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情感引领思维和语言的作文教学分析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2期   作者:梁丽丽
[导读]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情感引领下的思维和语言写作,是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情感的激发与升华,是提升他们写作水平的重要方式。基于此,本文将对用情感引领思维和语言的作文教学展开分析。

梁丽丽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天峨县实验小学  广西  河池  547300
【摘要】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情感引领下的思维和语言写作,是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情感的激发与升华,是提升他们写作水平的重要方式。基于此,本文将对用情感引领思维和语言的作文教学展开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情感引领;发散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7-086-01

        引言:语言和思维是密切相关的,语言的正确精简与否在于思路的清晰正确。写作思维的形成离不开丰富的语言和情感的牵引,为了培养学生发散性写作思维,从情感着手开始渗透,更容易迎合小学生的特点和成长规律。
        一、生活中的观察与思考
        著名的艺术家罗丹曾经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牛顿因为观察苹果落地的秘密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因为发现了壶盖跳动的原因而发明了蒸汽机,这些都是从生活中得到的启发。将生活元素融入短文写作,可以让短文充实饱满,更具真实性。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用心去观察周围的人、事、物,把看到的事物用笔描写出来,字数不要多,300字左右,但对事物的描写要尽量详细。
        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不同,对于相同题目或题材的理解也会有所差异,如果过分追求“模板化”作文教学,会极大地限制学生的发挥,甚至会出现“假、大、空”的现象。因此,要求学生从观察自己身边事物做起,慢慢地积累适合自己的素材,使其养成看到事物就会思考、就去写的习惯。周而复始的练习后,再回看之前写的短文哪里有需要改进的,循序渐进地让写作变得更成熟。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古诗文的渗透
        古诗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虽然并未要求将古诗文融入作文写作,但学好古诗文有助于学生更好的了解我国古代文化,进而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对促进写作大有益处。
        学习古诗,不仅仅要掌握具体的字词,更要深刻理解其内涵,从而提升感悟情感的高度。通常一篇古诗所包含的元素有:字词、作者、朝代、象征、情感等,老师可以要求学生针对任何一种元素展开写作练习,比如《独坐敬亭山》中“众鸟高飞尽”的“鸟”字。单看这个字会发现,能够写的素材有很多,而且不同种类的鸟象征意义也不同,如凤凰是完美的象征;大雁是思念的象征;沙鸥是自由的象征;鹰是志向高远的象征;海燕是战斗精神的象征等等。很多时候,素材过于宽泛,反而容易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性思维。
        小学语文作文训练,在想象力和思维的共聚之下,自然少不了对语言文字的细腻刻画。考虑到小学生对事物细节的描写还不是很成熟,针对“鸟”的话题,老师还可以引入课文《珍珠鸟》,让学生仿照作者的写作手法,来续写自己笔下的“鸟”。



        三、古诗文渗透下,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妙用
        与现代文相比,古诗文所透露出的情感信息往往更加丰富,光是它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就足以令人产生无限遐想。但它不便于记忆的特点,让很多学生为之头痛,很多人建议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可古诗文包含的元素太多,即便理解了意思,记住了原文,也无法使其被灵活地应用到写作中。但如果以作者情感作为主线展开学习和记忆,效果就不大不一样了。我们还以《独坐敬亭山》为例,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意思是:山中群鸟一只只高飞远去,天空中的最后一片白云也悠然飘走。敬亭山和我对视着,谁都看不够,看不厌,看来理解我的只有这敬亭山了。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此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因此,我们可以以“孤独”为中心主题,进而催生出事物(鸟和云),然后引出文章的作者和朝代(唐代诗人李白),最后依托山来表达情怀。这样,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便映入脑海。当学生写关于“孤独”的作文时,或者准备在作文中融入有关“孤独”的元素时,马上就能想到《独坐敬亭山》这首诗,加以引用此诗句,会给作文增添不少亮点。
        为了一进步扩展这幅思维导图,老师可以引入意境相似或相同的古诗,如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所有的山上,飞鸟的身影已经绝迹,所有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垂钓。
        这首诗表面看起来是一幅一目了然的山水画:冰天雪地寒江,没有行人、飞鸟,只有一位老翁独处孤舟,默然垂钓。但仔细品味,这洁、静、寒凉的画面却是一种遗世独立、峻洁孤高的人生境界的象征。
        对比两首诗,找到共同点:朝代,鸟,孤独感。这样就建立了两个具有交集的思维导图。当学生借用《独坐敬亭山》时,也会联想到柳宗元的《江雪》。对思维导图的延伸记忆,可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学会发现相同事物的不同点,以及在不同事物中寻找相同点,对锻炼写作思维也是有帮助的。
        结束语:综上所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应侧重于触发学生的写作情感,教会学生如何从情感出发展开联想、运用思维,从而写出真实合理、结构清晰的文章。在学生的作文写作中加强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可以帮助他们提升文章的维度,能够表达一定的思想内涵和深刻蕴意。
参考文献:
[1]江秀芳.关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5):244.
[2]程启元.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7):2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