分析、推理、评价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即四个核心技能:交流、合作、审辩思维、创造力。教师应当将这四个最核心的技能,融入到我们日常的教学中去。
        下文将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Unit8 Have you read Treasure Island yet? Section A (3a-3c)为例进行探讨。文章节选自经典名著《鲁滨逊漂流记》,教师在读前、读中、读后环节都精心设计活动,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一)读前环节
        1. 教师首先以小测试Test for character自然地引入本课话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同时,让学生根据图片自由想象和猜测Who left the marks? 激活学生思维,提升思维的灵活性。
        2. 接着,以另一个小测试Test for life skills引发学生积极思考:What will you take with you if you go to an island? Tell the reason. 给学生设置现实场景,让学生进行分析、理性表达等多元思维活动。
        3. 通过简单介绍主人公Robinson Crusoe并观看视频,给学生呈现文章背景,扫清阅读障碍。



        (二)读中环节
        1. 读中环节,教师首先让学生进行快速阅读,确认文章的体裁:diary.
        2. 让学生再次快速阅读,找出两段话的段落大意:Para 1 How Robinson makes himself alive. Para 2 How he got Friday. 该环节通过归纳与概括,提升了思维的系统性,同时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本。
        3. 接着,进行para 1的解读。教师引导学生从Tools, a place to live, food三方面去思考和解读Robinson初到岛上的生活。通过这一框架图的搭建,帮助学生更好地整合和理解文本内容。
        4. 特别难能可贵的是,教师通过让学生听Para 1录音,从而更深切地体会Robinson当时的人物活动和心情,并要求听出最能触动其内心的一句话:Although I have lost everything, I have not lost my life. So I will not give up and I will wait for another ship. 教师十分细致地让学生学会分析和评价语篇所承载的态度和情感。
        5. 对Para 2的解读,教师设计了以围绕“ How Robinson got Friday”这一故事中心展开的情节发展的排序,帮助学生理清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增强思维的逻辑性。
        6. 在充分解读How Robinson Got Friday这一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教师还不忘培养学生思维的推断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启发学生思考:在这座孤岛上,两人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发散思维,多角度地解读文本,推断出两人之间savior, helper, teacher, friend等多层关系。
        7.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备课组的老师们还独具慧眼,捕捉到了鲁滨逊的内心独白:Who else is on my island? 结合《鲁滨逊漂流记》的写作背景,重点解读my一词所带给读者的思考。小说由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所著,出版于1719年,当时英国正盛行殖民主义,结合这一写作背景和文本中Friday屈膝跪地的配图,学生不难想出两者之间还包含host和servant的关系。英语教师在开展英语阅读教学时,既要引导学生理解文本语意,还要指引学生认真琢磨和体会文本中的词语、句子和段落,由表及里,思考作者所要传达的情感和意图。学生在深入挖掘文本的过程中,就会逐渐形成批判看待的问题习惯,形成审审思维,思维品质就会慢慢形成。而在思维品质逐渐形成的过程中,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也会逐渐增强。
        (三)读后环节
        1. 学生英语阅读的读后任务首先就是吸收、强化和巩固所阅读的信息,然后把掌握的知识转化为技能,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所以,教师可在读后环节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开展合作,对文本内容进行复述。
        2. 通过小组合作复述,进一步巩固阅读信息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读后续写,为故事写结尾。读后续写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续写部分的思路和内容并不是唯一的,因此需要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大胆构思和创编符合逻辑的续写内容。这一创造性的练习,引导学生积极想象,多角度思考,激发其独特、新颖的思维灵感,使其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3.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探索Robinson的品质以及带给我们的思考,鼓励学生以个性化的方式解读文本,引导学生辨证地看待事物,探求事物的积极意义。
        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若能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质疑,赏识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对文本进行解读,鼓励学生以个性化的方式表达对文本的理解,定能让思维之花在阅读教学中绽放!
参考文献:
[1]王蔷.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新挑战[J].英语教师,2015(16)
[2]程晓堂.赵思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2016(5)
[3]鲁子问.英语教育促进思维品质发展的内涵与可能[J].英语教师,2016(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