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生态修复的现状与改进措施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姜露
[导读] 摘要:环境问题当前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环境的不断恶化对人类的生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我们当前唯一的办法就是进行积极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尽最大的能力还原生态环境的平衡。
        湖北求实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430070
        摘要:环境问题当前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环境的不断恶化对人类的生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我们当前唯一的办法就是进行积极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尽最大的能力还原生态环境的平衡。林业产业原本在我国也是重要的经济产业,随着环境的变化,我国提出林业发展要将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相结合,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建设发展林业,提高林业的附加经济产值。国家对于林业的保护措施使得我国的林业发展有了新的思路,当前我国就已经积极的投入到林业生态修复的建设中,并且依靠林业的附加产业创造了经济价值,找到了林业发展的最佳状态。不过当前的林业生态修复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的改进,希望通过林业生态修复发展现状的分析给我国的林业发展提出一些可靠的参考建议,促进我国林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林业生态修复;现状;改进措施
        导言:林业是生态建设的基础和主体。林业生态修复体现了当代林业建设的发展趋势,凸显了现代生态环境建设的能力。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部分地区森林生态恢复面临诸多困难。因此,应结合我国林业生态恢复的现状,采取相应的对策,促进我国林业生态恢复的进程。
        1 林业生态修复工作的重要作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应重点关注林业生态修复工作,特别是习近平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我国林业工作者指明了工作方向。林业生态修复工作在现代建设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一是林业生态修复影响生态环境建设。当前,林业建设的重点是生态环境建设。树木生长需要很长的时间,而采伐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短时间内修复难度很大。破坏生态环境平衡的行为必将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如严重的水土流失。因此,生态修复工作决定着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质量。第二,林业生态恢复有利于林业产业结构的整体调整,有利于林业经营方式的优化,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长期以来,林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着高能耗问题,阻碍了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森林产业结构的调整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如通过生态修复,实现“促进木腐菌、发展草腐菌、发展特色菌”的发展战略,有效提高区域居民的经济效益。第三,森林生态恢复可以预防各种自然灾害,维护社会稳定。生态修复的最大优势是能给人们带来优质的生活环境,抵御沙尘暴、暴雨等自然灾害。
        2 林业生态修复的现状分析
        2.1 缺乏先进的林业修复技术的应用
        在当前的森林恢复过程中,科学技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科学技术的有效利用可以提高林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但是,目前我国林业人才的整体技术能力还很低。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没有应用先进的林业恢复科学技术,导致林业恢复效果不佳。
        2.2缺乏对信息管理平台的建立
        在当前林业信息化管理过程中,要根据林区的地理位置,完善与信息管理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信息服务体系的覆盖面。其次,优化林业经营模式,要与时俱进。然而,在目前的林业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由于缺乏网络覆盖、信息利用效率低、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使得信息资源的整合受到限制。
        2.3缺乏对林业效益的发挥
        在当前林业发展过程中,要注重提高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研究如何有效调节气候、如何发挥防风防沙作用、如何节约水资源等具体问题,林业发展也要取得切实的经济效益,在林业发展中要充分发挥林业效益。但由于目前的发展不注重效益的有效发挥,主要是相关法律法规执行不力,相关部门监管不力,使林业资源优势被埋没。


        3提高林业生态修复的对策
        3.1创新林业修复模式, 优化产业结构
        林业生态恢复必须改变传统的单一恢复模式,通过创新林业经营机制,实现林业生态恢复的多元化发展。一是在实现林业生态恢复目标的基础上,大力开发林下土地资源。比如,岫岩县通过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和水产养殖,种植粮、药、菜8.2万亩,饲养畜禽450多万只,不仅带动了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而且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二是,优化产业结构,改变传统的过度依赖原生态林业资源的模式。生态修复工程关系到子孙后代,必须调整产业结构,改变高耗能的生产方式。比如,岫岩县要大力发展现代旅游业,减少对林业能源的依赖,实现生态修复工程目标。
        3.2完善林业管理监督价值
        林业产业的管理和监督是保证林业生态恢复的制度基础。我国应在原有《森林保护法》的基础上,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提高森林生态恢复管理和监督的有效性,确保森林生态恢复和林业产业建设有序发展。各级政府和林业部门领导是林业生态修复的主要负责人和领导。要充分发挥林业管理监督的现实价值,就要落实各部门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制,约束管理者和监督者的工作行为。特别是森林防火,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参与森林防火,首先要提高森林防火的警惕性,确保防火工作的落实;其次,要通过各种媒体、广播、电视加强森林防火的宣传,通过网络等手段提高人们的森林防火意识和森林资源保护意识,最后积极组织开展森林生态修复活动,鼓励各工作组创新森林生态修复,开展多种形式的林业生态修复。
        3.3 提高认识, 增强人们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改进林业生态修复工作的基础是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把群众纳入生态修复工作体系:首先,政府部门要加大生态修复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鉴于岫岩县森林细菌矛盾日益突出,政府部门必须借助基层组织深入群众,向群众说明生态修复工作的重要性,使当地林户认识到当前环境保护的严峻意识,支持党和政府的决策部署;二是提高森林经营管理者的环境保护意识,禁止短期内违反生态环境保护规定。
        3.4因地制宜发展林业生态修复
        要提高林业生态修复的质量和效益,必须因地制宜地开展林业生态修复和产业建设。例如,东北兴安林的森林资源以保护物种为主,西北地区的森林资源以选择适宜生存的经济树种为主。一方面可以提高水土保持功能,提高林业对生态保护和水土流失防治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经济林木可以增加人民群众的经济收入,一石二鸟地实现林业恢复功能。因地制宜,林业生态修复就是根据区域发展现状,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把林业建设与农业建设、旅游业结合起来,提高林业产业的经济作用,鼓励农民发展林业产业,增加各地区林业种植面积,提高林业生态修复作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一方面,林业生态恢复和林业建设有利于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证农业生产稳定。另一方面,积极鼓励农民因地制宜发展商品林,可以增加农民收入。结合林业产业综合发展优势,大力发展养殖业、种植业、旅游业等产业,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应明确森林生态恢复的意义,切实恢复森林生态系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协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促进林业结构调整。本文分析了目前森林恢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森林恢复人员水平低、缺乏完善的管理体制和制度、先进技术应用较少等。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有效的改进策略,加强培训,提高林业恢复人员的整体素质,建立管理体系,完善林业管理体系,促进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提高了林业生态修复水平,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改善。
        参考文献
        [1] 李改萍.林业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措施研究[J].乡村科技,2019(19):62-63.
        [2] 李文清.林业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的关系[J].化工设计通讯,2019,45(5):235-236.
        [3] 刘江林.现代林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探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9(13):192.
        [4] 白洪群.林业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发展对策研究[J].乡村科技,2019(10):66-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