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智能通风系统优化研究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敖选俊
[导读] 摘要:矿物风机在矿物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
        煤炭工业石家庄设计研究院.贵州分院  贵州贵阳  550000
        摘要:矿物风机在矿物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不仅为井下的作业场所提供新鲜空气,而且适合有效地应对气体聚集、粉尘聚集、热开发等领域的灾害。尤其是近年来,随着许多煤炭输送阶段继续进入地下工程阶段,矿山的土壤开发、通风系统日益复杂、土壤流失分布不足、空气流通不足、空气污染等严重危害井下工作人员安全的因素不断发展。改善工人工作条件,提高矿井经济效益,保证生产安全,矿山深入发展,改进井下通风系统的实时准确监测和测量,保证通风系统正常运行。为此,本文结合引脚多年的经验,提出了优化矿物通风系统研究的建议。
        关键词:矿井;智能通风系统;优化分析
        引言
        强化矿井通风系统研究,实现通风参数精准测量与监控、确保通风系统平稳可靠运行,对保证矿井生产安全以及效益提升都有显著促进意义。提出了一种基于总线技术的通风网络系统设计优化措施。该系统具有可靠性高、响应快、实时监测等特点。能够提高矿井通风系统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1、PLC通风控制系统优缺点分析
        1.1优点分析
        在PLC技术广泛应用于矿井通风系统之前,井下通风设备的管理往往采用继电控制装置。在运行过程中,PLC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1)首先通过布置在地下各处的传感器采集地下隧道的风量、风压、瓦斯浓度、温度等参数,经EM235模块编辑、模数转换和数据存储后,将相关数据信息传送到下位机进行分析处理;2)采用RS485作为数据信号,接口传输到上位机配置的fameview软件(射流控制组态软件)进行分析处理,根据分析结果发出相应指令,对井巷状态进行动态响应,并将相关数据传输到下位机进行处理;3)根据动态响应结果,控制相应执行模块发出的操作指令,然后远程控制井下风机、通风结构等,调整井下通风。
        1.2缺点分析
        基于PLC控制系统的煤矿监控系统,可以实现对风机运行关闭状态的一键控制、通风风量的实时调节、通风装置的联锁控制等,而且整个通风控制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极大地促进了通风系统的高效连续运行。但随着矿山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地下巷道的不断延伸,地下通风管网的复杂性不断提高,井下生产中通风系统的遥控分析等问题不准确,通风响应慢,生产联动不够快,风量调节不当逐渐显现,PLC控制系统已不能满足现代地下生产的需要。其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1)监测数据不足。受PLC监控系统自身扩展的限制,随着矿山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监控系统已不能对整个矿山井下生产系统进行全面监控,监控数据不足,使系统分析结果失真,与实际情况有偏差。2)随着矿井通风线路的不断延长,井下数据采集、传输、分析、处理和指挥调度所需的响应时间明显增加,导致通风系统调度和运行联动效率低下。
        2、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智能通风系统
        针对某矿原有通风控制系统在使用中存在的不足,设计并提出了一套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优化改进方案。改进后的系统由四个独立的模块组成,即数据采集模块、操作执行模块、危险报警模块和冗余设计模块。各模块通过以太网技术传输数据,通过CAN总线进行网络调节。其工作原理是:1)各感测装置采集通风设备运行和工作环境的数据,将采集到的数据传送到现场监控装置,再通过以太网传送到监控中心;2)监控中心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全面、智能化的分析,从而达到为了准确判断矿井的实际情况,进而确定相应的处置决策,并借助以太网将决策命令传送到现场控制设置;3)现场计算机将决策命令传送到每个CAN节点,然后CAN节点对指令进行分析,根据说明书内容控制设备做出相应动作,并对动作后设备的运行进行监控。

