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新形势下土地管理与经济发展新常态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郑善雷
[导读] 摘要:在新形势下,结合经济新常态来发展土地管理工作能够提升土地管理工作水平。
        东平县老湖镇镇村建设服务队  271505
        摘要:在新形势下,结合经济新常态来发展土地管理工作能够提升土地管理工作水平。基于此,本文介绍了土地保护责任制、所有权登记保障机制、创新用地机制这几个土地管理方面,并从结构调整、去补降、信息化建设阐述了经济发展新常态,希望能够为我国土地管理现代化进程的发展提供助力。
        关键词:土地经济;耕地保护;调整结构
        引言:习总书记曾在2018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重点解决“两不愁、三保障”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点都集中在土地管理方面,因此,工作者应当深入分析经济发展新常态,并采取有效的土地管理措施,使“两不愁、三保障”这一目标得以顺利落实,提升国民的生活水平。
        一、新形势下土地管理
        (一)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
        在新形势下,耕地作为我国人民的重要生产资源,政府部门应当加强耕地保护责任制的落实,强化劳动者的耕地保护意识,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为此,各地政府部门纷纷开展了耕地保护责任状的签署工作,并逐层落实了耕地、基本田的保护红线任务,同时,管理部门也陆续展开了农田划定、责任落实检查等工作,巩固了耕地保护责任制的落实效果,有助于土地管理工作的发展。以山西土地保护责任制落实工作为例,该地区政府已经将该项政策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完成了5088万亩基本田、6075万亩耕地的红线保护责任落实工作,并已经实现了农田划定工作,而且当地政府管理部门,还针对红线保护责任落实任务进行了严格的考核,深入优化了工作者的责任意识,使得土地管理工作更加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国策,推动了新形势下,山西土地管理工作的发展。
        (二)土地所有权登记保障机制
        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是土地管理工作的运作核心,各地政府部门牢固树立了“坚持走群众路线”的管理理念,积极认真地执行了土地所有权登记保障机制,并针对土地报批进行了严格的审查,一旦出现征地程序不规范、征地补偿不到位等问题,则坚决不予批准,而且各地政府也结合了当地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将安置补助、土地补偿等补贴数额调高,以便于适应当前的经济新常态状态,为被征地群众的合法权益提供了保障。此外,对于集体土地、宅基地登记问题,管理部门召开了全面的地籍调查,然后基于此理清各地农村土地权属关系,并为群众办理了所有权登记手续,不仅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构建夯实了产权基础,而且也切实地保障了群众的土地权益,提升了土地管理工作水平。针对保障性住房用地,政府部门也积极开展了地质灾害搬迁、农房抗震改建、危房改造等工作,并为居民及时发放了所有权登记证书,缓解了群众的安居问题。
        (三)创新用地机制
        就目前来看,大部分地区在建设中存在大量的土地资源缺口,而且在如今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状态下,耕地资源也正在不断减少,使得各地经济的发展面临严峻的土地资源危机。为此,各地政府陆续基于现行的政策和法规,制定了露天采矿用地改革、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矿业用地整合利用等多种类型的用地机制,不断地开拓土地资源,加快推进了土地管理工作的优化发展。

在用地机制的创新中,各地政府根据土地特质以及当前经济新常态发展需求,制定了针对性的推进政策,如盘活存量土地、推进节约用地等,全面释放了土地资源,提高了土地管理工作的准确性。此外,政府部门通过创新多样性、针对性的用地机制,有效地解决了多个地区的用地瓶颈问题,突破了土地资源紧缺为经济发展带来的制约。
        二、经济发展新常态探析
        (一)结构调整
        从我国经济整体来看,当前新常态的形成主要源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因此为了使我国各个产业领域能够顺利度过转型升级阶段,各地政府部门开始不断地完善自身的土地管理工作,优化区域土地开发格局,向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土地资源和空间资源。在此过程中,各地管理部门陆续进行了土地管理结构重心调整,使管理工作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经济新常态的发展,恢复、推动实体经济的运行,缓解金融经济过剩造成的实体经济挤出效应。以广东省的土地管理结构调整为例,当地政府将管理结构重心调整到了基础设施用地、水利工程用地、交通网用地等方面,并采用了差别化的规划利用管理方法,为实体经济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土地资源,同时,加大了对粤东西北地区工业生产的用地供应,有助于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实体经济水平的可持续优化。
        (二)去补降
        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我国土地管理工作面临着商业地产库存量大、房价上涨、实体经济企业用地成本高这三项重点问题,因此为了应对这三项问题,政府部门提出了针对性的去补降措施,提高城乡土地利用率,为经济新常态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土地、空间资源。在此过程中,各地政府陆续开始向房价上涨过快的区域,增加住宅用地供应,并逐步落实了房产风险预防工作,同时,对于一些商业地产库存量大的区域,政府则不断减少,或停止向该区域供应住宅用地,实现降库存。此外,为了助力实体经济的发展,管理部门纷纷针对闲置土地、批而未供土地制定了专项整治工作,提高了手续办理、落实程序的运行效率,并且推出分期供应、弹性出让年限等多种供应方式,弱化了企业用地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增强了去补降措施在新常态背景下的落实效果[1]。
        (三)信息化建设促发展
        为了提升土地管理工作的新常态经济发展服务水平,管理部门需要不断优化自身的办公效率,并推进土地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构建一个集约化、统一化的土地管理平台,实现土地管理体系的高效运作,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各地政府正在积极筹建“一图一网一平台”的土地管理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并且逐步搭建数字城市、县区地理信息平台,使土地资源管理呈现出集约化发展的趋势。此外,各地政府借助大数据技术、GPS技术等先进的信息技术,不断完善、精细化各地的地理信息,促进了“一村一镇一地图”的建设,以及信息化建设成果向土地管理成果之间的转化,加快推动了经济新常态下,土地管理工作的发展进程[2]。
        结论:综上所述,确保土地管理工作能够契合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发展,有助于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在土地管理工作中,有效落实各项管理机制,可以强化土地管理工作效果,同时,结合新常态进行土地管理工作优化,能够促进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深化落实。
        参考文献:
        [1]张瑞杰.刍议新形势下土地管理与经济发展新常态[J].吉林农业,2019(20):43.
        [2]梁继斌.新形势下土地管理与经济发展新常态探析[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10):1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