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 甘龙华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2期   作者:甘龙华
[导读] 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是近几年各级各类学校和各个学科都在尝试运用和实践的一种教学方法,思维导图的教学是利用学生的思维进行抽象的空间构造,以帮助学生形成科学学习方法的一种教学方法和思维方式。它是利用记忆的特点,记忆的选择性、整体性等特点,让学生的记忆更加具有特色的一种方法。小学语文作文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需要学生兼顾创造性和规矩性,因此需要思维导图的引导,让作文显示出严肃而不失活泼,正面而不失创造

甘龙华   广西省梧州岑溪市第三小学
【摘要】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是近几年各级各类学校和各个学科都在尝试运用和实践的一种教学方法,思维导图的教学是利用学生的思维进行抽象的空间构造,以帮助学生形成科学学习方法的一种教学方法和思维方式。它是利用记忆的特点,记忆的选择性、整体性等特点,让学生的记忆更加具有特色的一种方法。小学语文作文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需要学生兼顾创造性和规矩性,因此需要思维导图的引导,让作文显示出严肃而不失活泼,正面而不失创造性的特点。
【关键词】思维导图  优化  作文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7-008-01

        一、思维导图及其对作文教学的作用
        思维导图又叫作心智图,是让学生针对一项主题进行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过程,是一个从点到面,再有分析到综合的过程,集中考查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综合总结能力,是让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张抽象的导图的过程,这个过程能有效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找到最优的写作方法。
        思维导图的教学法对学生的写作是有多重作用的。首先思维导图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找到多个写作角度并且找到写作的思路和方法;二是思维导图能够在思维路线的引导上,让学生的写作更加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严谨性,能促进写作的质量和写作速度,减少跑题的可能性;第三是思维导图能帮助教师找到有助于学生迅速调整思路,找到写作要点的方法,节省考试时间,在短时间内写出有内涵,高质量的文章,在完成考试题目的前提下,保证文章的质量和学生自主性的发挥。
        二、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方法
        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经常表现出僵化、模式化、板块化的特点,导致学生写作没有灵感,丧失主动性,写出的作文也会寡淡无味,而思想已经打开的学生,也会受限于教师的教学思路,影响正常发挥,因此,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能优化教师的教学效果,但是这需要采用恰当的方法。
        1.运用思维导图,打开学生的写作思维
        在传统的小学写作教学影响下,学生的思维已经被禁锢在一个固有的范围内,要想采用思维导图优化教学方法,首先就是要解放学生的思想,活化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有更多的灵感去用于写作。这主要有赖于思维导图的开发。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主题训练,打破原有的作文教学思路,采用新的,不设条件的教学方法。教师要设置发散思维课堂,给出学生一个主题,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或自由作答的方式进行思路的拓展,教师将学生的思路用导图的方式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更加清晰地感知自己的思路走向,然后通过思路的延伸进行发散,形成一张思想的大网;随后在这张思维导图的基础上教师要与学生一起探究作文题目确定的多种可能,帮助学生找到一个主题的多个写作角度和写作方法,让学生在写作前打开思路,文思泉涌。
        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交流的积极性
        思维的单向行驶永远不会形成思维的多角度和活跃度,而只有思维的碰撞和相互启发,才能让思维如星星之火般燎原,因此教师要让学生的思维尽可能的产生更强的交流和碰撞,让学生在相互沟通和启发的前提下发散思维,带动思考,产生冲击,引发交流。



        教师要充分利用热点话题,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针对话题产生自己的看法,并鼓励学生积极表达出来。为了防止一边倒的情况,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展新的思路,对立意新鲜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嘉奖;其次教师要通过自己的引导让学生感受到一个话题的多个思考维度,让学生感受到立体的思考方法,和创新思维为思想带来的新鲜感。除此之外,教师还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让学生分组将讨论的结果绘制成思维导图,让小组阐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最终的多种思路和多种讨论结果,这样就会让学生在日常的联系中打开思路,活跃思维,让学生在积极沟通中带动思想的活化。
        3.运用思维导图方式开展写作实践
        思维导图引导学生产生的思维,最终是要落实到实践中的,因此,教师要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作文教学,还要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学生的写作中,让学生善于写作,精于写作,乐于写作。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作文中的应用措施
        1.借助思维导图,创设作文情境
        在实际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依据心中所想进行思考,在学习中得到情感升华,进而可以在行动上作出回应。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前期,教师要结合作文主题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使得学生可以在生活中学习知识,在脑海中形成知识体系,身临其境学习,通过亲自感受加深理解,进而可以有所思、有所想,加深感受,快速进入思维导图制作中。
        也就说,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作文主题,进而通过实物、图片以及多媒体等为学生营造結合生活的作文情境,使得学生对实物以及图片等进行认真观察。通过头脑风暴的形式从脑海中不断想出新颖的关键词。在思维导图中心处向外发散书写存在关系的关键词,然后再注重静动态物体的分析,可以联想到实际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和故事等。学生可以在班级内进行角色扮演,亲自感受事件中人物的心情等,由于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可以在思维导图上建立事物之间的关系,反复修改和完善,最终再使用多媒体将所有内容结合其中,向学生展示,使得学生可以结合思维导图理顺作文思路,建立作文框架,从而不断提升语文作文教学质量。教师再为学生提供一篇作文文章,要求学生能够在优秀文章中寻找关键词,进而在通过不同相关信息寻找作文主干和枝叶内容,将不同知识内的关键词全部寻找出来,以小组形式绘制思维导图。当所有小组都完成工作后,教师要求学生向大家展示自我观察事物的思维导图,再由小组组长向大家介绍优秀文章的思维导图,学生会发现优秀文章的优点,借鉴和学习,帮助学生构架更完整的作文思路,在不断完善思维导图中提升小学生作文能力。
        2.使用思维导图,提升作文能力
        在实际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思维导图的主题选择,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选择思维导图主体,使得学生依据思维导图主体进行关键词搜索,打开自身想象力和思维创造力,结合中心主题进行发散和学习,进而形成放射状思维导图内容。学生知识有一定限制,在思维导图绘制中需要结合课文进行,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新颖文章等,使得学生能够发散思维,绘制独特的思维导图,当学生思维导图制作中遇到无法表达的词语时,可以查找字典等进行解决,从而形成一幅完美的思维导图内容。
        在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方法进行充分思维发散和聚合训练的基础上,教师要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找到一篇文章的写作思路和方法,并根据其中一条思路进行写作,最后由教师进行分析和评价,让学生在思维导图的指引下,熟悉作文写作的方法,熟能生巧。
参考文献:
[1]朱志敏.给你的思维画一幅导图——一种提高工作、生活效能的思维途径.中国人才,2005,5.
[2]何克抗.教学系统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