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环境质量检测方法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涂建 丁海波
[导读] 摘要:水环境检测是环境检测的重要内容,并且在环境治理过程中,检测先行的大方向下,水环境检测结果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
        杭州人安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水环境检测是环境检测的重要内容,并且在环境治理过程中,检测先行的大方向下,水环境检测结果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通过检测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水环境是否污染的结论。甚至可以迅速的判断出污染源的分布情况和接下来的漫延趋势。为保护环境争分夺秒的同时,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因此水环境质量检测就显得格外重要。基于此,本文简述了水环境质量检测的意义,对水环境质量检测方法及其控制措施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水环境;质量检测;意义;方法;措施
        环境检测是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其可以给环保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按照水的循环规律,对水的量以及水体中影响生态与环境质量的各种人为和天然因素进行检测分析。
        一、水环境质量检测的概述
        水环境质量检测主要包括水污染监测和现状检测两部分,其中水污染监测即对生活污水、医院污水和工业废水进行专业检测,部分情况下根据需求还包括农业退水和雨水初水的检测。现状检测即地表水和地下水质量检测。现在常用的水环境质量检测方法分为在线自动监测和实验室检测,根据实际需求来选择。随着水环境治理重视度的提高,质量检测技术也逐渐增多,在线自动检测技术也更完善,具有实时、远程和连续监控特点,在实际作业中应用比较多,且效果良好。同时实验室检测与在线自动检测技术相辅相成,检测手段也更为丰富,检测结果也更为精确。现在水环境污染情况不断加剧,并且污染物成分复杂,相互间在含量上还存在较大差异,水环境质量检测难度比较高,无法合理选择检测方法,因此要保证检测人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熟练的专业技能。其中,对于浓度比较高的污染物,检测前需要进行稀释处理,而浓度比较低的则需要富集到一定程度才检测。无论是稀释还是富集均会产生一定误差,需要重视此方面影响因素,保证检测结果的有效性。
        二、水环境质量检测方法的分析
        1、重金属检测。工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速度不断加快,同时因为水污染治理意识比较低,或者是为降低投入成本,未设置污水处理装置,导致生产水内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直接排放到环境中,造成污染,并且会威胁人体健康。重金属污染物毒性大,且在自然环境中消除难度大,一直为水环境质量检测和管理的要点。现在常用的重金属检测方法如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法、生物化学法以及溶出伏安法等,其中生物化学法又可分为免疫分析法、酶抑制法和生物化学传感器法等[2]。对于不同检测方法适用范围不同,且相互间具有较大的差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例如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灵敏度高,可以适应多种重金属元素的检测,但是样品处理要求严格且流程繁琐。相比而言电化学法和生物化学法操作更为简单便捷,但是缺点是准确度低,且适用的检测元素有限,多被用于特定元素的应急监测。
        2、EDC与POPs检测。EDC是人类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释放到环境中的有害化学物质,这些物质起着类似雌性激素的作用,在人类或动物体内可以干扰正常激素的分泌,故称为“外因性内分泌干扰物质”。EDC包括双酚A、多氯联苯类、邻苯二甲酸酯、乙草胺等物质。POPs是在自然环境中具有强大的抵抗能力,生物代谢、光降解、化学分解等作用对其影响较小,于水环境、土壤中可以存留数十年以上的有机物质。POPs包括有机氯农药、多氯联苯、二噁英等物质。EDC和POPs对环境的危害是相当严重的,因为它们影响人类生殖繁衍,诱发肿瘤,危害神经系统,因此EDC与POPs的检测和控制受到了愈来愈广泛的关注和支持。目前,对EDC与POPs检测的方法有气相色谱法(GC)、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生物检测方法等[3]。

在应用GC、LC检测痕量、多组分EDC与POPs时,由于其对特异性、选择性、灵敏度要求较高,所以预处理必须精准,常用的预处理技术包括富集浓缩、固相萃取、滤膜技术、微波萃取等。生物检测技术主要利用生物传感器、表面胞质团共振(SPR)等对POPs有特征反应的特点,检测方法高效、简便、快速。
        3、生物毒性检测。常规理化分析不足以全面、直接地反映水环境质量和污染程度,生物毒性检测通过生物对多种有毒物质的综合反应,判断有毒物质的危害程度,目前已成为水质监测和综合评价的重要手段。目前,用于毒性检测的生物种类包括细菌、藻类、鱼类、水蚤、蚕豆根尖细胞、微生物传感器等。将这些活体生物置于水环境中,一旦它们受到伤害,就可判断水质受到严重污染,再采用常规理化方法检测,就可以确定污染源是什么。例如发光细菌正常情况下可以发出荧光,不少有毒物质可以抑制其发光,若测出发光强度急剧减弱,就表明水质已出现严重恶化。这些细菌发光的机制在于含有特异性荧光酶(LE)、荧光素、ATP等。再如藻类对污染物的灵敏度优于鱼类、甲壳类生物,而且成本低,效果可靠。鱼类对水环境质量变化也敏感,国内用于生物毒性试验的鱼类有鲢鱼、鳙鱼、草鱼、鲤鱼、金鱼等,国际通用的急性毒性试验鱼是斑马鱼,国家标准也以斑马鱼进行急性毒性的测定。在各种生物毒性的检测方法中,发光细菌应用最为广泛,但其他检测方法也各有特点。目前,生物检测多作为理化检测的辅助手段,随着生物毒性在线自动监测技术的成熟,在水环境质量监测中将会更多地应用生物检测技术。
        三、水环境检测质量控制的措施
        1、科学采样。第一,采样所用的器具一定要通过洗涤,必要时要通过高温处理。第二,采样时所需要的仪器一定要由相关部门检定或通过实验室自检,判定合格后方可使用。第三,采样样品一定要统一编号,方便日后查阅,在编号上要显示采样日期。同时对样品编号,采样地点,时间做好记录。要经过反复核对确保没有错误。第四,采样时,每一采样点应采取两份样品,用来做为实验时的平行样。
        2、加强样品保存与运输的控制。第一,样品运输前一定要将采样瓶密封或盖紧,并使用采样箱装好。特殊样品一定要按照要求运输。以确保样品在运输途中不发出意外,可以正常使用。第二,要确保快速将样品送到实验室进行检测,防止水样发生变质。第三,水样运输到实验室后实验人员要仔细核对水样和采样记录。同时要及时做好交接记录,以防止水样有丢失现象。第四,不同水样要根据要求进行预处理和保管。
        3、严格实验室内质量控制。通常实验室内质量控制主要包括:第一,校准曲线检验。一般情况下,校准曲线的斜率能够随着室内温度、试剂批号和时间等外在条件的改变去变化,所以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在测试样品时一定要绘制校准曲线。第二,精密度检验。实验人员在进行水样检测时,应该每次都做空白实验。如果空白数据不稳定,一定要及时查找原因,重新检测。为了减少误差可以每组实验带3-5个平行样来测试。如果平行样测定的结果比较稳定,说明数据结果安全可靠。反之,应该采用平均值进行上报。第三,平行样测定。如果条件允许,每个样品都应做平行样分析用以进行对比来精确结果。也可选择一定比例进行抽取样品来进行平行样测定。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导致水环境污染的原因多种多样,为解决好水污染处理问题,需要加强水环境质量检测,从而为水环境治理提高科学依据。并且由于国内七大水系2/3以上的检测段面不能满足Ⅲ类水质要求,因此加强水环境质量检测的分析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潘颖瑜,潘佰其.水环境质量检测方法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4(07)
        [2]岳凌宇.水环境质量检测方法的探讨[J].化工管理,2016(15)
        [3]胡进军.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