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陷性黄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的相关问题探讨 马洪亮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马洪亮
[导读] 摘要:岩土工程勘察是指在工程建设活动中,根据建设需要,对建设场地、环境特征和施工区域的岩土条件进行勘测查明、分析和评价,并编制相关文件的活动。
        中冶地勘岩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河北廊坊  065201
        摘要:岩土工程勘察是指在工程建设活动中,根据建设需要,对建设场地、环境特征和施工区域的岩土条件进行勘测查明、分析和评价,并编制相关文件的活动。在岩土工程勘察中,最重要的并有直接影响的就是对基地的勘察,处理好地基勘察中出现的问题,对于稳定地基、保证工程顺利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岩土工程;工程勘察;策略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程技术的持续发展和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与民用建设对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使得勘察企业对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研究的重视性不断提高。虽然我国在岩土工程勘察方面已经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但是整个过程依旧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勘察前的准备工作不足、缺乏多样化的勘察手段、勘察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等,这些都影响到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有效进行,难以保证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质量。因此,有必要深入分析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使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1湿陷性黄土的特征
        我国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厚度最大的国家,黄土主要分布于西北地区的黄土高原、大华北平原及东北的南部部分地区。黄土主要由流水冲刷、搬运后再堆积或风力搬运而成。黄土地区的土壤在外在压力的作用下,其内部的水份受到挤压导致结构发生一系列改变从而形成特殊的土体结构,这就是湿陷性黄土的由来。所以沉降性是该土体最显著的特征,自重湿陷性黄土的沉降最为明显。
        2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应用分析
        我国幅员辽阔,地质环境比较复杂,在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往往需要应对很多突发情况,这就需要根据实际地质情况合理地选择地质勘察技术。现阶段,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技术主要是物探技术、开挖勘探技术、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技术,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1)物探技术是指在物理学原理的基础上分析重力场、磁性和电学性质,全面判断岩土情况,为岩土勘察工作提供基础保障。(2)开挖勘探技术。技术人员使用直接开挖方式,观察并分析岩土工程施工区域的岩土内部结构和性质,以获取第一手地质资料,开挖勘探常用方式是坑探、槽探和洞探。(3)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获取的资料和数据需要整理成报告形式,在计算机分析的基础上,模拟岩土工程结构和成本,以获取更多资料,为建筑施工设计提供依据。
        3在湿陷性的黄土地区开展岩土工程地质勘察的相关要点
        3.1明确判断黄土的地层时代与成因
        湿陷性黄土主要为晚更新世形成的马兰黄土(Q3)和全新世形成的Q4黄土,而中更新世及其以前形成的离石黄土和午城黄土仅具有较微弱的湿陷性或不具备湿陷性。因此在开始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之前,要对湿陷性黄土的地层时代与形成原因进行全面分析,以提高后续工程勘察的工作效率,也能为地基的加固和处理提供可靠的数据参考。
        3.2湿陷性黄土地取样
        在对湿陷性黄土勘察时,为具体了解其土体的成分,需要进行取样并收集相关数据。给予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勘察人员应当使用专业工具收取样本,避免对原有黄土环境造成破坏。经取样后通过化学实验了解其成分以及其他特征,为采取保障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在施工之中应当对黄土加以保护,以便后续勘察取样。
        3.3岩土工程勘察试验要点
        通过室内土工试验可以获得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通过室内湿陷性试验可以获得湿陷性黄土的起始的压力值,评价黄土湿陷性等级,划分湿陷类型和湿陷等级,确定湿陷性黄土的地基承载力等。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等级。对湿陷性黄土进行土工试验时,尽量减少对土体的扰动,确保土样的完整性和结构性,以获取具有代表性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4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处理措施
        4.1地基基础措施
        建筑体的地基对湿陷性黄土有较高要求,需采取地基基础措施。由于土质条件和建筑类别存在一定差异,其采取的措施也存在偏差。黄土场地的湿陷性黄土深度较浅时通常采取换土垫层法,若仅仅是为了消除湿陷性,采取素土垫层即可。若需要提高土层的承载力,则需要采用灰土垫层。为了提高垫层的施工质量,必须要保证垫层的含水量和压实系数处于最佳状态,这样才能解决湿陷性。强夯法处理对于环境的压球较高,湿陷性黄土区附近不能有建筑物且土体的含水量不得超过最优含水量的5%。挤密法以素土桩和灰土桩的形式对地基加以改进,前者可消除湿陷性,后者既能消除湿陷性又能提高地基承载力。
        4.2换填土法
        换填土法,也称为换填垫层地基处理法。顾名思义,就是将土换掉,在处理地基时,工作人员找出地基土层下有大量软土的区域,将这些影响地基稳定性的软土移除,换成沙土、粘性土等建筑材料,并将基础面压实,使之能够承受地基的压力,成为持力层,这样就能大大提高地基所能承受的载荷。换填土法具有很多优点,如土体压实效果好、操作简单方便、成本低廉,目前已经被应用到岩土工程地基处理中。在使用换填土法进行地基处理时,要保证作业区域土壤有足够厚度层可供置换,在进行工程设计时要考虑到换土的作业空间,要根据施工地域和工程项目的要求合理规划地基的垫土层厚度。工程竣工后还要加强检查次数,保证回填的垫土层的含水率等相关数据指标在标准要求内,从而保证地基的稳固和均匀。
        4.3建立高素质的地质勘察队伍
        地质勘察工作队伍的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是保证地质勘察工作质量的关键因素,也是当前地质勘察工作中最为急需改进的工作内容。地质勘察需要不断完善单位的福利和待遇,吸引更多的人才主动进入到地质勘察行业中。地质勘察需要丰富的经验才能更好的在多变的环境下进行地质勘察,面对新型人才,单位内部可以让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和新型人才进行一对一的培训,促进地质勘察人员实践水平的提升。单位内部也需要及时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包括地质勘察方法、地质勘察技术要点、面对不同环境变化的应对测量,以及行业内出现的新型地质勘察技术和设备,让技术人员掌握技术和设备的使用策略。地质勘察单位可以建立激励制度,提升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4.4引进先进的勘察技术
        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涉及的学科知识和专业比较多,很多先进的地质勘察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工程物理、电磁波理论等,很多地质勘察设备也在不断更新,高效、先进的勘察设备在地质勘察工作中得到了有效应用,这就需要地质勘察企业投入更多的成本,满足新时期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基本需求。在新时期的快速发展中,地质勘察企业需要实现电子化办公,引进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整合、分析并研判数据和信息,实现地质勘察的预期效果。
        结束语
        湿陷性黄土地区具有土质较均匀、结构疏松的特点,在受水浸湿后其结构会迅速破坏从而产生沉降。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建设前应当进行勘察,分析土体成分及结构,避免建筑投入使用期间产生明显的不均匀沉降。勘测人员应当掌握湿陷性黄土区岩土工程勘察要点,对采样土体进行准确性数据分析,提高岩土工程勘察的质量,为制定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处理措施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裘中良.探析岩土工程勘察质量有关问题及对策[J].河南建材,2020(01):76-77.
        [2]杨晓峰.地基基础设计和岩土工程勘察常见问题及对策[J].居舍,2019(35):110.
        [3]汪国富.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优化措施[J].有色金属设计,2019,46(04):84-85+90.
        [4]肖庆方.岩土工程中基础地质勘察技术的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19(18):246+248.
        [5]杨丽.湿陷性黄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8(50):193-1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