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岩土工程勘察的地基基础验槽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韩秀茂
[导读] 摘要:目前,社会进步迅速,岩土工程勘察是指在工程建设活动中,根据建设需要,对建设场地、环境特征和施工区域的岩土条件进行勘测查明、分析和评价,并编制相关文件的活动。
        中基发展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  101300
        摘要:目前,社会进步迅速,岩土工程勘察是指在工程建设活动中,根据建设需要,对建设场地、环境特征和施工区域的岩土条件进行勘测查明、分析和评价,并编制相关文件的活动。在岩土工程勘察中,最重要的并有直接影响的就是对基地的勘察,处理好地基勘察中出现的问题,对于稳定地基、保证工程顺利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地基基础;验槽
        引言
        地质勘察对于岩土工程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需要相关人员能引起重视。要想最大程度提高岩土工程的质量,保证工程的施工进度,就需要做好相应的地质勘察工作,同时,还要精心设计地基基础,尽管可能会遇到诸多问题,但仍旧需要找到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整个工程的顺利施工,进而保证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
        1岩土工程勘察中地基处理的重要性
        在勘探岩土层时,要注意确保地基结构保持稳定。在勘察前,首先要对地质、土壤和周边生态环境情况做出科学的判断,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地基结构的稳定性和均衡性。在分析地基结构的稳定性和均衡性时如果出现问题,则势必影响地基结构的稳定性能,进而导致结构变形等问题发生。分析工作所需的信息和数据必须来自于精确的勘察过程,如此得出的结论才可能准确无误,地基的质量也才能得以保证。
        2验槽目的及内容
        岩土工程勘察在野外调查、收集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勘探手段,获取场地原始地质资料,经试验分析后,提交能准确反映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和地基基础建议的勘察报告。勘察工作一般时间紧、任务重,在实际勘察工作中,受成本、工期、基础形式和场地条件等限制,勘探点布置的间距往往较大,不能过于密集,只能“以点代面”的评价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特别在喀斯特地区,可溶性岩石在水长期的侵蚀作用下,于内部形成土洞、溶洞、石芽、溶沟等,导致场地内地基岩土层条件极为复杂,对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施工带来直接影响。由于岩溶发育情况不明确、变化大、隐蔽性强,针对这种情况,国家和地方性规范中均提出特殊的勘探点布置要求,以《贵州省建筑岩土工程技术规范》(DB52/T046-2018)为例,规范中提出对岩溶场地勘探点采用“一桩一孔”或“一桩多孔”布置,确保勘探面上有足够多的点,以扩大勘探的准确度,保证每根桩均有钻孔控制。根据钻孔见洞隙率、线岩溶率、土洞率及基岩起伏面高差等划分岩溶发育等级,做出正确的工程地质评价。即便如此,在岩溶发育地区的基础施工过程中,仍常发生基槽开挖后地层与勘察报告描述不一致的情况。为减小地基岩土层的不确定性,保证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避免因地基与基础失稳造成建筑物不可逆的损失,做好验槽工作是工程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在我国要求对安全等级为二级及二级以上的建筑物必须施工验槽,参建各方主体单位相关人员应共同参加,根据施工揭露的地基岩土体性质,结合勘察成果和设计资料,对基槽地基岩土体进行检查。主要内容为检验勘察单位所提交的成果资料是否与场地实际地质条件一致,勘察报告中给出的相关地质条件评价和地基基础建议方案是否正确和切实可行;建筑轴线位置是否准确,基坑及基础尺寸是否正确;基础深度是否达到设计深度,是否存在超挖,基底土层是否被扰动,地基岩土层是否到达设计所要求的地基持力层;是否存在未查明的墓穴、坑洞、古井、软弱下卧层等;基坑是否积水,基坑边坡稳定性是否满足要求。如发现有上述异常情况,应与参建各方共同协商解决,根据现场情况提出合理有效的处理措施,或提出修改相应设计方案的意见。当与勘察报告出入较大而难以准确把握时,应建议进行施工勘察。


        3岩土工程勘察的地基基础验槽
