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运输安全的现状和对策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历云龙
[导读] 摘要:以我国近年来铁路运输安全现状为研究背景,对影响铁路行车安全的技术设备状况进行了分析,铁路运输安全所包含的内容较为复杂,包括旅客以及所携带的行李包裹的运输安全、货物运输安全、行车安全、道口安全等。
        哈尔滨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黑龙江哈尔滨
        摘要:以我国近年来铁路运输安全现状为研究背景,对影响铁路行车安全的技术设备状况进行了分析,铁路运输安全所包含的内容较为复杂,包括旅客以及所携带的行李包裹的运输安全、货物运输安全、行车安全、道口安全等。
        关键词:铁路运输;安全;对策
        1.我国铁路安全技术设备状况
        随着列车速度的提高,高铁的规模化建设,广泛采用保障铁路安全现代化信息技术产品,为我国铁路事故逐年大幅度的下降,保证运输安全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当前我国铁路机车都安装了 “三大件”(无线列调、机车信号、自动停车装置)、列车安全监控装置、使列车“两冒”事故下降了93%,由于红外线轴温探测网的普遍推广,货车超偏载检测装置,机车车辆轴承振动诊断仪、客车轴温报警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列车断轴下降了84%;可靠的电气集中和微机联锁,使错办列车进路事故下降了91%,新一代钢轨探伤仪、道口自动信号的投入使用,使脱轨,掉道和道口事故减少了近78%以上,车站无线电平面调车系统的运用,使调车挤岔、冲撞和脱轨事故减少近50%。
        铁路中,各子系统又由不同系统组成:
        行车安全子系统――包括车务、机务、工务、电务、供电、车辆等系统;
        货运安全子系统――包括车站货运、装卸系统;
        客运安全子系统――包括车站客运及列车客运安全系统;
        劳动安全子系统――包括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人身安全系统;
        路外安全子系统――由路外伤亡及道口安全等系统组成。
        但是,目前就上述设备的使用情况来看,设备的稳定性不能确保现有高铁的运用,故障时有发生,离铁路现代化的自动安全控制还有较大差距。
        2.铁路行车事故致因分析
        铁路行车安全影响因素错综复杂,涉及面很广,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可将行车安全影响因素划分为两大类,即行车安全直接影响因素(人员、设备以及环境)和行车安全根本影响因素(管理)。
        2.1人员素质分析
        据有关资料表明,在铁路行车事故中由于人的过失而造成事故的比重约为70%左右。这是因为整个运输生产的组织和指挥,运输设备的操纵和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作业计划的拟订和下达,以及环境的适应和优化,都要靠全路职工来进行,人在整个铁路行车系统中起着主导作用。人是安全的中心,而人的可靠性,首先取决于人的自身素质的高低。人的素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1.生理素质:年龄、性别、记忆力、体力、耐力、血型、视力、视觉、听觉、动作反应时间、疲劳和饮酒等;
        2.1.2.心理素质:气质和性格、能力、情绪、需要和动机、态度、爱好、兴趣、意志等;
        2.1.3.业务素质:文化修养、业务水平、法律和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和处理各种非正常情况的作业能力等;
        2.1.4.思想素质:事业心、责任感、职业道德、劳动纪律、安全意识等;
        2.1.5.群体素质:群体目标、群体人际关系、群体凝聚力、群体信息沟通等。


        2.2设备状况分析
        设备质量分析从对过去发生的事故分析中可以看出,各种运输设备的不安全因素主要表现在:
        2.2.1线路:钢轨或鱼尾板折断,轨道几何尺寸(轨距、水平)超限,胀轨跑道,道岔病害,路基损毁等;
        2.2.2车辆:断轴,制动梁或下拉杆脱落,制动装置失灵等;
        2.2.3机车:制动系统故障,自动停车装置失灵,蒸汽机车摇连杆裂损、烧漏易熔塞内燃机车柴油机、传动装置、电机、电器破损,电力机车主变压器绝缘被击穿,电器设备短路着火,电气化铁路供电系统故障等;
        2.2.4信号及通信设备、机械部分故障,电气接点接触不良,信号灯熄灭,电线短路、断路、混线、虚接等。
        3.发展和保障铁路行车安全的策略
        3.1加强路外安全宣传
