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定性风险检测评价的分析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谢小天
[导读] 摘要:职业卫生风险因素是经过对释放机制、危害源、控制机制以及暴露途径等进行定性检测评价或是分级。
        杭州人安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职业卫生风险因素是经过对释放机制、危害源、控制机制以及暴露途径等进行定性检测评价或是分级。检测评价人员在分级或是定性检测评价的时候,需要注意危害的类型、数量、毒性以及使用的时间等因素。充满为了防止职业卫生风险,本文概述了职业卫生定性风险检测评价,简述了职业卫生定性风险检测评价的重要性,対职业卫生定性风险检测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其要点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职业卫生;定性风险;检测评价;重要性;问题;要点
        我国卫生部为了进一步规范企业职业病危害的检测评价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了一系列的规范与标准,例如《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等。企业要想在实践活动中做好自身的职业卫生工作,职业卫生定性风险检测评价就是最基本的,也是企业其他工作开展最为主要依据。基于此,以下就职业卫生定性风险检测评价进行了探讨分析。
        一、职业卫生定性风险检测评价的概述
        随着职业病防治法的颁布实施,相关企业对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工作变得日益重视,而企业想要做好本身的职业卫生工作,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要实施职业卫生定性风险检测评价,因为职业卫生定性风险检测评价是其他工作开展的主要依据。职业卫生定性风险检测评价的工作主要包括:(1)正确的检测所接触的职业危害因素,通过自身的分析机制将这些职业危害因素纳入考虑的范围,并且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2)按照评价的结果,总结相应的经验,设置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措施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二、职业卫生定性风险检测评价的重要性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应用风险检测评价时,各种职业危害因素对于人体的健康危害效应就对应了职业卫生定性风险检测评价的严重性,因此职业危害因素的风险检测评价主要就是健康危害等级与暴露级别。职业卫生风险因素是职业卫生风险检测评价方法中需要考量的重要因素,其包含的范围主要有:物理性风险因素、生物性风险因素以及化学性风险因素。这些风险因素通过控制机制、释放机制、危害源以及暴露途径等方式进行分级以及定性检测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员工的反馈、使用时间、频率、使用数量、危害类型、毒性、历史监测数据以及相关人员的经验。经过评价,在各项内容中如实的进行评分后,根据结果进行评价,得出风险水平。
        三、职业卫生定性风险检测及评价存在的问题
        1、采样信息问题。职业卫生检测时,由于从业人员工作不够细心,使得采样记录中的采样点示意图不够规范,甚至存在没有采样点示意图的情况;并且对样品的采集时间、单位具体情况、防护措施是否到位等情况不够重视,有些信息在检测报告中遗漏。这种情况的使得检测结果不够完整,无法完全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采样方法的问题。职业卫生检测时的采样方法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最终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对于不同类型的物质要根据物质的性质采用不同的采样方法,以确保采样结果的精确性。但是一些采样从业人员在进行采样的时候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导致整个检测结果与评价针对性不强,采样的结果无法作为工作场所情况的有效依据,无法为劳动者争取应得的权益。
        3、书面报告问题。当前对于职业病危害检测及评价的书面报告在格式上有着明确的规定,报告的字号、字体、行距、行高、编号、页眉页脚等都有明确的要求,可是一些职业病危害检测及评价的从业人员没有按照规范的报告书格式撰写报告,反而是根据自己的想法撰写报告,使得报告书显得极不规范,没有权威性。
        4、评价报告问题。

一些评价报告由于评价因素过于单一,工艺分析不够深入,危害程度分析不到位,导致报告的权威性不强。并且一些报告的评价因素只涉及本企业的有毒物质,没有将其与其它相似有毒物质进行对比,导致报告的的实用性也不强。并且评价报告中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以及技术规范与标准没有及时查新。在评价报告撰写过程中,从业人员一般套用已有报告的模式撰写报告,往往疏忽了法律、法规、部门规章以及技术规范与标准的及时查新。有些更新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以及技术规范与标准较之前的会有不同,没有标准查新就撰写的报告有可能导致报告的不准确。
        四、职业卫生定性风险检测评价要点的分析
        1、充分做好检测准备。企业职业卫生风险检测评价一般需要以团队形式开展工作。并且团队中的每一位人员都需要在现场观察,对潜在风险进行检测。在检测的同时需要与现场的操作人员进行交流,了解一些必要的风险信息。设置好包括企业内所有具体事务职业危害因素的目录以及企业内所有具体事务的目录,将其作为评价的基本条件。还需要评价人员对企业内部会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的流程以及操作列出来,才能够保证职业危害因素都在其中。
        2、合理设置相关工艺。职业卫生风险检测评价需要合理设置检测评价区域、评价工艺的流程、化学名称、化学品文摘的登记号以及一些健康危害分级高的因素等。
        3、职业卫生风险定性风险检测评价方法。职业卫生风险检测评价过程中,通常定性风险检测评价主要包括吸入风险检测评价、吸收风险检测评价以及摄入风险检测评价。(1)吸入风险检测评价是对现有的控制措施以及卫生监测计划实施能够到位以及发挥效用进行职业检测评价。其中化学性危害因素进入人体最为主要的途径就是通过吸入的方式,化学性危害因素的职业卫生标准是对空气中的浓度限值进行评价。因此对于吸入风险的定性检测评价,是企业评价人员非常重要的工作。定性检测评价吸入风险的方法有吸入风险等级、健康危害分级以及暴露水平分析。(2)吸收风险检测评价需要充分的对暴露水平以及健康危害两个因素进行考量。其中暴露水平是指在实际工作中发生重大暴露的可能性,健康危害则是指物质与皮肤被接触或是皮肤在吸收之后产生的巨大威胁。定性的评价皮肤接触、吸收风险的方法是企业职工对化学物品的接触程度、具体生产操作情况有所关联,在分级时有一定的困难以及不确定性,其中主要包含了:皮肤接触与吸收危害分级:皮肤接触与吸收危害分级,参考化学品物料安全数据表的健康影响;皮肤接触与吸收的暴露水平分级。皮肤接触与潜在的暴露水平进行分级,在分级时并不考虑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皮肤接触与吸收风险分级:是吸收危害分级与吸收暴露水平分级的乘积]。(3)当前很多企业中还存在不经意的摄入风险,比如企业员工在离开工作岗位之后,没有洗手就开始吸烟或是吃东西,这样就会导致有害物质摄入体内。因此针对摄入风险的方法,企业就必须要严格的督促与规范企业员工的个人卫生习惯。特别是在有化学品使用的场所内,禁止员工食用任何东西,例如餐点、酒类以及抽烟。通过该种规范,则能够有效的降低有害物质进入人体的摄入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职业卫生管理需要根据风险检测评价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的职业卫生定性风险评价方法。该种方法是通过利用现场信息,对所潜在的职业危害风险进行必要的指数分级。在对职业卫生定性风险进行检测评价过程中,评价方向主要包含了危害来源、职业暴露以及暴露途径等,并将其作为依据指导企业实施减轻职业危害的控制手段。
        参考文献:
        [1]汪永忠,王青,李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风险防范探讨[J].中国职业医学,2011
        [2]王海军,史济萌.职业卫生定性风险评价方法的探究[J].科技资讯,2014
        [3]徐昇,刘勇.ICMM定性风险评价在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中的应用[J].职业与健康,2013
        [4]张桂钏.某原料药生产项目职业危害风险分析与防护措施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