        3.1工过程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应在钻机开钻前利用清水冲洗管道,针对管道进行测试、保障无堵塞问题,待将水排出后开始下钻;选取吊锤悬挂在主机上,通过调节吊锤与钻杆的距离保障搅拌桩桩体的垂直度达标;针对成型搅拌桩质量进行检查,通常需选取水泥用量、压浆环节有无断浆问题、喷浆搅拌提高次数等作为质量检查要点,并配备电脑记录仪、水泥浆比重测定仪等设备仪器,配合监理工程师等人员进行质量检测。在水泥搅拌桩施工时,通常选取二喷四搅工艺,在第一次下钻时采用带浆下钻方法,将喷浆量控制在喷浆总量的50%以内,并且在下钻、提钻时均采用低档操作,待复搅环节再提高一个档位,确保各桩体的成桩时间不小于40min、喷浆压力控制在0.4MPa以上;在钻进过程中,应将钻进速度控制在1.2m/min以内,在穿越粘土层时保障钻进速度不超过0.8m/min,并且在钻进50m后启动空压机,用于减少负载扭矩,避免在钻进过程中出现喷浆口堵塞问题,提高钻进效率;在第一次提钻喷浆时,应在桩体底部停留30s左右,保障余浆上提环节全部喷入桩体内部,并且在顶部磨桩头,用于保障桩端、桩顶与桩身质量;选取叶缘喷浆式搅拌头,使喷浆口位于搅拌叶的外缘部位,便于在喷浆过程中利用叶片的转动与切削使得浆液均匀分布在桩体土中,避免在喷浆过程中出现搅拌不均问题。此外,在施工过程中需针对喷浆、停浆时间进行重点控制,确保喷浆过程中保持连续作业、不得中断,在喷浆前禁止提升钻杆,并且保障储浆罐内的浆液质量不得小于单根桩体用量的50kg以上;倘若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喷浆量不足的问题,需执行整桩复搅与复喷作业,在喷浆中断后的12h内进行补喷处理,确保补喷重叠部分不小于1m。
        3.2提高勘察数据的准确性
        岩土工程的地质勘察工作涉及非常多的方面,勘察流程也较为烦琐,同时勘察的时间也是有限的。因此,在进行地质勘察工作时,必须保证收集到的所有数据足够准确和有效。在这些可靠数据的支持下,才能准确判断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防止因误判而影响到工程的后续施工。在开展地质勘察时,需要进行细致的划分,将不同地域的不同地层准确划分出来,按照其颜色、湿度等进行详细的记录。如果在实际勘察中,多个钻机同时在进行工作,那么,需要工作人员选择合适的钻孔,同时,还要统一进行记录,这能有效避免出现数据统计不可靠、不真实的情况。在岩土工程中可能会出现地下水问题,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必须要足够重视地下水的勘测,了解影响地下水开采的诸多因素,这样才能收集到更多的可靠数据。
        3.3质量检测要点
        在施工结束后的3d内,应针对水泥搅拌桩进行轻便触探试验,将触探深度控制在4m内、检测数量不小于施工总桩数的1%,用于检测桩身浆液是否呈均匀分布状态。在施工完成的第28d后,应开展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与单桩承载力试验,用于检测地基承载力是否达标、桩身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且检验数量不得少于施工总桩数的0.5%~1%,各单体工程检测桩数不少于3根。倘若在检测过程中发现桩体质量不达标,需在成桩28d后利用抽芯机进行桩身强度、长度、完整性与搅拌均匀度的检测,并送至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此外,还可以在施工现场利用轻型动力触探、钻孔取芯、吊装载荷试验等方法进行质量检测,更好地强化水泥搅拌桩施工的质量保障。
        结语
        地基基础是建筑物的根基,岩土工程勘察是确保地基基础工程质量的前提。通过验槽在验证勘察成果的同时,也能发现勘察工作未发现的问题,消除地基基础中存在的潜在隐患,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参与勘察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应充分重视验槽的重要性,端正态度,提高工作素养,提升技术水平,紧扣细节,慎之又慎,守住质量关,做好验槽工作,为建筑工程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傅仰烟.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与地基基础设计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8(9):63-63.
        [2]林政华.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若干问题探讨[J].技术与市场,2019(6).
        [3]汪明耀.岩土工程地基处理的常用方法及应用分析[J].珠江水运,2018(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