        铁路要与地方部门的紧密合作,积极开展爱路护路活动,向铁路沿线单位、学校和居民的广泛宣传有关路外安全知识。抓好铁路沿线周边的治安综合治理,维护铁路外围的社会稳定,积极预防和严厉打击破坏铁路设施的行为。
        铁路和道路相交应尽量设置成立体交叉,加强铁路行政执法,坚决撤除非法私建的道口和人行过道,对繁忙的铁路线两侧按规定设置栅栏进行全封闭,严禁行人或牲畜进入铁道,防止铁路机车车辆与行人、机动车、非机动车、牲畜和其他障碍物相撞的铁路交通事故的发生。以确保铁路运输的安全畅通。
        3.2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事故,保证铁路运输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科学管理应渗透到铁路运输安全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3.2.1更新安全管理观念
        铁路运输安全的管理者应更新管理观念,正确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改主观片面为客观全面,改事后的被动处理为事前的积极预防。安全管理思想强调管理者自身的责任和“现场管理”。在对人的管理方面应“以人为本”,尽量避免靠权威管理的模式,使员工行为即受到约束,又受到尊重,并激发其工作的责任心和积极性。
        3.2.2强化安全管理基础工作
        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形成规范的、有效的安全管理机制,改验型管理为科学管理。建立行车安全多级自动化管理系统,开展安全目标管理和各种预防事故的活动。逐级落实安全责任制,加强安全考核力度,增强职工的危机感和责任感。改进行车安全管理的组织机构,如可设置事故分析科室,对以发生的事故情况和原因做正确结论,充分利用事故的信息价值。本着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在有利于安全生产的基础上挖潜、扩能,不断改善职工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增强凝聚力。
        3.2.3抓住安全工作的关键环节
        客车安全涉及旅客生命财产安全,是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特别要注意体速区段的客车安全,严格落实安全工作的各个步骤。工务行车是一个完整的人-机-环系统,事故比率比较高,往往造成的损失惨重,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全面提高工务安全工作的可靠性。结合部安全往往是薄弱之处,要从根本上协调牵头部门和配合部门的责任和关系。落实空货车脱轨、道口安全、货车超载、偏载等威胁安全的突出问题。落实防列车冲突、防断抽、防断轨的措施,攻克“冒进、错办”等难点。
        3.2.4克服不良工作作风
        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严重影响了个部门安全工作的深入开展,是铁路运输安全的大敌。应在管理人员提倡真抓实干的作风,要求深入基层调研,多做实事敢讲真话,不断提高科学决策的水平。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实行竞争上岗,能者上,庸者下。
        3.2.5防范铁路事故的人为因素
        从对铁路行车事故的原因分析中得出人的因素占有很大比重。因此,切断人为因素的连锁关系至关重要。可以采取的措施有:①职工适应性检查。检查知识水平、工作动机、心理状态和身体素质。挑选高素质的人。②建立培训基地,加强职工培训,提高人员素质的质量和效果。对铁路内外人员进行安全宣传教育,对路内职工进行各种安全试验和训练。③严格职工劳动纪律,建立物质和精神奖惩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④用机器代替人的工作,缩小人所涉及的领域。⑤改善工作环境,从心理学角度减轻工作环境对人的不良影响。⑥采用先进的通信工具,保证及时准确的收发各种信息。⑦创造“安全第一”的氛围,培养提高员工的责任心和遵章守纪的自觉性。
        综上所述:铁路运输的安全状况反映铁路的管理水平、设备质量、人员素质和社会秩序的状况,是铁路运输质量的重要表现。铁路运输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只有从根本上将事故的苗头遏制,才能够更好的为人民群众服务,这就需要相关的管理单位采取有效地措施,所有铁路人的共同努力,为铁路运输安全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铁路行车事故案例选编》   铁道部安全监察司 中国铁道出版社
        2.《铁路运输安全管理》   赵吉山  肖贵平   中国铁道出版社
        3.《铁道运输与经济》李鸣江  2005,27(8):59-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