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兴安供电公司 内蒙古乌兰浩特 137400
摘要:随着检定校准业务量的不断增加,现有的检定校准管理模式逐步暴露出工作效率低、管理不高效、不能有效监控检定校准过程、不利于防范舞弊等问题,给检定质量管理带来了不便和隐患。当前,电力计量包括用电量、发电量、煤耗等问题,科学有效的电力计量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效益,同时也能促进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电力计量技术;标准化管理;问题;措施
引言
为了使计量部门的工作更加规范化、数据管理集中化、数据存储安全化,提高检定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计量检定工作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开发一套新的、更适合当前业务需求的计量器具管理系统已经成了一种必须。
1电能表数据采集管理
电网中的电能量一般从线路首端流向线路末端(即电力用户),故具体可从线路首端表计、台区考核表及用户表计等几个方面来加强抄表的工作。台区考核表作为电量数据的中间环节,对分析电量数据的合理性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应详细分析可能影响准确度的各个不同的影响因素,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合格率。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计量数据的分析和利用,故对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近年来,智能电表的用户覆盖率逐年提高,智能电表的远程集中抄表功能,可显著降低人工抄表成本,并能提高用电数据采集的准确度,对加强线损管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集中抄表技术可实现线损计算的相关数据的实时采集和传输,从而提高线损计算的准确度。故加强线路管理,应大力推广使用智能电表,提高抄表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电力计量技术的标准化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1对采集运维网格化建设的管理力度有待提高
采集运维网格化建设的目的是使供电服务达到方便、快速运维,提高服务质量以及线路损耗情况的准确性。这就需要技术人员对采集运维网格化建设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尤其是对供电网络中的各条线路、用户反馈情况、数据信息传输等环节,管理部门应当加强管理,确保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但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管理部门对网格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使得采集运维网格化建设的质量有待提高。
2.2电能计量相关报表数据失真
电力计量技术管理工作中,部分监管监察部门对工作单位和部门的管理指导工作没有充分实施,致使电力计量工作人员缺乏工作责任心和职业精神,在工作过程中没有尽职尽责地对电力消耗及使用情况进行统计、汇总和分析,影响了电力计量工作的顺利开展。
3电力计量技术的标准化管理措施
3.1提高采集运维网格化建设的管理力度
供电线路损耗程度以及客户反馈意见等信息,需要做到及时、准确。若无法获得准确数据,不仅会影响采集运维网格化建设的质量,甚至会增加供电线路周围人群或线路施工人员的安全风险。因此,需要管理部门从异常情况及时发现定位以及日常监督等方面进行完善与加强。在采集运维网格化建设的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明确各个岗位的不同职责,对供电服务的区域进行划分,使各个岗位配置更加合理。可以配置网络管理员,按照其专业知识技能以及综合素质将其分配至相应的供电服务区域,一方面,明确其在供电线路巡视、抄表、采集消缺、计量维修以及数据传输等环节的职责,督促其按照要求进行操作。
另一方面,管理人员需要组织各岗位人员进行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增强其在为客户服务态度、线损核算准确性等方面的能力,提高服务质量与客户满意度,使采集运维网格化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
3.2加强电力计量技术的应用对策
加强设备的管理。设备管理是电力系统电力计量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完善设备档案,通过编制并审核设备的更新、购置、修配、改造等,对设备进行全面的监督和管理。应及时记录并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对于设备故障,应及时地判断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排除故障;对于设备传感器以及其他关键部件,应积极研究和改进,以提高产品部件的综合性能,使产品的使用寿命延长,并应强化状态识别自诊断、自校正以及自调节等一系列的功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在电力计量技术应用时,一定要全面提高电力设备的性能和技术,积极引进国外的电力网络技术,增强创新产品的研究力度,提高剖析研发的能力,建立智能电网的技术,解决电网建设中的计量问题,同时对整个电网进行实施监控,能够对每度电进行跟踪,及时掌握各条线路上的电能损耗以及电网末端每块电表的计量误差,及时解决每一个电压等级的线损问题。加强核心元件的研究力度。要重视对电力计量中继电器等核心元件的研发,要在高效率、高科技的基础上加强电力计量设备的自我识别、矫正、修复等功能,要尽量保证电力计量设备能够在各种坏境中正常运行,而且还能保证电力计量设备的准确性,提高设备的质量。
3.3数据采集
自动采集方案:系统采用集中采集管控分布式部署模式,在此模式下试验设备的采集解析配置与开发均在服务器端实施,各个实验室设备通过采集上位机下载配置好的采集功能模块,直接将采集的结果送达中心服务器数据库,同时在本地上位机中进行传输前的缓存存储,以便确保传输异常时的数据完整。集中管控分布式部署的采集方法,采集种类多、适应性更强、监管控制更科学、部署更方便、增配更容易,这种方法便于集中管控和配置;整体部署和后期的维护简便;采集的原始数据不经过任何修改和处理直接上传中心服务器,可真正意义上实现数据的不落地传输;数据的任何审核与更改均使用主服务器中收集的数据,任何操作均留有痕迹日志,为历史数据的回溯功能的实现打牢了技术数据支撑;所有的委托指令、定置信息等均在服务器中流转,审核处理等操作可跨越区域,不受局部故障限制;可灵活配置和分配设备的采集权限管控,便于实验设备的再分配管理;可对所有设备接口统一监控。包括:设备接口的运行状态监控及设备接口的运行日志监控。可以直观的了解到目前设备的采集状况。由于此采集模式中服务器与试验设备存在大量数据交互,并且存在多种通讯协议、通讯方式,且种类繁多,系统建立了统一的通讯接口平台来管理与外部系统及设备之间的交互,数据采集平台兼容各种接口协议如Socket、Access、csv、txt、excel、mysql、com等,并可依据通讯协议的不同灵活配置接口,对接口接收/发送数据的触发频率依据实际的工作任务进行修改。对于不具备数据采集接口的老设备,数据采集是通过将自主开发的基于安卓的App安装于手持终端,在移动终端App程序中手工录入检测数据的方式接入平台,确保了采集原始测量值的即时性,使原始检定数据第一时间进入中心数据库,即遵循原始数据及时性和真实性原则,又减少了原始数据人工转移环节,不仅提高了检验工作效率,而且避免人工转移过程中数据转抄错误和舞弊行为。
结语
总之,采集运维网格化建设可以满足用户用电需求,虽然在网格化建设过程中出现了用电信息采集工作不够合理以及管理力度有待加强等问题,但随着管理人员对采集运维网格化建设重视程度的提高,网格化建设工作既可以保证用电信息采集工作的质量,同时也便于对供电网络进行科学化管理。
参考文献:
[1]张标,郑广峰.用电信息采集全覆盖后的低压线损管理[J].农村电工,2017(12):43-44.
[2]姚博华.大数据管理在电网公司用电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7.
[3]彭海.浅谈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运维模式的创新[J].科学与信息化,2017(23):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