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网络中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的结合 吴学敏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8期   作者:吴学敏
[导读] 摘要:当前,这两种通信方式多处于相互独立的状态。
        湖北邮电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湖北  430023
        摘要:当前,这两种通信方式多处于相互独立的状态。但随着社会对通信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该状态必然逐渐被取代,将两种通信方式相互结合势在必行。为提高无线网络传输速率,提高通信质量,本文对无线网络中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的结合问题进行了研究。文章首先分析了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的原理与特点,对比了两者的优势与劣势。其次,重点以建筑行业以及制造行业为例,对两者的结合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无线网络;无线通信;有线通信
        1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的原理与特点
        1.1无线通信的原理与特点
        无线通信属于网络通信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指以电磁波作为载体,使数据及信息能够自输入端到输出端之间传输的技术。该通信方式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无需应用有形的媒介方面,通信行业无需购买电缆等设备,便可确保通信的过程能够完成。因此,无线通信技术成本一般较低。当前社会各领域常用的无线通信网络,以2.4GHz以及5GHz网络为主,两者的信息传递载体,均以微波为主。此外,RFID技术,同样属于无线通信领域的一大主要技术。无线通信的优势,除成本低外,同样体现在便携性强方面。但该技术同样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体现在抗干扰能力差、可靠性低方面。导致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与其缺乏抗干扰设备有关。无线网络建设的过程中,应以规避其缺陷、充分利用技术的优势为原则,对无线通信技术进行推广应用,以提高通信行业的发展水平。
        1.2 有线通信的原理与特点
        因具备媒介的支持,信号的传输速度同样较快,且安全性强。为避免外界环境对通信造成干扰,通信行业常通过采用金属屏蔽层包裹电缆的方式,对通信条件进行处理。该处理技术的应用,可有效解决干扰问题,进一步提高通信质量。但该通信方式,同样具有一定的缺陷,主要体现在通信成本高方面。由于需要相应媒介作为通信的支撑,故该通信方式同样存在便携性低的特点。有线通信同样为网络通信方式的一种,指借助有形的媒介,对信息以及数据进行传输,使通信过程得以实现的技术。该技术下,通信所借助的媒介,一般以电缆、光缆等为主。上述媒介可用于传输电信号、光信号。信号自传输端进入后,可自光缆与电缆传递至输出端,完成信号的转换,使输出端可获得相应的数据。有线通信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信号稳定、可靠性强等方面。
        2 无线网络中无线通信与有线通信的结合分析
        2.1 无线通信
        生产制造行业中,部分环节对通信质量的要求不高(如:不同机床及流水线人员之间的交流)。为降低通信成本,上述环节便可采用无线通信技术进行通信。另外,当生产材料入场时,有关人员还可利用RFID技术,对材料的生产日期等进行识别。以建筑工程中路桥工程为代表的各行业,对通信精确度的要求同样不高,但对成本控制问题较为重视。考虑到无线通信具有成本低的优势,故可将其应用到通信的过程中,为工程施工提供技术保证。例如:工程施工期间,施工人员需利用大量的大型机械(如:起重机、挖掘机等)展开施工。在此期间,人员与人员之间需要相互沟通、交流,以确保工程质量达标。此时,有关人员便可将无线通信应用到通信过程中,使人员之间的交流便利性得到提升。
        2.2 有线通信
        有关人员还可将传感器应用到生产过程中,利用传感期,对机床运行中的油温、转速等信号进行采集,并将其传输至计算机终端。该过程同样应选择有线通信作为主要的通信方式,确保信号传递准确。生产制造行业,具有对机械参数精确度要求高的特点。部分生产过程,需使用机械臂,对各项生产与制造材料进行传递。上述过程如由人工完成,效率往往较低,施工质量不尽人意。因此,将通信技术应用到生产中较为必要。以机械臂为例:采用该方法传递物体,对传递精确度的要求较高。如以无线通信为基础,对其通信模块进行设置,极容易导致信号传递的精确度下降,影响生产质量。考虑到有线通信具有精确度高、可靠性强、信号传输干扰小的特点,故可对该技术进行应用,以提高通信质量。


        3 网络通信融合发展技术改革的措施
        3.1 网络通信系统资源利用改革
        光纤通信技术在网络通信系统中获得了广泛应用,该项技术只有在特定波长范围内才能发挥对应功效,因此相对匮乏的无线频谱资源已然成为困扰微机网络系统发展的一大因素[1]。鉴于此,各大研究院校开始致力于太赫兹、毫米波、可见光等新型频谱资源的开发研究工作,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了分布、集中式天线阵列模型,为无线网络的全面覆盖与管理奠定了基础。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无线频谱资源在各行各业中将会获得更为广泛的应用。
        3.2 网络通信系统终端软件改革
        智能手机的问世进一步推动了通信行业发展,很多通信厂家也开始着手终端设备及应用的开发研究,3D技术、虚拟技术等新兴网络模式日趋成熟,这也预示着通信终端将向着更为丰富、多彩的方向发展[2]。相关数据显示,未来5年通信行业的工作重点在于网络平台通用性的开发研究。就当前的网络软件应用发展而言,建立在Linux指令上的开发系统已经无法满足通信网络的多样发展需求,这一通信技术无法在网络通信系统中发挥较好控制作用。相关工程师也开始将研究重点转移到网络操作系统技术研发工作中,以此实现对网络通信系统核心模块的系统开发与研究,在此基础上也需要加大相关业务及应用的设计管理。
        3.3 网络通信系统基础理论改革
        信息理论为网络通信系统的设计构建奠定了坚实基础,通信设备、基础元件都无法脱离信息理论而独立存在于网络通信系统之中。基础理论作为传统信息学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研究界的高度重视,研发工程师在进行网络通信系统设计的时候无法摆脱信息理论这一逻辑范畴,只能借助各种先进技术手段在极为局限的环境下尽量提高网络通信精准性[3]。随着科技大环境的不断变化,社会各界对于网络通信精准性提出了愈加严苛的要求,基于概率设计的网络通信系统已然无法满足网络通信需求,势必会被时代淘汰,网络通信系统也将逐渐向着大规模、大数据的方向发展。
        3.4 网络通信系统重要部件改革
        这种技术一经问世虽然受到了很多关注,并成功融入多个前沿行业之中,但是经过几十年的摸索实践却没能真正取得大规模的商业技术突破。高K、铟磷材料的成功研制为网络通信系统重要部件的优化改革拓宽了道路,进一步提高了重要部件的极限特性[4]。系统研发者通常都是利用现有工艺对网络通信系统重要部件进行优化设计,以便提高各类通信系统的互通性,以单指令多数据流为基础设计的电器元件在网络通信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基础芯片将逐渐取代传统CPU芯片发挥智能计算功能。光存储技术虽然限制了全光交换器件的发展,但伴随科技进步这一智能概念迟早会应用到网络交换系统中,并有效提升网络通信性能及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无线网络中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结合方法的研究,为各领域通信质量的提升奠定了基础。未来,通信领域应积极调整通信方式,将无线与有线通信相互结合,使前者“精确度高”与后者“成本低”的优势互补,为各领域发展速度的加快以及利润的增加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张克刚,刘京川,门少杰,梁军君,林浩,安扣成.无线网络中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的结合[J].中国新通信,2019,21(14):24-25.
        [2]裴雪艳.通信中的有线通信与无线通信[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9(10):190-191.
        [3]徐洪亮.有线通信与无线通信的优劣对比分析[J].电子世界,2018(23):68+70.
        [4]胡胜钧.关于有线通信技术与无线通信技术对比分析[J].西部皮革,2017,39(10):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