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探究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2期   作者:和明月
[导读] 核心素养摒弃了单纯以教授知识作为核心的教育时代,提出以素养、素质为重点教育内容的新概念。新课程的改革让教师和学校意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有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建设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对国家的政治认同感和提升文化自信等作用,该科目存在的价值在于培育学生在道德方面的发展,与德育的宗旨不谋而合。在现代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需要做到在以核心素养为指导的同时,有策略

和明月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文笔学校  674100
【摘要】核心素养摒弃了单纯以教授知识作为核心的教育时代,提出以素养、素质为重点教育内容的新概念。新课程的改革让教师和学校意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有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建设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对国家的政治认同感和提升文化自信等作用,该科目存在的价值在于培育学生在道德方面的发展,与德育的宗旨不谋而合。在现代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需要做到在以核心素养为指导的同时,有策略地渗透德育教育。本文探究了教授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师应当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道德法治;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7-085-01

        引言:
        当下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存在教师忽视德育教育的问题。道德与法治不像语文、数学拥有大量的课程安排时间,教师只能在一周有限的几节课内教授完既定的知识点,因此过于重视课堂上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对于学生的品德教育。面对日趋紧张的教学任务,教师只知道一味地要求学生考高分,使学生出现重视分数、轻视道德品质的现象。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德育教育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原本应当起到的效用,沦为了应试教育的牺牲品。因此,教师在授课时需要有策略地进行德育渗透。
        一、摆脱空洞说理、不切实际的事件举例
        纵观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材料,可以发现教材的成书时间都过于久远,初中学生在学习时受到年龄的限制,无法较好地理解教材中所列举的会议名称和全球曾发生过的大事。对于学生理解脱节的情况,教师可以从生活和新闻中寻找当下发生的事件进行举例。如在教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国担当》时,学生对2014年中国政府支援西非埃博拉疫情的事件并不熟悉,难以引起共鸣,教师可以引用当下2020年的新冠疫情作为事例。学生切身体会到在新冠疫情中,中国在解决本国疫情的同时,向世界各国支援物资和疫苗这一事例,将会更加明白中国在频发的灾难和危机中并不推脱责任、依赖他人,而是勇敢积极面对的大国精神。贴切和有时效性的事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所教授的内容,大大提升了学习道德与法治的效率,也加强德育渗透,提升了初中学生的品德意识和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1]。



        二、深度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知识
        核心素养要求初中生在学习课文内容后具备一定的法制观念和道德品质等概念。这要求教师在教授初中道德与法治时,不能仅拘泥于课本内容所给出的理论,而是挖掘理论背后的人文道德。如《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公民基本权利》中,公民具有批评和建议任何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的权利,有违法失职的国家工作人员提出申诉、控告和检举的权利,即监督权。教师在教授完这一概念后,可以联系当下的仝卓修改往届生身份成为应届生参加高考,网友舆论监督教育部门处理这一高考舞弊案件的事例,告知学生我国相关部门对违法行为的零容忍,以及公民合理地使用监督权,将会使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全心全意为人民谋求福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德育知识较其他教材而言更易挖掘,但也需要教师进行加工,引用时事热点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并树立不作弊、不走关系的概念,培养学生成为正直、清白、优秀的人才[2]。
        三、开展实践活动,加强道德法制意识
        在一周有限的课程和授课时间内,道德与法治教师只能将课本的知识讲授完。但知识的灌输并不能满足初中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只是将学生变成学习的机器。为使学生在学习知识之余,能够接受实践形式的熏陶教育,教师需要开展基于课本引申出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如在教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多彩的职业》时,书本内提到了如何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敬业精神是什么以及对于学生未来就业的鼓励,但没有具体详细介绍职业的分类和内容。教授道德与法治的教师可以让学生到社区中进行采访和查询,寻找生活中丰富多彩的职业,再在下次上课的时候的进行课堂讨论,询问学生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在实践探索中,学生们将会询问到社会各界人士对职业的观点和概念,在了解各行各业的基本工作内容后会对职业产生敬畏之心,提升了基本的道德修养。同时了解职业还能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产生包容的心理,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秩序。教师通过实践活动将德育教育渗透在道德法治教学之中,也迎合了核心素养的教育概念。
        四、结束语
        德育教育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能够进行较好融合的前提是,初中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不能只重视知识的灌输教授,而应当重视德育教育在初中生学习生涯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时,教授道德与法治的教师需要留心生活中的时事热点并细心记录,做好授课的充分准备,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被新鲜的事例吸引注意力、提高课堂的参与程度。如何在课堂外的实践活动内渗透德育教育更是值得教师深刻思索的,教师需要进行积极多次的尝试,才能完美地将教材内容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自我探索调查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庭香.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000(008):62.
[2]崔景芬.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