与原有的PLC通风控制系统相比,优化改进后的系统具有以下优点:1)系统的四个模块均独立运行,任何模块的任何功能不影响其他模块的运行;2)系统的数据传输采用以太网和现场CAN总线2前者用于井内和井下的信息交换,后者用于井下设备的现场计算机操作控制,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系统的快速准确运行;3)针对通风系统的不断扩展会导致突发性问题增多的情况,智能系统设置了专用冗余系统,当井下通风设备或构筑物发生事故时,可立即调用备用设备投入生产,以保证矿井通风安全。
        3、现场应用测试分析
        矿井于某年2月开始使用智能通风系统,为对该系统可靠性、稳定性进行测试,在井下回采工作面以及掘进工作面进行CO2释放测试分析,从而判断通风系统应对井下异常情况的自动调节能力。
        3.1测试方案
        在回采工作面、煤巷掘进工作面同时测试,具体的测试步骤为:在测试地面所有的通风构造物(主要为1~4号风门、E~H号风窗)均处于关闭状态(0表示关闭、1表示开启),地面风井主要通风机工作频率为30Hz;在测试地点用稳压阀将CO2缓慢释放至M点及N点,CO2浓度增加3000×10-6表示“慢速”灾害、浓度增加5000×10-6表示“快速”灾害;在最短时间以及最小风速下对有害气体浓度进行稀释,并对通风设备及通风构筑物运行进行调整,具体遵循原则为优先调节风门,其次调节风窗,最后才调整通风机运行状态,通过调整风门、风窗开度以及风机运行频率,达到最佳通风控制策略;井下用通风风速控制在0.7~2.7m/s,稀释后的CO2浓度控制在2000×10-6以下。
        3.2测试结果分析
        (1)回采工作N点释放CO2测试结果分析。当CO2释放类型为慢速时,风门、风窗状态分别为0111、0110,通风机工作频率为30Hz,通风系统可以在124s将释放点的CO2浓度降低至1924×10-6,整个耗时时间为124s;当CO2释放类型为快速时,若仅仅通过改变风门、风窗状态无法实现降低CO2浓度目的,需要将通风机工作频率由30Hz调整至60Hz,风门、风窗状态分别为0110、0111通风系统可以在236s将释放点的CO2浓度降低至1930×10-6。(2)轨道巷M点释放CO2测试结果分析。当CO2释放类型为慢速时,保持通风量及降低CO2浓度最佳的通风系统调整策略为:风门、风窗状态为0110、0101,主要通风机工作频率为30Hz,可以在131s时间内将CO2浓度从3000×10-6降低至1955×10-6;当CO2释放类型为快速时,需要将主要通风机工作频率调整至60Hz,风门、风窗状态为0100、0111,此时通风系统通过243s可以将CO2浓度从5000×10-6降低至1968×10-6。(3)M点、N点同时释放CO2测测试结果分析。在M点、N点同时释放CO2浓度为5000×10-6,通风调节风门、风窗以及主要通风机运行状态达到最优通风策略,智能通风控制系统将风门、风窗状态调整为0110、0110,主要通风机工作频率提升至60Hz,回采工作面以及轨道巷掘进工作面分别用时190s、192s将CO2浓度降低至运行范围内。
        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风安全是保证矿井安全生产的有效手段,对提高矿井综合效益具有积极意义。矿山管理者应高度重视相关问题,积极运用现代化手段提高通风系统在生产中的调节效果,实现通风调节的智能化运行,为矿山生产的持续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聂贵亮.井下智能通风控制系统优化研究[J].能源与节能,2019(12):80-81.
        [2]韩利军.矿井智能通风系统优化升级探究[J].能源与节能,2019(09):80-81.
        [3]罗红波,李俊桥,李雨成.矿井通风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研究[J].现代矿业,2019,35(07):209-212.
        [4]王斌,王永宝,郝继宝,孔超,相飞.王楼煤矿智能通风系统优化[J].煤矿安全,2019,50(02):105-108.
        [5]钟凯.矿井通风技术发展趋势[J].冶金与材料,2019,39(01):126+1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