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和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桐乡分公司 浙江省桐乡市 314500
摘要: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景观对于突出重点、增强观赏性与使用性有促进作用,做好全局掌控、明确植物景观的设计重点,合理选择植物类型、优化植物配置方案,可以有效提升我国风景园林的使用价值与艺术价值,促进我国园林建造行业快速发展、个性发展。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植物景观;设计策略
引言
随着可持续设计等设计思潮的兴起,园林植物景观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植物景观在设计项目中的推广,大尺度项目中植物景观规划尤为重要,采取正确的设计方法,可以提高工作效能,保障独立的工作进度,不合理的设计程序会影响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1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概述
我国风景园林教育体系是1956年参照前苏联命名的居民绿化系,当时对植物文化性的认识理解为绿化。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园林建设进入蓬勃发展时期,理论研究出现了植物配置等概念。《中国古代园林史纲要》对传统园林设计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园林艺术设计》中系统论述了园林种植的基本理论,21世纪后,生态学理论被广泛应用于风景园林。植物园林景观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形成了用于指导种植设计的基本方法,产生了大量的优秀园林作品。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园林景观建设需求的日益增大,现代园林建设从传统庭园栽植及花镜设计到城市开放空间、湿地公园等,现代园林景观类型趋于综合多样化,涉及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等学科,如生态修复等,植物景观应对理论方法进行更多的探索。
要想提升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水平,必须遵循植物景观设计原则,主要原则包括生态性、美观性。遵循植物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进行建设,才能提升植物景观设计质量。生态性原则是满足城市绿地的生态环境特性,充分发挥生态优势优化生态建设。需要重视城市绿地管理需求,重视资源的节约利用,美观性原则要求植物景观凸显艺术性,重视植物的合理配置。
植物景观设计关键是严格按植物景观设计要点建设,应在设计建设前调查收集城市绿地周围园艺情况,重视现场调研考察,包括地质条件、植物分布种类等。在建设前重视数据的收集,设计方案应根据不同概念进行细化,根据景观植物特点进行区域划分,设计方案是整合植物景观科学合理的空间分布。重视设计方案施工图,施工图是一种包含经济预算、植物种类等不同内容的设计方案。要按照步骤施工,需要及时解决施工环节出现的问题,由设计人员全面指导,防止出现问题影响工程进度。
2现状分析
在风景园林中,想要对植物景观整体进行一个合理规划以及符合要求的设计,就必须提前进行现状分析,其不仅对植物景观的良好立意起到积极的作用,还对后期各项工程的正常开展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其中,现状分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资料的收集与分析。主要是在工程建设当地,提前对该地的绿地进行合理系统的规划,调查地方植物的区域分布情况以及当地的气候条件、地质问题等。②现场调研。对场地的土壤进行采样分析,实地对当地地形进行勘测,并调研当地宜植植物种类。③周边考察。除了对施工具体位置进行资料收集分析及现场调研外,还应当对周边相关的各种因素情况进行必要了解,总体了解施工区域所属城市的整体绿化水平,让规划和设计更加精准并符合要求,对用地的规划有更好的把握。对于实际场地的认真分析和解读就是现状分析,对数据进行人工分析和判读,能够很好地结合收集来的各种信息以及相关技术手段,从而对植物景观创造很好的设计规划条件。
3植物景观设计策略
3.1做好环境勘察
园林设计前,要对园林所在地进行详细勘察,充分了解其气候特点、土壤特点、水文状况和周边环境设施状况,保障园林的设计具有足够的针对性与实用性。
3.2明确设计理念
设计师要对环境勘察结果进行充分了解,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植物种类,针对植物和当地审美确定设计理念与植物设计方案。
3.3植物的选择
植物选择要对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并遵循以下3个基本原则。
3.3.1生态效益
植物选择要符合当地的自然条件,保证植物正常生长。并在此基础上,对植物生态作用进行筛选,合理布置如空气净化能力较强的植物,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3.3.2经济效益
植物选择时要结合市场情况,控制工程成本。最好选择当地植物,可以有效减少购买成本与运输成本。同时在园林建设中,做好前期栽植与后期养护工作,提高植物存活率,避免植物大量死亡。
3.3.3美观原则
园林中使用的植物要具有体态优美、易于修剪定型的特点,保证植物可以与园林整体设计理念相结合,充分体现园林的观赏价值。
3.4垂直空间配置
垂直空间配置是植物景观设计中的重点之一,避免植物布置的单调影响园林的美观性。常用的垂直配置方式为四层结构。第一层为乔木,乔木的布置主要作用为保障园林的私密性和提供阴凉处用以休憩,同时保障园林的整体美感,乔木要求多为枝干笔直,树冠茂盛;第二层为灌木或低矮的乔木,是园林美观的主要保障,选择时以观赏性为主,保证植物易于修剪,同时要与乔木形成鲜明对比,避免造成视觉单调;第三层采用低矮灌木或者花卉,主要作用为点缀园林,增强园林的设计感与细节处理,第三层植株的选择与布置要与园林整体风格匹配,如图中整体以绿色、自然为基调,所以选择低矮灌木作为第三层植物,同时通过高度与种植密度与低矮乔木层形成对比,突显园林的整体感与层次感;第四层为植物配置的基础层,多用草填充,增加园林的层次感与观赏性。
3.5 水平空间配置
植物的水平空间配置要与园林的空间划分、作用划分、设计风格等相结合,对园林整体设计理念起补充作用。同时植物的配置过程中要注意植物体态、冠盖、颜色及生活习性的搭配,保证植物景观的欣赏价值与生态价值。例如,依据园林隐蔽性要求合理布置高大乔木,在隐蔽性要求较高的区域,可以采用乔木与灌木搭配种值的方式,达到良好的视线遮挡效果;在游玩、休憩区域要合理布置高大植物,保证园林各时间段内都有阴凉区域与光线充足区域,满足人们生活的不同需求,此外该区域灌木多采取列植并进行合理修剪,点缀以形状独特植物的孤植,满足人们休憩时的观赏需求;花卉与灌木的选择要与周边环境和整体风格协调,在以精致为主的园林中种植牡丹会降低园林的协调度与设计感,严重影响园林的观赏价值。
3.6整体效果检验
在局部植物配置完成后,要制作园林立面图与平面图,设计师依据成图效果对园林整体效果进行把控,对于各个区域连接处进行充填、修改;检查植物设计与园林整体效果是否协调;检查植物垂直布置与水平布置是否协调;检查园林内各个区域布置的协调程度。保障园林整体的高度一致性,充分体现园林的设计理念与风格,增强园林的观赏价值与艺术价值。
3.7 施工调整
现场呈现效果与图纸效果往往有很大的差距,这就需要在施工中依据实际情况对原有方案不断进行调整。应加强设计师与施工人员的联系,为园林建设的质量提供保证。
结束语
风景园林可以在城市中营造出贴近自然、舒适宜人的氛围,满足了现代城市居民到自然环境中放松心灵的需求。植物景观是风景园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其所占比例随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而不断增加。因此,优化植物景观设计策略是现今风景园林设计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徐嘉,张斌.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景观的设计策略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9(13):152-153.
[2]刘万超,连亚楠.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11):200.
[3]祝萌雪,赵明晶.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与程序[J].江西农业,2019(04):61.
[4]赵静静.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05):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