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工程在土地整治中的发展应用 武飞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8期   作者:武飞
[导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问题成为国家关注的重点问题,积极开展土地整治工作,发挥土地资源的最大价值,是各个区域发展中需要重视与解决的问题。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征地事务中心  新疆  830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问题成为国家关注的重点问题,积极开展土地整治工作,发挥土地资源的最大价值,是各个区域发展中需要重视与解决的问题。农田水利工程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通过国家政策与资金等的支持,为土地整治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有利于促进农业的增产、增收,带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农田水利工程在土地整治中的发展应用,有利于推动土地整治工作的高效进行。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土地整治;发展应用
        引言
        作为土地整治项目的核心组成部分,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直接服务于农村经济发展,关乎“三农”建设目标能否实现。特别是新时期国内农村地区可用耕地的集约化利用率不高,建管结合度不高,直接限制了农田水利工程的发展。因此,如何有效地在土地整治中应用农田水利工程,强化其应用效益值得深入探讨。
        1土地整治概述
        土地整治就是应用一切有效的经济、行政与工程手段等来发挥土地资源的最大价值,因此,土地整治工作的开展能够改善人们的生活居住环境,使得土地规划等更符合区域内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方向。农村土地整治是农村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土地整治的重点是耕地整治,其中,农田水泥工程建设、土地整平、田间道路建设等都是重要内容。土地整治工作的开展,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2土地整治中农田水利工程的应用作用
        从土地整治实践来说,农田水利工程的应用,发挥着以下作用:
        2.1改善土壤性能
        农田水利工程功能作用的发挥,能够为土壤提供其所需的氧气和水分,进而满足微生物活动的基本需求,快速分解有机物,为农作物提供所需的各类营养物质。土壤中微生物不断活动,能够实现腐殖质的有效积累,在土壤中,可以形成团粒结构,增强土壤的肥力以及保水保肥能力,改善土壤形状,增强土壤利用价值。
        2.2促进农业生产
        开展农业生产,为增加种植效益,需要合理灌溉。对于低洼农田区域,若极易诱发洪涝灾害,则土壤极易出现积水现象,积水没有顺利排除,则会造成缺氧,降低温度,使得微生物活动受到一定的影响,进而难以分解土壤中含有的肥料,出现温度和氧气等失衡问题,影响着农作物生长。农田水利工程的运行,结合农田实际情况,进行灌溉,能够有效避免上述问题,促进农业生产。
        2.3减少水资源浪费
        农田水利工程的应用,能够有效避免水资源浪费。在具体实践汇总,通过构建农田项目区,划分为不同的种植区域,便于在洪涝条件下,满足农作物生长基本用水需求,改善农作物种植的各类水利设施以及交通条件,保证水资源利用的有效性,以免造成水资源浪费。
        3土地整治中应用农田水利工程的发展应用策略
        3.1科学划分水利工程类型区
        为了确保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必须要确保其类型区划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为土地整治工作奠定扎实基础,具体划分原则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其一,要注重结合自然条件来对土地利用进行规划。

在利用土地的过程中,需要对当地的土壤条件、地质条件、水文条件、水资源条件和地形地貌等相关自然条件进行综合考虑,这是发挥当地土地资源效益,开展土地整治工作的重要条件,所以在进行土地整治的过程中,为了确保水利工程类型区域划分的合理性,就需要充分结合自然条件。其二,要本着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相一致的原则进行土地整治。考虑到社会发展和经济水平二者之间可能存在不一致的情况,那么很容易会对农业种植和土地利用等情况产生影响,这时候在对土地整治工程类型分区进行划分的时候,要注意本着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相一致的原则。其三,要保持农业生产、土地利用和耕作方式三者统筹发展的原则,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提升土地的利用和产出能力,最大化农田生产利用率。其四,要结合水利工程特性、内容和类型来合理开展土地整治工作,这是开展土地整治工作中划分水利工程类型区的核心,也是确保农田水利工程应用质量的重要保障。
        3.2选择合理的灌溉方式
        在我国农业生产活动中,地表灌溉、喷灌、轮灌等都是应用较为普遍的灌溉方式,由于农业活动存在着各种差异性,因此在应用农田水利工程进行土地整治的过程中,要综合分析农业活动的特殊性,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灌溉方式。在灌溉方式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区域内的地形、土壤、农作物需求等,保证灌溉方式的有效性。科学的灌溉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节约农业生产成本,发挥灌溉的价值,促进农作物的快速生长,提升土地整治效果。土地整治过程中,有关人员要充分重视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等对整治工作的重要作用,加强对水利设施等的维护与检修,使得在农田灌溉中,可以有效节约灌溉水资源。
        3.3合理布置土地整治灌排渠系
        在开展农田水利工程设计的过程中,针对平原地区等的农田沟渠等的设计,为了便于田间排水和农田灌溉输水工作有序进行,可以采取灌排相邻的布置方式。针对那些分设沟渠难度比较大的丘陵区域,可以采用灌排合一,双向控制的布置原则,提升水资源的整体利用率。针对土地整治项目而言,在布置沟渠系统的时候,需要注意结合田块的实际布置情况,最大化利用水利设施,具体需要结合现有的灌排渠系,适当地对输水渠道进行拓宽,然后在此基础上本着便捷、高效等原则来对项目区的灌溉和排水系统进行有效整理,必要的时候还需要对各个渠道进行衬砌,尽可能地节省耕地占用,强化渠道的防渗性。针对盐碱重灾区域的灌排渠系布置而言,要尽量在低处布置排水沟等渠系,以便对盐碱地区进行有效冲刷,必要的时候需要结合当地群众来进行科学规划和布置。针对那些面积比较小的丘陵地区的土地整治,考虑到无法进行集中连片整治处理,也不适宜采用渠灌集中灌溉方式,这时候可以在土地整治项目区域内合理设置一些蓄水池来增加其整体的蓄水量,同时需要完善其相关的配套设施。针对某些农田区域比较集中的土地整治项目,可以修剪提灌站的同时,积极更新和改造现有设备,针对那些比较高的田块或污水源,可以借助提灌站的设置来确保当地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虽然当前国内在农田水利工程设计的过程中涉及到比较多的渠道形式,但是它们的优势和劣势也比较显著。比如,U形渠道的防渗性能和输水性能均比较理想,但是过于复杂的设计需要耗费比较高的成本以及众多的专业人员;梯形渠道的建设成本比较低,适用于疏松土质环境下的使用,但是却需要占用比较大的农田耕地面积;矩形渠道则与梯形渠道恰好相反,其不会占有过大农田耕地面积,但是却会耗费比较高的成本,对修建材质也有较高要求。因此,在实际的农田水利工程设计中,必须要综合考虑农田地势、土质因素以及成本因素等众多相关因素,科学进行渠道规划,确保可以有效地提升水源利用率。
        结语
        随着人口的激增,土地资源紧缺的局面越发严峻,因此,国家越来越重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积极开展土地整治工作。土地整治工作中,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提高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实现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因此,土地整治中,要充分发挥农田水利工程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绍荣,董甲敏.农田水利工程在农村土地整治中的发展探究[J].科技与创新,2019(6):41-42.
        [2]周泽,肖文礼.农田水利工程在土地整治项目中的作用[J].低碳世界,2017(30):83-84.
        [3]赵发华.在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中做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建议[J].甘肃农业,2017(2):36-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