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路铁路通信信号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 广东广州 510663
摘要:工程造价指完成建筑工程施工需要花费的成本总额,而对建筑工程进行造价管理时,需严格管理建筑过程中的各个具体项目,对其工程效益进行更高程度的保障,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价值,相关人员必须对其加强重视,为进一步明确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如何更为科学地开展造价管理,特展开本次研究。
关键词:工程造价;管理;措施
1工程造价管理的必要性
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是工程项目的决策依据、是合作企业之间制定投资计划的依据、是筹集建设资金的依据、也是企业调节产业结构的方式。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只有管理工作开展顺利了,施工阶段才会避免因为各种突发状况延误施工进度,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具有系统性、合理性,而由于地理结构和当地物价水平等原因,在工程建造中的花费也有所不同,在维护双方经济利益的前提下,从自身的角度出发,通过在建设项目中建筑人员、设计人员、负责人员的共同参与中,使工程项目中人、财、物得到充分的利用。当然,工程造价其形成机制也有它自己的规律,因此,在项目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好造价管理工作,严格控制工程成本,这样不但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能确保工程项目能够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
2造价管理影响因素
2.1人员因素
在开展建筑工程施工作业时,施工队伍整体专业素质会对工程造价造成很大程度的影响。由于建筑工程造价通常涉及多项环节,因此,具体工作与监督者、施工者、设计者和管理者具有极为紧密的联系,在施工全过程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在此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须进行专业学习,确保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进行前沿技术和相关理论的深入学习,科学把控目前最新政策制度,以此为基础,才能对其工作质量进行更高程度的保障。基于此,相关工作人员须积极参与专业培训,严格进行人力资源的合理配备,确保相关人员能严格按要求作业,从而实现工程价值的合理创造。
2.2施工过程
在建筑工程进行造价管理工作时,施工过程对其具有较为突出的影响,在此过程中建筑投资、建设资产和流程都会对其造成很大程度的影响,建筑工程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在具体进行施工作业时,对前期准备工作缺乏重视,在此基础上开展具体施工作业,没有实现建筑工程设计、合同设计和资金预算等方面准备工作的有效落实,导致建筑工程在进行造价管理工作时,具有较大的工作难度,相关单位如果不能严格控制施工质量,会使其产生较大的经济损失,进而加大造价管理难度。
2.3市场因素
建筑材料供应会对其市场价格造成很大程度的影响,如果市场建筑材料供给超出工程量需求,都会使其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建筑材料为了有效提升销量会选择降低建筑价格,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工程成本投入。反之,如果建筑材料供给无法满足工程材料需求,出现供小于求的现象,商家为了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抬高建材价格,导致材料资金投入超出预期,因此,在开展具体建筑工程施工作业时,建材市场会对工程造价造成很大程度的影响。
3加强建筑造价管理的有效措施
3.1加大对建筑造价管理工作的重视度
完善的施工造价管理能有效保障施工进行,保证施工经济效益。通过对工程建设造价的有效管理,可以促进建筑企业的正常运行。因此,施工企业应对建筑造价管理工作高度重视,积极提高施工造价管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工程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质量。
3.2建立健全造价管理体系
健全的造价管理体系是有效开展造价管理工作的前提,建筑企业应逐步健全管理体系与制度方针,利用完善的管理体系实现对建筑资源及技术的合理分配,为提高工程经济效益提供基础保障。建筑工程企业造价管理水平的提升必须切实依靠健全的造价管理体系,统筹协调、统一管理,提升管理水平。一方面,要明确工程造价管理的具体工作流程,切实加强造价管控监督管理工作,加强每一个阶段、每一个层面成本的管控,发现与造价管理方案相违背的地方,及时核查,督促改进,从而规范管理人员的工作行为;另一方面,明确造价管理方案的科学化形成,依照方案精细化划分,将方案最终转化为可操作的管理程序,科学分配施工材料、机械设备和人力等方面资源,施工单位的负责人要承担起监督管理职能,对材料、设备及人员的分配加强监督管理,确保管理层能够真正发挥效用。
3.3加强专业化造价管理队伍的建设
一方面,积极聘请吸引专业的系统培训人员进入到造价管理人员队伍中,强化激励和保障机制,落实评估考核工作,提升人员队伍的稳定性,为造价管控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另一方面,重视造价管控人员阶段化培训工作的开展,积极与优秀的造价管控队伍交流合作,获取经验,提升自身造价管理水平。
3.4施工环节的造价管理
施工环节是建筑工程的核心环节,也是工程造价管理的重点环节。施工阶段造价管理必须切实针对造价管控方案和造价管控计划落实一系列的工作安排。在施工环节的造价管理阶段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结合实际施工情况,从设备、材料以及人员等方面入手,对各环节的施工成本进行严格控制。施工材料是建筑工程成本支出最大的项目,因此,管理人员在对施工材料进行造价管理时,要对各项使用资金进行仔细核查与管控,制定完善的成本控制方案,并深入落实各项材料成本控制措施,尤其强化施工材料的管理,加强材料的科学存储,避免材料随意堆放出现不良变质的现象。同时,还要全面分析建筑工程的成本利用情况,提高成本利用率。施工阶段应明确造价管理方案的科学化形成,依照方案精细化划分,将方案最终转化为可操作的管理程序,科学分配施工材料、机械设备和人力等方面资源;施工人员、建筑材料及机械设备使用的需求量很大,要合理安排好各施工班组的衔接,尽量降低不必要的人工损耗,施工过程中力争把材料及人力的损耗控制在最低点。施工环节还应加大对人员的掌控力度。在这一环节,施工人员、检验检测人员和监理人员的工作质量都会对造价管理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加强各类工作人员的技术能力有利于增强工程的建筑质量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其中对人员技术与管理方面的创新能够使企业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所以企业应该加强对各类工作人员和施工流程的管理工作,这样可以对施工工程进行有效监管,促进人力资源和物资的有效利用和企业经济效益的获得。施工人员在工作中应该合理配置物资资源,科学规划施工方案,对施工过程中的各个流程严加控制,并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操作管理,使其严格按照规范施工。
3.5加强预决算控制
施工阶段的预决算工作直接影响工程的经济效益,因此工程造价管理人员要加强对工程预算及决算的管控,首先,要依据相关的造价管理体系要求,核算工程成本,并确保造价方案的可行性;其次,要深入挖掘成本控制的内在潜能,及时收集与记录项目施工成本信息,使得工程预决算工作能够有理有据的开展;最后,管理人员还应当注重开发与利用项目资源,对工程施工所要耗用的资源进行合理的成本预算,更加全面的保障工程经济效益。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只有重视造价成本控制工作,才能全面的、准确的将资金的利用实现最大化。以此,全过程工程造价成本控制提高了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效用,加快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技术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施工,把工程质量落实到每一个环节,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曹浩胜.土木工程管理与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研究[J/OL].河南建材,2020(01):68-69.
[2]邱帅.工程管理与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措施分析[J].智能城市,2019,5(19):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