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如何在培智低年级语文课堂中进行语言训练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2期   作者:李志鹏
[导读]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思维和智力发展的重要方面。培智学生由于先天或后天原因,大脑皮层受损,造成语言方面普遍存在着较大的问题。而培智学生语言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他们思维、智力和交际能力的进步,因此,对培智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十分重要。为了提高培智学生的语言水平,提升他们的交往能力,让他们将来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我在课堂中坚持以生为本,创没语言情境,采用儿歌、游戏、活动等多种教学方法训练学生的语言,并

李志鹏   湖北省十堰市特殊教育学校  湖北  十堰  442000
【摘要】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思维和智力发展的重要方面。培智学生由于先天或后天原因,大脑皮层受损,造成语言方面普遍存在着较大的问题。而培智学生语言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他们思维、智力和交际能力的进步,因此,对培智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十分重要。为了提高培智学生的语言水平,提升他们的交往能力,让他们将来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我在课堂中坚持以生为本,创没语言情境,采用儿歌、游戏、活动等多种教学方法训练学生的语言,并在课后反复进行跟踪复习运用。经过平时在课堂和课后的反复实验和操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语言障碍  培智学生  语言训练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7-095-02

        一、语言障碍
        (一)语言障碍定义
        1、医学上的定义:
        a、说话障碍:是指在构音、语畅、声音或综合以上各项有发生异常现象者。
        b、发育性说话障碍:个体因先天脑神经性学习的某种异常而导致学习说话能力的障碍。
        C、混合性说话障碍:个体在说话的生理构造、脑神经学习上以及语言的了解上皆出现问题或困难而产生了混合性的说话障碍。
        2、与语言沟通层次有关的定义:
        a、呼吸、发声、构音、共鸣、韵律等有关发音发语的生理器官出现障碍,亦即信息的输出系统之障碍。
        b、与说话知觉或构音运动知觉有关之听觉过程、运动知觉、固有感觉等方面出现障碍,亦即信息的输入系统之障碍。
        (二)语言障碍分类
        1、功能性语言障碍,即俗称的“大舌头”、发音不准、吐字不清等。
        2、器质性语言障碍,唇腭裂语音(手术后错误的发音方式,如腭化构音、侧化构音、鼻腔构音或代偿性发音),听力-语言障碍(包括配戴助听器及人工耳蜗术后)。
        3、认知性语言障碍,轻度智力障碍、脑发育迟缓、轻度自闭症等。
        二、背景分析
        培智低年级的学生智商大多数是在50以下,属于中重度智力落后,每个学生的情况也不同,有伴有自闭症的,有伴有多动症的,有伴有脑瘫的学生,还有伴有弱听的学生,他们由于大脑皮层的损伤造成其在语言发展方面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发展迟缓
        2、构音障碍
        3、发音障碍(尤其是脑瘫学生)
        4、语言流畅障碍
        5、沟通动机缺乏
        6、沟通技能缺乏
        语言障碍严重影响了培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而用普通单一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对他们进行语言训练,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和预期的教学目的。
        三、在课堂中实施语言训练的措施
        (一)坚持以生为本,采用分类训练,分层要求。



        我班有十名学生,十名学生的情况各不相同,有唐氏综合症学生,有多动症学生,有脑瘫学生,还有弱听学生;他们因症状不同,语言障碍程度也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类:
        第一类学生:能说较完整的短句子,但是口齿不清楚,无法读准某个字音,如小怡,总是把声母h读成f,属于功能性构音障碍;第二类学生:发音困难,构音困难,如脑瘫学生小琳,由于脸部肌肉和舌部肌肉出现痉挛或不协调收缩,从而使唇部和舌部活动困难,发音受阻,每次发i的唇形都是a的口型;第三类学生:只能说简单的字、词或是5个字以下的结构简单的短句子,要求将长句子讲完整对他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小天佑,每次在遇到读较长的句子时,都是我说上半句他接下半句;第四类学生:弱听学生如小俊,属于听力-语言障碍,很少开口说话;大部分培智学生由于受智力、思维的限制,生活积累缺乏,有些东西心里明白是什么就是不能用语言表示出来。他们都具有语言流畅障碍,缺乏沟通动机和沟通技能。
        根据以上四类学生的特点,我采用分类训练和分层要求的方法,如第一类学生,重点纠正部分声母,音节的错误,辅助做唇舌操,要求读准字音,较清晰完整说出短句子;第二类脑瘫学生,做唇舌操和脸颊肌肉按摩,要求模仿老师唇部发音;第三类学生,创设情境,从5字句到8字句循序渐进进行训练,要求把句子说完整,多说长句子;第四类学生做唇舌操,发音练习,多多鼓励他发音,要求模仿老师发音。
        (二)创设语言情境。
        语言的发展需要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产生语言的动机,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因此,语言训练要选择直观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使学生积极地观的观察和思考。如我在讲《动词“吃”》的片段:
        师:(拿出一包棉花糖)这是什么?
        生:这是棉花糖
        师:你想不想吃棉花糖?
        生1:我想吃棉花糖.
        师:(给生1一块棉花糖)什么颜色的棉花糖?
        生1:白色的棉花糖
        师:你在干什么?
        生1:吃棉花糖(理解动词“吃”的含义)
        师:什么味道的棉花糖?
        生1:甜甜的棉花糖
        师:谁吃棉花糖?
        生1:我吃棉花糖。(“XX吃XX”句式训练)
        师:(问全班学生)谁吃棉花糖?
        生:生1吃棉花糖。
        师:你爱吃棉花糖吗?
        生1:我爱吃棉花糖。(“XX爱吃XX”句式训练)
        师:(问全班学生)谁爱吃棉花糖?
        生:生1爱吃棉花糖。
        在这个片段里,我为了让学生理解“吃“的含义,拿出一袋真实棉花糖,创设吃棉花糖的情景,一步一步对学生进行语音训练,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运用多种教学方式。
        在课堂中,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多采用儿歌、游戏、活动的方法使学生在唱中,做中,玩中锻炼自己的语言。如在讲《男女》这一课时,我根据同学们已经熟悉的儿歌《两只老虎》的旋律把要学习的知识改编成了一首儿歌《男孩女孩》(女孩女孩,女孩女孩,穿裙子,长头发;男孩没有长发,男孩没有裙子,真可爱,真可爱),在唱中对学生进行了语言训练。又如:在讲《认识萝卜》这一课时,和学生进行的拔萝卜游戏中,边拔萝卜,边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低年级学生很喜欢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锻炼了语言,连不会发音的学生都咿咿呀呀跟着一起发音了。
        (四)在生活中进行反复巩固和运用。
        由于培智学生自身的缺陷,他们学得慢忘得快,知识迁移和运用能力很差,往往需要老师和家长配合好,课后要反复进行巩固和运用,他们才能把学到的词语和句子变成自己的语言运用到生活中去。如在学习《劳动工具》时,我会在学生打扫卫生时,及时的复习(这是什么?用扫帚干什么?),在讲《认识餐具》这一课,我要求家长在就餐时对孩子进行语言巩固训练。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