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养成的途径研究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2期   作者:赵红颖
[导读] 个人礼仪是指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习惯。礼仪对于一个人的发展与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也是在社会生活中对于别人的尊重与理解。文明礼仪是一个人的教养与素质重要的表现形式,也是社会进步的关键标志。小学生作为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人才储备力量,加强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对于我国未来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赵红颖   陕西省渭南市高新区第二小学  714000
【摘要】个人礼仪是指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习惯。礼仪对于一个人的发展与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也是在社会生活中对于别人的尊重与理解。文明礼仪是一个人的教养与素质重要的表现形式,也是社会进步的关键标志。小学生作为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人才储备力量,加强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对于我国未来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城乡结合;小学生;文明礼仪;良好习惯;养成;研究;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7-026-01

        引言: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社会中充斥着多种文化元素,使城乡结合部的小学生对文明礼仪的理解存在着一定的误区,而且部分小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只关注与自身有关的事物。同时,许多负面的网络思想对小学生影响严重,使得小学生失去了正确的价值观。其次,小学教育阶段是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阶段,而受应试教育影响,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中严重缺失文明礼仪教育。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是以学习成绩为标准,而忽略了文明礼仪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未来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文明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是个体发展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我国对21世纪人才最基本的要求,但由于城乡结合部小学教育资源落后,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起步较晚,当前落实培养策略过程中仍存在问题。因此,城乡结合部小学教师要结合城乡结合部小学实际情况,对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培养策略展开具体分析,从而合理展开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工作。
        1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系统化
        城乡结合部小学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落实过程中,受闭塞环境及落后教学条件的影响,其内容较为陈旧,缺少时代性、国际性等内容,并未形成校园、社会、家庭三者之间的联合,不能全面培养小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因此,教师应在文明礼仪教育中融入丰富的资源内容,如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增强城乡结合部小学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时代性,实现教育的与时俱进;同时,教师要了解国际形势,积极吸收国际交往中的文明礼仪准则及要求,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让小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得到多方面的培养。此外,教师要重视社会、家庭在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学校并不是学生生活和发展的主要场所,学生始终要回归家庭、接触社会,如果无法形成统一的教育环境,学校的文明礼仪教育将很难发挥作用。因此,教师应积极联合家长,并向社会做好宣传,为小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创造良好的环境;此外,教师要完善教育教学体系,从文明礼仪行为用语开始,逐步深入礼仪实践、自律培养、社会行为规范、爱国主义意识培养等,由浅入深地让学生接受系统化的文明礼仪教育,并让家庭与社会为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契机,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



        2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规范化
        养成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育人的有效手段,在其落实发展中,不仅应体现在口号的引领、制度的规范上,更要体现出其针对性与规范性,从而才能确保教育的有效性。而针对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来讲,教师应根据小学阶段学生发展的切实需要,从学习、纪律意识、文明礼仪、卫生、劳动五个方面展开更为深入的教育,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及正确的思想认知。例如,对很多城乡结合部学生来讲,由于家长务农繁忙或进城务工常年不在家,学生习惯了长辈的放松式培养,养成了散漫、毫无纪律意识的习惯,那么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行为规范引导学生做到上课时听到铃声必须保持安静、快速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准备好科目书籍;见到师长问好;走廊内、楼梯上必须按秩序通行等,通过要求学生必须按照规定执行这些规范化准则与内容,可以纠正学生原来的恶习,改变其行为习惯。教师就像一面镜子,其行为活动、语言表达会直接被学生模仿,而且学生与教师长时间的相处,必然会对学生造成影响。因此,为了提升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规范性,教师应以身作则,在教学活动、与学生交往,以及社会实践中必须严格遵守文明礼仪教育的制度要求,向学生展现良好的道德修养,为学生树立榜样,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熏陶学生。
        3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及社会教育
        众所周知,家庭教育在学生教育过程中有着重要的责任与作用。良好的家庭氛围与家庭教育才能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文明礼仪与行为规范,并且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简而言之,家长的文化修养、道德品行及文明礼仪等行为对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有着决定性作用。但是实际生活中,部分家长常常忽略了这方面的关注,因此小学教师要及时向家长阐述这一重要的教学观点,并提出文明礼仪教育教学理念与教学目标。教师要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从而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统一,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联动,更好地提升文明礼仪教育效果。此外,除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以外,还需要社会环境的支持与正确引导。小学生活泼好动、善于模仿、爱表现且分辨是非能力较差,因此,社会中涉及文明礼仪的活动与社会现象都会对小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现代小学文明礼仪教育需要学校、家庭与社会三者形成科学的合作关系,相互配合,共创社会优良文明礼仪氛围,突出文明礼仪的力量,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文明礼仪价值观,为学生未来的学习与成长奠定扎实的文明礼仪基础。
        综上所述,教育具有艺术性的特征,而文明礼仪教育则是其艺术精髓的集中体现。因此,为了展现教育的艺术性,教师应系统、规范、制度化地落实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从学习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熏陶、引导学生,并在时代发展中赋予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新的内涵,从而推动社会的精神文明进步。
参考文献:
[1]让养成教育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主旋律[J].颜勇.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06)
[2]浅谈小学生教育中的适度惩戒问题[J].王金礼.甘肃教育.2017(06)
[3]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策略[J].矫晓燕.教书育人.2017(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