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地下采矿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潘荣富
[导读] 摘要: 矿产资源是建设我国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保护。
        煤炭工业石家庄设计研究院.贵州分院  贵州贵阳  550000
        摘要: 矿产资源是建设我国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保护。开采矿产资源通常以地雷为基础,是一项长期和持续的地质销毁活动,将对地雷的地质环境产生重大影响。近年来,随着国家建设的加快,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增加,开采活动增加,开采范围扩大,主要由于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全国各地的地质灾害继续发生矿产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过度开发可能导致资源减少。在发生地质灾害时,采矿资源也将受到损害。同时,它还将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巨大破坏,严重影响矿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地下采矿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分析地下采矿;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分析;应对措施
        引言
        地下开采对矿山周围地质环境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其破坏程度和破坏类型存在较大差异。各种矿产的开采和利用,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但同时也给矿山周围的环境建设和地质环境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威胁。如何在满足我国矿产需求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高采矿技术水平,保护我国环境,是现阶段我国矿业必须尽快分析、研究和解决的关键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保证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才能保证环境建设的正常顺利进行。
        1、概述
        1.1引发灾害的条件
        地下采矿工作会对周围的自然环境带来长期并且持续破坏,采矿工作是一个具有大范围以及重复性的工作,这样会直接引起、增加甚至立刻造成一些地质方面的灾害。一般所造成的灾害的条件如下: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岩土组成等,而在这些条件中,区域性地质构造与此范围内的岩土侵蚀有着直接并且密切的关系。而地层岩性这一条件是引发相关灾害的内部决定因素。这其中,最为重要且基础的因素就是地形地貌,这一个因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各类地质灾害的种类、发生的范围以及发育程度,其所发生的灾害的几率也直接决上定于以上所说的几种条件。
        1.2灾害形成的原因分析
        矿山开采发生塌陷等状况时,与矿山开采层的厚度、采深、采厚与开采的方式等有着直接的关系。在进行采矿的过程中,其在地下也形成了一定的空间,从而十分的不利于原有岩体的平衡状态的维持,以至于最终造成由下到上岩层内部逐层出现断裂、裂隙等许多状况。又因为采矿所造成的上覆岩层的移动以及破坏,从而出现了覆岩层地质性质发生一系列严重的变化,最终导致其采空区受到了严重的破损。当矿山的内部拉应力超出岩层抗拉的极限后,将会导致顶板出现一系列严重的断裂、破坏等状况,甚至会出现冒落的现象。在此基础上,还会出现一定的移动与弯曲现象,并且进而直接的造成裂隙与离层状况的产生。基于此,地下采矿会直接导致一系列的地质以及环境建设的问题,所以,在进行开采工作的过程中,不仅仅会造成滑坡以及泥石流等灾害,还有可能会导致地面出现沉降的状况,以及间接的引起水资源的污染以及土地的破坏等状况,还不能最大程度的、充分的保障我国人民的人身以及其财产的安全。
        2、分析地下采矿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
        2.1破坏地表,土壤流失
        岩性应力被破坏,岩石发生变化,最终导致地球表面不断变化。当岩层变化停止时,通常会导致曲面塌陷并形成较大的沟渠。形成的盆形坑地面积往往会大于所要开采的面积;如果挖掘时的空间是相对平滑的四边形,则收缩后的面积通常是椭圆形的。顶层楼板会不断地移动到底层流域的中心。土壤表面形状的改变、土壤侵蚀、矿山总体生态环境的改变,甚至当地生态系统的彻底破坏。地质景观的变化也改变了矿井的地面高程。建筑物和地面设施受到影响,严重危及人们的生命和安全带的生产。


        2.2破坏矿山生态环境
        在采矿之前,保持了生态平衡,而地下采矿对该矿最初的生态环境造成了重大损害,导致该矿及其周围的生态环境迅速退化,严重损害了环境保护。一方面,地下采矿需要清理工作区,不仅要摧毁采矿的最初结构,而且要大规模清理周围的树木和绿色植被。绿色植被被毁后,山区受到土壤侵蚀和山区稳定的严重破坏----即使是脆弱的,也很容易造成滑坡;此外,大规模采矿需要大量劳动力,采矿公司将在矿区附近建立生计。由于地雷通常位于偏远地区,没有废物处理条件,以下家庭废物被排放到各地,可能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损害。
        3、改善矿山地质环境的建议与措施
        3.1改良矿山地质环境的物理措施
        需要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合理的采煤工作面积规划、填筑方法的使用、合理填埋场填筑、降低地表沉降水平、控制整体塌陷程度、及时保护周围的生活用地、建设用地和农田。此外,当雨季来临时,必须通过装载机及时平整地面,并建立新的排水渠道,以避免内部洪水。在沉积量较大的地区,必须积极利用新的恢复技术进行土地开发和利用。此外,由于土壤遭到破坏,必须及时补充表土。根据我国矿山环境保护的有关要求。在地下开采前,必须对表土进行有效的净化和保护。地下开采完成后,必须在开采地点对原土层进行回填,以保护土壤结构不受破坏。重新填充可迅速帮助恢复环境系统,取得切实成果,经济成本相对较低。
        3.2改良矿山地质环境的化学措施
        当土壤碱度较高时,可使用硫酸铁和碳酸氢还原土壤中的钠离子,并不断合成钙离子,降低土壤碱度。土壤酸度高时,热水可以用来减少酸度,减少酸性物质的生产,平衡土壤pH值。控制水和空气污染的另一个目标是通过向受污染水源添加化学物质、提高水源ph值和中和水中的金属污染物来控制水源。改善水源和土壤可以通过空气流通系统间接改善空气质量。与此同时,各国政府应采取合理的化学措施,及时对空气中的化学品进行中和,提高空气质量。
        3.3创新开发地下采矿技术,降低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
        为了减少地下采矿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矿业公司必须不断创新地下采矿技术,开发新的采矿机器,并通过技术创新确保矿山地质环境得到保护。为此,采矿技术和作业必须从自动化和轻微量化开始,以尽量减少采矿过程中的振动,尽量减少采矿地质的过度扰动,避免滑坡和滑坡等灾害风险;第二,新的采矿技术必须首先将保护和管理结合起来,这不仅是为了保护采矿,而且也是为了尽可能发展和创新兼顾保护和管理的采矿管理技术;第三,由于矿山地质条件复杂,地下采矿作业存在困难和风险,企业本身很难开发新技术。政府部门必须将企业、大学、专业团体和行业专家结合起来,组建矿业技术研发团队,分享人才和技术优势,克服困难,实现矿业技术创新。
        结束语
        房地产开采虽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但也对该矿的地质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为了应对地下采矿的破坏性后果,政府和采矿公司必须及时采取改进措施,严格管制采矿活动,以防止采矿活动。采矿公司还必须恢复采矿的地质环境,以实现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蔡建,韦铁.地下采矿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J].中国金属通报,2019(08):39+41.
        [2]蒲勇,邓代兴.地下采矿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9(15):226+230.
        [3]刘小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及治理恢复方案构建的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19(08):99-100.
        [4]曹艳妮.陕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影响因素分析与防治对策研究[D].长安大学,2019.
        [5]李剑.地下采矿工程中环境地质问题研究[J].中国金属通报,2019(02):155-1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