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志向市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新疆昌吉 831100
摘要:施工建筑企业的资金管理指的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合理规划资金管理计划、加大监管力度,保证资金来源可靠、使用过程安全高效。文章总结了建筑企业在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不足,并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希望借此能加强企业资金链的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内部管理效率,促进企业价值稳步增长,帮助企业突破资金挑战,不断完善和发展,提高企业市场竟争力。
关键词:建筑企业;资金管理;内部控制
引言
众所周知,建筑企业的施工项目多半工程工期长、投人成本大,大多数工程有着资金周转数额庞大、流动性强和垫资等固有特性。如果把建筑企业比作生命个体,资金就是该个体良好生存下去的血液基础。近年来,由于建筑原材料、设备成本急速上涨和产业技术革命,建筑行业的门槛逐步提升,行业竞争格局初步成型,老牌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建筑企业为在竞争中求得一席之地并发展壮大,必须注重对资金的合理管理与规划,科学配置资金资源,由此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并降低财务风险,提升企业内部的管理能力。可以说,资金管理成为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比拼中的又一争夺高地。
一、建筑施工企业当前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项目资金周转期长
在近几十年的发展中,建筑施工企业在前期施工过程中需要企业自行垫资已经成为行业内的普遍现象。企业在签订合同时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如果不垫款就承接不到项目,在此后的施工过程中甲方按照施工进度比例结算相应价款。此外,项目完工后,还要扣留3%左右的工程款作为质量保证金,在质保期结束后再支付给企业。可以说,在这样的流程下,几乎没有哪家施工方能在项目完成后一次性收回全部工程价款。
另外,很多甲方企业在工程完工的较长时间内仍然不及时结算工程款,导致建筑企业的应收账款挂账时间长、数额大,建筑企业催收成本高,如果打官司索取工程款,还会付出更大的时间成本,还可能不利于日后经营。因此,建筑施工企业项目较长的资金周转期已经成为行业发展过程中的常态,企业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稍有管理不善就可能面临被市场淘汰。
(二)财务内部控制不足
考察建筑施工企业的运营实际情况可知,部分企业甚至没有必需的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在项目合同审批和管理、人员职责划分、资金预算、应收账款的回款与坏账管理等方面存在制度缺位的管理漏洞。退一步讲,即使企业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管理过程中很多企业管理力度不足,导致制度只是华丽的一纸空文,缺乏实际指导意义。甚至,部分企业会发生有管理者依靠自身职权或年龄资质绕过管理制度自行审批的现象,给所在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而且,还有企业内部控制中责权划分模糊,权利之间的相互制约失效,部分企业岗位权责划分不明,存在不相容职务未分离的现象,比如:合同审核和合同签订常由一人负责,企业的资金监督落实不到位。
另外,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内部控制没有发挥效能,很多建筑施工企业虽然有完备的预算计划,但由于工程开工后,不断发生资金的流人流出、工期长,实际情况一直在动态变化,导致资金计划的实际执行情况较差。
(三)资金需求量大,融资渠道狭窄
建筑施工企业签订的建筑合同金额少则几百万,多则几个亿,施工时按照工序的不同需雇佣不工种类的工人并及时结算工资,资金需求量较大、流动性较强。加上工程项目工期长,从前期垫款到最终结算工程款,很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资金周转压力较大,很少有企业能靠内源融资全部负担。为保障施工正常进行,多数建筑企业都会选择银行融资来筹措资金,但由于银行资金是外部资本,借款成本较高,有强制的利息、本金偿还约定,到期还款压力大。当企业的施工周期超出预期,或者一旦遭遇其他困难时,企业的还款风险陡然上升,如果不能及时还款,还会影响企业信用,使企业的发展进一步陷人困境。
另外,建筑施工企业的资金管理多以单个施工项目为管理单位,在融资时常常是因业务需要而借款,很少有企业在事前科学分析资金来源渠道是否多样、借款过程是否全面考虑不同种类资金的融资成本,没有实现科学融资。
二、高效率资金管理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资金链管理
资金链管理是资金管理的主线和核心。建筑施工企业既要考虑该行业的行业特质,还要充分发挥企业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资金的管理效率。第一,在投标之前,企业要做好充分调研评估,组织专业人员测算项目经济效益,客观评估甲方履约能力,切忌为中标盲目压低报价,造成自身亏损。同时,约定垫款比例时也要量力而行,在保证公司拥有合理留存资金的前提下再垫款合作;第二,及时关注建设方的运营情况,了解其财务支付能力是否够支撑项目进度款按时支付,并定期评估、催收应收账款,提高应收账款周转率,避免坏账发生。第三,成立专门的应收账款管理部门,动态管理临近付款节点的工程项目,分析账龄和金额,及时电联或登门拜访催收。如果挂账时间长,还可借助临时停工等手段,甚至走法律程序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建立可行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可行有效的内部控制是企业规避资金风险的“保护伞”,要通过内部控制强化员工规则意识,保障资金管理可行、有效。首先,建筑施工企业要对各施工项目统一下发适合企业自身降低财务风险的《资金管理制度》,明确资金的收付流程,在申请付款时要注明工程款的使用用途并附洋细原始凭证,还要完善违反制度后的处罚细则,做到有据可依。其次,应该保障内部控制的独立性和专业性,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独立于其他部门的内控监管部门,严格按照企业制定的《资金管理制度》实施监管,保障资金使用合法合规;再次,企业需要建立并推行信息化平台,改善内部控制的基础控制环境,依靠大数据减少人工的信息传递,保障信息真实性和可靠性,还能加快公司与项目组和各项目组之间的沟通,提高内控效率。
(三)拓宽融资渠道
企业在筹集资金时要关注融资渠道单一带来的弊端,结合自身实际丰富企业不同种类的资金来源,做好融资规划,保障融资的合理多样,降低企业整体的财务风险和资金使用成本。除银行借款之外,施工企业还可以与甲方或者合作方进行合作,争取更低利率的合作借贷以降低企业借款成本。适当使用留存收益等内源资本,还可以让企业内部管理人员或者主要的利益相关者模拟股份认购集资,按照出资比例分配利润额,既缓解了企业的资金不足、优化了资本结构,又能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在构建单位价值较高的固定资产或生产设备时可采用融资租赁的方式,通过与优质租赁公司合作转嫁购买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此外,企业需要科学安排融资计划、全面管理融资情况,在融资之前测算各种渠道下的借款成本,根据借款的紧急程度和占用市场合理安排还款日,尽可能降低企业资金占用的成本。
结语:实施有效的资金管理是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内部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需要考察市场背景,并结合自身的发展现状加强对资金链条上资金流动全过程的管理,设立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为其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同时,积极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丰富企业资本来源,保障资金血液流动顺畅。高质量的资金管理能缓解企业资金压力、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促进建筑企业实力增强,建设出高质量的项目工程,打造企业的良好形象,进而,又促进企业获取优质资金,形成高效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邢次林.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理问题研究[J].会计师,2019(14):63-64.
[2]郭慧彬.浅析建筑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纳税,2019,13(06):258-260.
[3]刘栓保.关于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理优化路径问题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0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