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2期   作者:蒋广昌
[导读] 道德与法治是小学学习的重要学科,更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特别是现在新课标实施后,对道德与法治学科进行全方位改革,将这门学科完全与学生的生活紧紧扣在了一起,很多课文都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很多课文正是学生好奇的知识,课本中又安排了很多的实践活动,每课都有学生参与的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学习的地位,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一个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

蒋广昌   新疆喀什地区岳普湖县第一小学  844400
【摘要】道德与法治是小学学习的重要学科,更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特别是现在新课标实施后,对道德与法治学科进行全方位改革,将这门学科完全与学生的生活紧紧扣在了一起,很多课文都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很多课文正是学生好奇的知识,课本中又安排了很多的实践活动,每课都有学生参与的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学习的地位,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一个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要创造良好的积极的课堂教学环境,使之成为传授知识、培养情趣、启迪智慧、提高觉悟的催化剂。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7-013-01

        随着时代的发展,儿童品德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因为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将关系到几十年中国社会的发展,也直接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发展。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主要教授内容,它有助于小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以及法制意识,对学生今后的人生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选拔人才的方式依然以考试成绩为决定因素,也就是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道德与法治”老师在学校与音体美老师一样属于副科,更为关键的是大多数老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法作为主要教学手段,致使课堂教学效率严重低下。因此,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必须不断探索有效教学的策略,以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1.概念意识太深,学生不理解
        小学生的意识比较弱,但是常规的教学中,老师一直强调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这本身没有问题,只是忽略了孩子的心智发展意识,导致教学操作性较差。到底什么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红领巾如何理解等等。在上课的过程中,老师上纲上线,学生对此不理解,这就会使得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差,不利于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養。
        2.单一的教学方式枯燥无味
        道德与法治的老师,大多为刚毕业的新老师,而且多为主课老师兼任,这就造成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照本读书,任务只是简单地把课上完,仅仅将教科书与教学参考作为教学内容,并没有在实际的教学中整合和补允教学资源,忽视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从而导致“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不佳。
        3.匮乏的教学资源凭空想象
        教学资源可以分为软件资源和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就是教师,硬件资源就是教材教具。从软件资源来说,很多学校没有专门的道德与法治的教师,所以只能由其他老师兼任,照本宣科,无法深人分析相关案例并普及相关法律知识,导致学生的法治观念薄弱,不利于其综合发展。在硬件资源如教学资料上面也没有过多的时间去准备,教学内容仅仅局限于教材上,课堂教学趣味性氛围降低,学生很难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


基于上述两种原因,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极为低下,有时甚至是无效的。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1.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设置学习障碍干扰学生,即“布惑”,以此激起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如我们在讲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时,提到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此时可向学生“布惑”:“目前我国经济还落后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还说社会主义制度优越呢?”针对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去查阅资料,运用纵横比较的方法,即,不但比现状,还要比起点,比发展历史,从而比出两种经济的发展速度,以此证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这样通过动手、动脑让学生信服,学生不仅丰富了知识,增长了见识,也增强了兴趣。
        2.整合教育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道德与法治”每学期的课程有限,书中的内容自然也有限,这就需要教师在合理开发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对所要学的知识进行整合和补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开发教材。首先,教师应将“道德与法治”教科书作为与学生沟通交流的工具,在课堂教学中将课本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组织学生进行课题相关学习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每个教材都有各自的空间,教师在学习教材的时候要创造性地利用空间,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考试科目与考察科目的老师都要利用这一教学手段,为课堂教学开拓更为广阔的空间。当然也要注意一些不要盲目的追求时尚元素,而是要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以及课程特征来选择教学手段,这样才可以将课堂教学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4.转变课堂教学理念,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交给孩子答案不如交给孩子学习的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进行有效学习,比向学生传授知识更为重要。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要转变课堂教学理念,在让学生掌握学习能力的同时也要让孩子们知道怎么样才是正确的学习。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引导与点拨,进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组织学生进行总结与讨论,在开拓学生视野的同时,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既是一种享受,也是一门艺术,具有极强的艺术性。构建道德与法治课堂良好的效果,开创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生命长廊,需要教师从多层面考虑,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更需要教师的悟性、创造性劳动的积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们必须以新课程教学理论为指导,经过自己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友爱、理解信任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知识、接受教育,让道德与法治课堂变得快乐,让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到尽情地释放,激发课堂活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