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宏顺捷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新疆昌吉 831100
摘要:伴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大数据成为各个生产领域的研究热点。作为后现代社会的“自由资源”,海量的数据库成为城乡规划工作的稀有财产。在中国的西部地区,规划师应立足于当地的地理空间、社会需求以及生态发展现状,深度结合大数据新环境的使用价值,从而使西部地区城乡规划工作实现永续性发展的效果。
关键词:信息化;大数据;西部地区
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大数据技术的创新应用,如今大数据技术已经逐步融合到社会各领域发展中。在城乡规划工作中,由于涉及数据类型较多,如地理测绘数据、设计数据信息等,促使城乡规划工作机制的创新发展。地理测绘工作作为具有先导性质的工作类型,需要提供广泛的数据资料,在面对海量化的数据信息时,需要借助测绘地理大数据技术,搭建高效的数据模型,为城乡规划发展提供可靠依据。
1大数据与城乡规划理念的界定
1.1 大数据的概念与特征
伴随着后工业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海量的数据资源日渐成为城乡管理活动中重要的稀有资产。作为社会化信息化进程中的关键要素,大数据的地位已然提升至博弈竞争的高度。从哲学角度来讲,大数据代表的是物理向数字范畴的转化,是符合效率提升规律的有效手段与介质。从技术处理的过程方面来看,大数据被工程师打上了技术化的标签,是涉及获取、存储与分析的架构形式,其所强调的核心价值是要从巨量的数据资源与材料中提炼与挖掘出潜在的价值与财富。可以说,在后现代社会,谁掌握了巨量数据,谁就获得了发展主动权。在这种互联网背景下,国家的竞争焦点开始向大数据的争夺转移。在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互联网技术革命,对于“自由”的大数据资源所赋予的特征了解是极其必要的。大数据时代肯定了数据材料与资源获取权的公正与公平性,而这也恰恰为发展中的国家、区域乃至个体提供了发展契机。大数据是动态的,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在数量与类型上得以丰富。因此,人类在运用类似于数据监测等大数据手段时,应当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数据库。
1.2测绘地理大数据的形成
现代测绘技术不断发展,实现了测绘地理数据搜集及处理能力的大幅提升,从测绘数据的获取上,形成了以卫星、航空、地面测量机器人、地下物探雷达等为一体的测绘地理大数据搜集模式,为数据的高效处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随着我国各地区对测绘地理工程建设的重视程度加大,在测绘地理信息数据的搜集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了各类数据搜集模式的整合,如多源体系下的遥感影像数据、基础地理信.息的空间数据、城市地下管网数据及三维精细化模型数据等,形成了基于地上与地下、室内与室外为一体的测绘地理大数据分析空间。此外,同时期内,在全国还开展了有关林业、水资源、土地资源及地理国情等的数据调查,为丰富各个领域的测绘地理大数据信息,完善测绘地理数据内容等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当前,我国已经掌握了丰富的自然、人文、经济地理数据信息及资源,通过分类鉴别,既包含了结构化的地理信息大数据分析模型,如遥感影像数据、导航定位数据、地图数据及测绘位置数据等,同时也包含有非结构体系化的测绘地理信息大数据模型,如商务领域中的碎片化文字描述数据,与地理位置相关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数据信息,形成了基于移动轨迹数据为主要渠道的测绘地理数据。为满足人类的探索兴趣,实现多方位、多时空化的测绘地理数据的分析,从而实现更加智慧化、智能化的管理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等提供可能。
2大数据在西部地区城乡规划使用
大数据环境促成的城乡规划是在技术与庞大的资源数据库支持之下形成的系统结构,其是智慧城乡管理的有效工具,也是社会信息时代下对城乡空间功能区所存在资源的优化配置的应用实践。换言之,大数据时代突破了传统城乡规划建设工作所设的重重藩篱,为城乡规划的可持续性与动态管理提供了发展契机。首先,从大数据的特征来分析其正向作用。就城乡空间的组成要素属性来讲,城乡空间存在着不同维度的地理位置信息、丰富多元的地名、人口分布、地域房价与污染程度等属性信息以及呈相对动态分布的时间粒度。将数据资源.投入城建工作,能够高效且针对性地进行组成空间的要素分析与输出,并能够在时间与空间维度上捕捉到城乡空间与系统层的特征,从而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方面进行合理的空间结构布局。
2.1数据获取阶段
通过多途径、多模式的地理信息大数据的采集,以满足城乡规划设计过程中相关信息数据的集成分析,并探究和分析众包地图数据采集的可行性。例如,在城乡规划设计的地下管网探测过程中,可对已有管网的建设年代、归属单位及隐患点进行信息数据采集,以便于在城乡地下空间规划中,实现地下停车位数量和车库出入口信息的设计等。
2.2数据处理阶段
在互联网打造的数据信息网络,城市的地理空间在功能优化与整合方面更加贴近于立体感。而被数字化的城乡空间,其地理坐标、人口流量等都能够得到精确地掌握,这恰恰是城乡规划工作中最为关键的借鉴要素。
具体到西部地区的城乡的开发建设工作中来分析。众所周知,西部地区的城镇与乡村的产业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并且与东部地区相比,其城镇规模较小,城乡之间的关联度与带动作用都显得极为有限。因此,在西部地区的城乡规划工作中,规划工程师必须统筹城乡空间的人口分布以及基础设施资源,从而使城乡规划工作的效用达到最大化。除了要保证参数数据满足有关规范以外,要以几何信息、规划对象的信息模型为参考,将空间对象抽象化,并建立以对象信息模型构建为主的地理信息数据的有效记录,同时要加强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的共融、共享。
2.3数据应用阶段
针对现有的地理信息数据,重视旧数据资源的利用,加强对历史数据资源的对比与分析,深入探究人文与地理学之间的关系,从地理学研究的角度,加强对自然环境中相关影响要素的研究,以揭示和控制大数据集合,并建立数据类型之间的相关性。被数字化的城乡空间,其地理坐标、人口流量等都能够得到精确地掌握,这恰恰是城乡规划工作中最为关键的借鉴要素。具体到西部地区的城乡的开发建设工作中来分析。众所周知,西部地区的城镇与乡村的产业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并且与东部地区相比,其城镇规模较小,城乡之间的关联度与带动作用都显得极为有限。因此,在西部地区的城乡规划工作中,规划工程师必须统筹城乡空间的人口分布以及基础设施资源,从而使城乡规划工作的效用达到最大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测绘地理大数据为高效实现城乡规划方案的制定、地质环境勘察、土地资源的分配、施工技术方案的拟定等提供了技术支撑,不仅能够实现测绘地理数据的精确化,同时也能够提高城乡规划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为减轻人工规划工作压力、提高规划工作效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金美岑.城乡规划中大数据和智慧城市技术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35):251-252.
[2]温泉.城乡规划中大数据技术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9(25):232+239.
[3]周岗.大数据时代的城乡规划与智慧城市[J].住宅与房地产,2019(33):214.
[4]刘娟.大数据时代城乡规划决策理念及应用途径[J].建材与装饰,2019(32):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