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业卫生检测评价原始记录规范化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俞鲁明 陈兰杰
[导读] 摘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规定中将职业病危害因素分为:粉尘类、放射性物质类、化学物质类、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
        杭州人安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规定中将职业病危害因素分为:粉尘类、放射性物质类、化学物质类、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传统的职业卫生评价工作,仅关注了项目运行中某些特别突出的危害因素,导致一些浓度(强度)较小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及一些非主要工艺环节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未明确识别。基于此,本文阐述了职业卫生检测评价原始记录的重要性,对职业卫生检测评价原始记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规范化策略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职业卫生检测评价;原始记录;重要性;问题;规范化;策略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与评价作为预防职业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可以有效降低劳动者患上职业病的风险。职业卫生是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前提条件。因此为了贯彻落实职业卫生各项法律、法规、规范的要求,提升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水平,需要严格按照《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工作规范》的要求进行职业卫生检测评价工作。而职业卫生检测评价原始记录对于职业卫生检测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为了保证职业卫生检测的有效性,以下就职业卫生检测评价原始记录规范化进行了探讨分析。
        一、职业卫生检测评价原始记录的重要性
        职业卫生检测评价原始记录是在实验室通过大量的准确信息和数据分析而整理出来,其是编辑撰写实验报告的依据,检验人员以及结构机构需要以此原始记录作为基础从事检验活动,检测要求要具有较高的客观价值,充分的信息量,信息记录要完整,并且可以溯源。职业卫生检测机构的原始记录模板必须要受到严格控制和管理。
        二、职业卫生检测评价原始记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危害因素检测不够全面。随着《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相关工作内容中,涉及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亦不断增多,新的职业病危害不断出现。传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往往不能全面的进行鉴别判定。由于新管理部门新规定的出台,检测内容也进一步深入细化,例如在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过程中,传统的职业病危害中仅用粉尘一类来评价所有的粉尘类别。但新出台《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规定中将上述粉尘类危害逐一细分为矽尘、煤尘、石墨尘、炭黑尘、电焊烟尘、石棉尘、滑石尘、水泥尘、云母尘、陶瓷尘、铝尘、其它粉尘等。
        2、信息量不足。国家对职业卫生进行单独的评价工作较晚,评价单位以往的职业卫生评价工作统一纳入到职业安全评价工作中,因此,职业卫生检测评价工作没有统一的原始记录体系资料,各单位仅靠自己对职业卫生检测评价相关标准、规范的认识,制定符合自己实际工作需要的记录体系;也有单位依赖环境检测记录体系进行工作。随着国家职业卫生检测评价标准要求日益严格,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法律意识的加强,使职业卫生检测评价工作规范化的要求日趋强烈。要求其原始记录涉及任务受理、评价及检测准备、采样检测过程、样品流转、样品检验、报告编制等内容,传统的部分职业卫生技术检测过程中的原始记录资料存在包含信息量少、书写不规范、缺少质量控制内容等问题
        3、朔源性不强。传统职业安全卫生评价报告在采用类比法时,类比企业检测结果不能找到来源,有些仅凭借无盖章的打印材料为依据,有些则是根据日常其它用途的监测数据直接引用;另外还存在:控制评价报告实验检测过程未及时记录,检测过程无严格的质量控制;现场调查获得的资料未被确认、书写不规范、无归档等问题。
        三、职业卫生检测评价原始记录规范化策略的分析
        1、工作卫生检测评价原始记录程序化。

参阅相关职业卫生检测评价标准文件,对这一时间范围内的职业卫生检测评价工作进行分析,明确职业卫生检测评价工作的工作职责。通过分析这些文件,找出职业卫生检测评价工作的关键点,诸如样品受理、现场查询以及搜集、现场准备工作等工作环节的关键点,并且对这些工作环节的工作流程进行仔细分析,尽可能设计最简单的工作程序,以便提高工作效率。对职业检测评价工作的原始记录数据进行细分,根据不同的检测内容划分不同的分区单元,诸如样品受理单元、质量控制单元以及实验分析单元等。
        2、监管部门的有效监管。(1)检测原始记录编制规范化。职业卫生监管机构应以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要求为依据,参考环境保护有关检测原始记录等做法和经验,分析职业卫生监管的特点,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原始记录标准化的研究,制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原始纪录格式与内容的编制规范,为职业卫生检测评价服务机构提供参考。(2)原始记录标准化的监管实施。在检测原始记录编制规范发布实施后,监管机构应注重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原始记录的审查,加强评价机构对项目评价中原始记录程序化、规范化的意识。
        3、质量控制融入全部工作卫生检测评价进程。在整个职业卫生检测评价工作过程中要贯穿质量控制理念。对职业卫生检测评价工作除了要考虑实现其进程标准化之外,还要控制可能影响检测评价结果环节的质量。比如说在对每一批样品进行检测时都要衡量检测的准确度,并且要对检测样品过程中涉及到的消耗品进行质量检测。要对用人单位提供的材料进行现场确认,校准使用的检测仪器,还要考虑到检测项目的完成效率,确保质量方针的实现。
        4、细化评价内容。(1)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全面化。依据《职业病分类与目录》《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制》等相关标准通过实地调研,从工种、作业地点及方式、作业时间、防护设施等现场情况,识别项目建设及实施过程中涉及的各项工业过程、原材料、辅助单元等各环节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2)职业卫生检测评价原始记录规范化。依据国家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标准、行业规范等相关文件,分析职业卫生检测工作的特点,得出任务与项目受理、现场调查及资料收集、现场准备工作、现场采样与检测、样品储运及交接、样品分析及结果处理、报告编制、报告发放及资料归档等作业环节的关键点,并依据其实际工作流程及简化工作程序等要求,将整个原始记录体系分为不同的分区单元。
        5、原始记录具体化。为更好满足最新技术规范、标准要求,根据不同检测评价任务引入相应的记录格式,将各个单元原始记录体系细化到每个具体工作环节的记录上。如在样品受理过程,针对不同的情况,将其分为样品受理与项目受理两个记录格式;在现场物理因素检测过程中,针对不同物理因素的自身特点,制定有噪声、高温、工频电场、高频电磁场、微波辐射等各自适用的记录格式;现场针对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分为个体采样、定点采样等记录格式;在实验分析阶段,根据不同检测仪器特点,制定有气相色谱、原子吸收、分光光度等原始记录格式;针对粉尘有不同检测指标,制定有重量法、恒重法、等记录格式。
        结束语
        综上所述,职业卫生检测评价原始记录规范化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现行职业卫生检测评价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为国家制定职业卫生检测评价相关的技术规范提供参考;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职业卫生检测评价工作的程序化、规范化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国卫疾控发[2013]48号.
        [2]孟擎帛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及评价质量控制[J].油气田环境保护,2015(05)
        [3]孙胤羚.职业卫生管理政策分析与评价研究[D].山东大学,2014
        [4]王莉.职业卫生检测评价元数据标准的建立[J].金属矿山,2013(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