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2期   作者:迪丽达尔•麦麦提
[导读] 初中生物课程作为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承担着普及和提高学生生物学知识和科学素养的重要任务。实验是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基础,也是基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因此,在新形势下,为了顺利推进初中生物新课程改革,有必要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本文分析了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提高生物实验教学效果的方法,以期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质量有所提高。

迪丽达尔•麦麦提   喀什市东城第九初级中学  844000
【摘要】初中生物课程作为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承担着普及和提高学生生物学知识和科学素养的重要任务。实验是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基础,也是基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因此,在新形势下,为了顺利推进初中生物新课程改革,有必要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本文分析了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提高生物实验教学效果的方法,以期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质量有所提高。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7-034-01

        初中阶段开设的生物学科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陌生又新鲜,生物作为一门科学性与人文性兼备,理论性与实践性并存的学科,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存在一定的教学难度,从学生角度来说,由于刚刚接触生物知识,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理解难度也较大。因此,在教学压力和学习压力较大的初中阶段,如何快速找到生物学科的高效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变得尤为关键,而探究性实验教学方式的出现和应用无疑是完成这一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当前初中生物学科的教学现状
        (一)从教师教学观念落后,忽视探究性实验教学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应试教育理念依然未得到转变,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忽视实际的教学质量,阻碍了生物学科教学活动的有序推进和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此外,教师过分侧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生物实验活动的实际开展少之又少,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得不到提高。
        (二)学生主体地位被严重挤压,学习兴趣不足
        教师为了追赶教学进度,完成教学目标,往往在课堂教学中过分侵占学生的参与时间,学生缺少足够的交流和讨论机会,学习过于被动,长此以往,严重打击学生对于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不利于教学活动的持续性推进[1]。
        二、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的教学措施
        (一)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式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领航员,更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路者。教学活动的科学性,教学计划的针对性以及课堂授课的有序推进均与教师的教学理念有着莫大的关系,教师要想切实提高生物学科实验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就要想要积极转变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思路,多多参考和借鉴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并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灵活开展生物探究性实验。



        (二)确保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为学生创建实验探究平台
        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具体到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课堂来说,就是要为学生创建足够的实验平台,让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实现对教材内容的实质性掌握,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在学习“生态系统”这一部分基础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先在课堂上进行教材内容的初步讲解,让学生对于生态系统的相关理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材料和器材,如玻璃容器、水、泥土、小型动植物等,引导和帮助学生自行建立一个小型的迷你生态系统,让学生定期观察自己生态瓶内的各种生物的生长状况并记录,也可以开展小型实验竞赛,
        (三)充分利用教学设施,在实验教學中提高课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
        多媒体设施已经成为绝大多数初中课堂上的基础教学设备,教师在开展生物探究性实验时,一定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设施,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推进[2]。例如,在进行“循环系统”内容的教学活动时,由于现有的生物标本资源的严重匮乏,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都是让学生依据教材中所附的书面说明图进行学习,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而有了多媒体教学设施,教师就可以从网上搜索立体化,动态化的教学视频,使抽象化、平面化的教材知识变得具体化,生动化,让学生通过网络模拟动画对人体的循环系统的相关知识有了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有效的弥补教学资源不足的劣势,同时还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师生交流互动过程中发现教学重难点,确保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做好探究性实验的充足准备工作
        实验器材是否符合标准对于实验的成功与否有着巨大的影响[3]。因此,在生物探究性实验实际操作开始之前,师生必须共同做好准备工作,确保万无一失。例如,在学习“观察植物的蒸腾现象”的内容时,教师要提醒学生在课前将所需材料准备齐全,如:有分枝的植物, 透明的塑料袋,还有细线等等。在实际进行实验时,让学生们将植物置于透明的塑料袋内,并将袋子密封,置于相同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不同的植物的蒸腾作用的强弱,在课堂上和同学们进行交流进和讨论,最大程度的确保课堂利用程度,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生物学科在初中阶段作为一门新设学科,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存在一定的教学难度,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初中生物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储备,为高中阶段的生物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更要注重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逻辑思维,建立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灵活运用探究性实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脱离传统板书授课的禁区,增加生物学习的趣味性和多样性,激发学生的而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和教师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顾爱明.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