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及其措施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汪娇娇
[导读] 摘要:食品质量安全与人类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并且采取科学的食品安全管理措施,能够有效提升食品质量的安全管理水平,从而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安全健康的食品。
        杭州人安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食品质量安全与人类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并且采取科学的食品安全管理措施,能够有效提升食品质量的安全管理水平,从而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安全健康的食品。基于此,本文简述了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对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措施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食品质量;安全管理;重要性;影响因素;措施
        随着社会变化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对健康越发关注,而食品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物品,因此人们对食品质量安全提出了更多要求。因此为了保证食品质量安全,以下就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及其措施进行了探讨分析。
        一、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食品质量安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过去我国食品供应体系主要是围绕解决食品供给量问题而建立,对于食品质量安全的关注程度不够。食品行业在原料供给、生产环境、加工、包装、贮存运输及销售等环节的质量安全管理,都存在严重的问题。特别是近年来,一些企业无视国家法律,唯利是图,在食品生产加工中不按标准生产,偷工减料,掺杂使假,滥用添加剂,以非食品原料、发霉变质原料加工食品,致使重大食品质量安全事故屡有发生。如苏丹红鸭蛋、孔雀绿鱼虾、三聚氰胺等等。直接危害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安全,因此食品质量安全涉及千家万户,是老百姓生存最基本的要求,食品质量安全没有保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就没有保证,因此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对于和谐社会发展非常重要。
        二、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1、生产加工因素。食品生产加工极易受外界的影响,而加工过程和包装过程、运输过程等,极易使食品中的微生物进行大量的繁殖,进而影响到食品的质量安全。虽然我国相关部门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可加工食品时添加的添加剂的种类、用量,产品中可以残留的添加剂的量等。但是我国地域广阔,部分地区缺乏对相关法律法规的重视,致使无法有效的对生产食品和加工食品的过程进行有效约束。部分厂家为获取经济利益,视法律法规为无物,在进行食品的生产时,加入非法的添加剂,或添加剂用量和残留量严重超标等,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2、化学物质因素。大量文献和资料的分析说明,发现部分食品中农药超标,而使用这些农药超标食品,会对人们身体产生慢性或极慢性的伤害,进而导致其他慢性并发症。适当施用化肥可以使农作物获取足够的营养,从而保障农作物的质量好产量。但是化肥使用不当则会导致化肥污染,使农作物中含有过高的硝酸盐等。硝酸盐发生还原反应会生成亚硝酸盐,食用后会导致人体中毒、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等,严重时会导致死亡。并且亚硝酸盐还会生成亚硝酰胺等致癌因子,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工业三废中含有大量的汞、镉等有毒的金属和其他化学物质,在影响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会对食品的质量安全产生影响,进而危害到人体健康。
        3、微生物因素。微生物是引发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相关研究报告指出,在各种各样的疾病的总发病率中,食源性的疾病发病率占据第二位。如在特定的环境进行酿酒,在产生相应的真菌的同时也会有一定的概率使食品发生霉变,甚至会出现食物中毒的现象。花生是人们常吃的坚果类食品之一,但是在储存时极易产生黄曲霉素,而使用黄曲霉素后会严重损害人的肝功能。
        4、市场和流通因素。许多个体食品加工、制作点未经许可,不受监督,给居民日常生活的饮食安全带来隐患。如遍布城市的饮食摊点,其经营者缺少食品安全知识,安全意识薄弱,不具备完善的生产手段和安全保障,生产的产品很难达到食品安全要求,流动性很强,难于监管和控制。网络食品的制作及熟食的销售送餐上门等很容易受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政府也缺乏对网上餐饮销售企业的监督审查和评定。


        三、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措施分析
        1、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作用的宣传,增强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认识。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具有较大的难度性,这主要是因为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所涉及的环节较多,所以稍微不慎便会影响食品的质量。因此,为了最大限度提升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水平,便需要充分认识到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强化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作用的宣传,将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作为当前农产品生产的主攻方向。通过采取多元化的途径进行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宣传工作,切实增强广大农产品经营者的质量安全意识,在整个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创设良好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氛围。
        2、建立健全统一的食品质量安全法律体系。为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应当结合当前食品安全状况开展具体分析,建立基本法律格局,提高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统一性与完善性,从而为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提供可靠的法律支持与依据。为提高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有效性,国家应当进一步完善有关法律,以保证法律体系的完善性,以免存在法律漏洞而影响食品质量安全。与此同时,加大基层的实际调研,因地制宜,地方政府应根据新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加快完善地方法律的建设,加大食品生产小企业的监管力度,加大源头治理和产品溯源方面的建设,明确食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责任,从而为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与控制创造有利条件。
        3、完善食品安全技术法规体系。在食品质量安全监管过程中,在不断完善相关监管体系的基础上,应当积极建立食品安全技术法规体系,准确分离食品安全标准中涉及安全的相关内容,以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在建立食品安全技术法规体系的过程中,将国家标准与企业标准进行有效区分对待,结合时代发展需求市场经济需要深化改革食品标准管理体制,地方政府加快地方特色食品标准的实施,建立现代化且可执行的食品安全技术法规体系,就食品质量安全相关问题开展检测数据库,保证食品质量安全检测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从而为食品质量安全打下良好的基础。
        4、严格食品质量检验验收。在食品生产与销售过程中,监管部门应该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加工完成的食品进行检验验收,比如加强对食品包装质量和食品原材料质量等方面的检验验收。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与监管部门会进行分批次的验收工作,如果发现不合格的产品,那么相关部门要责令相关食品企业进行整顿。同时,监管部门应该在日后的工作中对食品质量进行不定时抽检,从而保障食品质量。
        5、健全完善食品监管体系。在把握影响食品质量安全具体因素的基础上,应当积极完善食品质量监管体系,结合我国国情以及食品安全现状开展综合分析评价,加大力度解决执法过程中对执法者的监督问题,在充分发挥立法机构的具体职责的同时,应当积极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到执法中的相关机制,规范食品质量安全行政执法程序,通过法律来有效制约食品质量安全行政执法行为,切实保证食品质量安全。
        结束语
        综上所述,食品质量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及社会经济。因此任何食品生产及加工企业均应对食品质量安全管理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同时必须严格按照我国法律法规的要求对食品生产过程予以严格约束,从而保障食品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刘昌军.浅谈食品质量安全与质量管理的重要性[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08)
        [2]邓建勇.浅谈目前食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J].科学技术创新,2017(02)
        [3]陈晓华.“十三五”期间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目标任务[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6(01).
        [4]王彩萍等.如何切实从源头上采取措施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管理[J].食品界,2017(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