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式的主体性阅读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2期   作者:陈红英
[导读] 阅读是人类获得知识和信息,提高生存与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阅读教学并不乐观,存在许多不足,学生主体地位在阅读课堂教学中失落。问题式教学法就是冲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新的教育教学方法。

陈红英    兴宁市沐彬中学
【摘要】阅读是人类获得知识和信息,提高生存与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阅读教学并不乐观,存在许多不足,学生主体地位在阅读课堂教学中失落。问题式教学法就是冲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新的教育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问题式;主体性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7-053-02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但是现在现状是语文老师不能与学生的实际需要联系起来,本该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很大提高的语文课堂却成为了老师灌输、学生无事可做的课堂。本该有趣、有味、有知识的语文课成为了高中学生最无聊、最无用的“闲课”。
        探究原因,和现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有很大的关系,为了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适应时代的需要,调整课程内容和目标,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很迫切。
        那么,冲破旧的语文教学模式,就需要构建新的模式。问题式教学法就是冲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新的教学方法。何为问题式教学法?具体讲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提出问题,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分析问题,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目的的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有方向地自学教材,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在生生之间进行合作交流,讨论之后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和教师进行交流,教师适时有针对性地引导、点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一、以学生为主体地位
        语文教学通过一篇篇文质优美的文章对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感受力和审美力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每一篇文章都蕴含着作者鲜明的个人风格和独特的创造力,每一篇文章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阅读文章的过程,就是读者的想象、思维和情感的参与过程,体现着强烈的个性特征。在阅读教学中,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体验,对课文文本的解读也是不同的。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有无数个不同的答案,而且每个答案也无所谓对错,只有合理与不合理。为此第一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问题式教学法是基于学生主体性阅读的前提开展的,问题式教学法可为学生的个体阅读提供充足的时间,给他们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文本的意义。
        俗话说“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因为他们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会有独特的感受,问题式教学法恰恰给予了学生一个自己的空间不刻意追求“标准答案”,让学生把学习活动变成了自己的积极主动的探索活动。
        二、问题巧妙设计
        近年来,随着新课标的学习,很多老师已经认可“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一观点。老师也认识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应该把课堂还给它的主人――学生,为此,很多老师苦思冥想,在课堂搞了很多活动,想通过营造热闹、活泼的课堂氛围来提高效率,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发现,热闹是热闹了,可学生依然是收获甚微,所以老师有目的的提问在新课改中依然重要。
        素质教育已经传达出教育不是灌输给学生知识,而应该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理念。想达到这个目的,必须使学生头脑中存在疑问,才会有成效。只有让学生愿意围绕问题而展开活动,帮助学生解决他的疑惑,他才能充分融于课堂。因此,问题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才是好课堂。



        如果设计精妙的问题扣住了课文最突出的构思特点,就能带动学生去探究课文的整体阅读和写作技法。同时,设计巧妙的提问也能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比如我在讲《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这篇课文时就是巧妙地从题目入手,以问题的方式展开,先老师示范,然后把问题交给学生,生问生答,老师点拨。先是老师示范:“首先我们看题目中的“春夜”二字,这是什么样的春天?李白为什么要在春天的夜晚举行宴会?”后面的教学课程中以四个同学为一个小组,自由讨论,仿照老师的问题设计问题提问。学生的主动性很好地调动了起来,围绕着标题提问,提的问题很到位,一起寻找的答案也很精辟。
        由此看来问题的有效性至关重要。有效的问题设计就是教学过程中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有效的提问只需要教师针对教学目标设计几个这样的主问题。主问题应该是引导课文阅读的问题,是可以引导学生在每个段落的思维活跃的问题,当然,不论何种形式的主问题,都不能忽视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要引起学生的兴趣。
        问题大的方向把握住了,有效性的第二步要做的就是问题的深度,如果问题水平太低学生就感觉没有挑战性,但是如果太高,不能达到学生智力操作的水平,任务根本完不成,那也是无效的问题设计。
        三、师生协同合作
        有效的问题提出之后,学生带着问题独立思考,思考之后就可以探究,进行信息的交流和沟通。合作学习是问题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协同合作,为了解决问题,达成预期目标,师生之间相互尊重和理解,创建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是活动有效的进行的保障。
        生生之间合作学习可以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在小组合作中,个体不能解决的就到小组这个小群体里讨论解决;小组里讨论解决不了的就到全班这个大群体来研究。问题式教学法中,主问题提出之后,可以把主问题分解成若干小问题,明确指定给相应的小组,分任务给各小组,小组的成员也在组内分配到了自己的任务。这样学生就可以带着任务去解决问题,并且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激活思维,可以在实现合作竞争和交流沟通。
        另外要注意在合作探究时要做到相应的要求,如讨论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耐心听取他们的见解,同时要注意发现学生的共同问题,引导学生就问题和关键点展开辩论,适当引导深化讨论内容。
        四、教师恰当引导
        阅读教学中,学生经过自主阅读和合作探究,下面就可以进入解决问题的程序,在这个过程,让每个小组派代表来展示,展示的时候,老师要对学生展示的答案进行点评并点拨。
        分组探讨之后,有的问题解决了,但是还会有不少问题等待解决,这些就需要老师的点拨指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需要老师点拨时,教师要力求用富有启发性、简洁的语言来点拨。老师点拨不仅是对预设问题的回答,更多的要注意新旧知识等结合和新知识的点拨上,另外教师要有必要在教材之外进行拓展,这样一方面丰富课堂内容,又可以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最后一环就是总结,教师组织学生总结本课的重点内容,可以通过学生自己总结的质量,把握学生的学习的成果。
        总之,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给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问题式教学法适用范围广,容易操作,教师设计好关键的有效的主问题之后让学生思考、合作探讨,提出疑难点,老师就疑难点点拨,就可以创设生动活泼的有效课堂,的确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新方法。
参考文献:
[1]周保中《新课标理念下的阅读教学》《综合天地》
[2]潘涌《论新课标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天津教育》
[3]赵京雁《新课标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江西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