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玉龙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辽宁阜新 123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也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为了使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得到保障,其核心内容就是提高对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的重视程度,要能够运用更加先进的施工技术,本文主要对现阶段房屋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中相关技术的运用进行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引言
在我国经济实力逐渐壮大,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的今天,如果在施工中没有把握好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就会导致整个楼体出现质量问题,从而威胁到居住在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对此,这就需要相关人员严格把控建筑物主体结构的施工质量,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
1房屋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应用现状
房屋的主体结构在整个房屋建筑结构中承担的是主要的受力作用,需要承担非常大的荷载,因此主体结构的质量与整个房屋建筑的稳定性和整体性,有着非常直接的联系。如果房屋建筑主体结构的稳定性存在问题,就会影响到其整体的稳定性。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对房屋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安全、质量、使用寿命是最首要的要求。因此,在实际施工中,为了提高房屋建筑主体结构的稳定性,采用了一系列的施工技术,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房屋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的选择与应用,需要结合实际施工情况来确定,如果施工技术的使用不到位,那么施工技术的效果就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当前阶段中,很多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较低,无法对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进行全面的掌握,对技术应用中的要点没有充分的认识,因此继续加强对施工技术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2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2.1主体结构测量技术
测量工作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基础内容和开展的前提条件,尤其是主体结构的测量,是决定高层建筑稳定性与整体性的重要因素。测量的数据参数能为施工过程提供有效的参考,而测量技术的应用则是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关键性施工技术。因此,在测量工作中,要注重以下几点:第一,通过选择精准的测量仪器设备提高测量技术的精准程度,并进行多次反复测量,对数据进行校对,保证数据参数的有效性。第二,注重垂直面上的测量技术,对于高层建筑来说,垂直度的精准能够保证建筑结构的稳定性,进而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第三,对于标注位置的测量,一般来讲,在建筑中标注出来的位置内容也是建造过程中的重点,对此进行着重测量,更能保证建筑的整体性。
2.2模板工程的施工技术要点
在房屋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开展的过程中,由于施工要求和功能要求,会使用到各种形式的模板,在模板投入使用之前,需要对模板进行设计,在设计方案制定的过程中,需要对工程施工条件以及对模板的实际使用需求,进行全面的勘察,最终确定模板的规格和尺寸。在房屋建筑主体工程施工中,模板的使用涉及到非常多的技术参数,这些参数在模板的安装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结合施工需求,对其进行严格的把控,在所有模板的技术参数都确定之后,紧接着需要做的就是模板设计图的绘制,对模板的安装位置以及使用数量进行最终的确定。模板施工的设计工作完成之后,紧接着就是模板的安装施工,由于房屋建筑施工的楼层相对来说比较高,为了方便模板安装工作的开展,需要对模板进行吊装,但是吊装却会容易导致模板的损坏,因此要能够引起技术人员的重视,要能够在模板吊装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做好全面的保护措施,具体的保护措施如下:(1)控制好模板吊装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与模板之间的接触力度;(2)在焊接时,为了避免焊接火花对模板造成损伤,需要在焊接位置处增加铁皮。在模板安装一段时间后,就需要进行模板的拆除,要制定详细的、规范的模板拆除流程。
2.3混凝土施工
2.3.1框架柱浇筑
柱浇筑应分段进行,浇筑高度每次不能超出2m,在混凝土的沉积与收缩都完成之后,开始二次浇筑,保证柱根部浇筑和振捣质量,避免烂根。对上一层进行分层浇筑的过程中,需在底部先填筑强度等级和混凝土完全相同的水泥砂浆。浇筑施工中,应分批进行坍落度的检查试验,确认能否满足设计要求。柱混凝土采用插入式振捣棒进行振捣,振捣是浇筑施工中的重点环节,操作时应注意下列几点:(1)一般的振捣采用垂直振捣或斜向振捣,如果采用斜向振捣,则振捣棒需要和混凝土表面保持40°~45°的倾角。(2)在振捣过程中应严格遵循快插慢拔基本原则,振捣时应对振捣棒进行上下轻微抽动,保证上下层的振捣达到均匀。(3)在分层浇筑过程中,每一层的厚度需要控制在振捣棒有效作用长度1.25倍之内,对上一层进行振捣时,需将振捣棒插入到下层5cm,这样能消除接缝,此外还要确保下层初凝之前完成对上层的振捣。(4)所有插入点都要控制好振捣的时间,如果时间太短,将很难振捣密实,而如果时间太长,将使混凝土离析。通常情况下每个振捣点的持续时间按20-30s控制,如果所用振动器有很高的频率,则振捣时间不能少于10s,具体以混凝土的表面停止下沉,没有气泡产生并开始泛浆为准确定。(5)振捣点的排列应保持均匀,按照交错式或者是行列式进行移动,但不可混用,否则很容易产生漏振,移动的距离需控制在振动棒有效作用半径1.5倍以内。(6)插入振捣时,振动棒和模板之间的距离应控制在振捣棒有效作用半径0.5倍以内,同时不能和模板相紧靠,避免和钢筋与其它预埋件发生碰撞。
2.3.2梁、板浇筑
(1)先根据梁的高度对梁进行分层浇筑,形成一个阶梯,在到达板底之后,开始和板同时浇筑与振捣,伴随阶梯持续延长,不断向前推进。混凝土倾倒具体方向和浇筑方向完全相反。(2)对梁、柱之间和主梁、次梁之间交叉部位混凝土进行浇筑时,钢筋的分布比较密集,尤其是上部的负筋,不仅直径较大,而且数量很多。对此,为避免对下料造成影响,应在得到监理人员的同意后,使用细石混凝土来浇筑,并使用直径相对较小的振捣棒。(3)对梁、板进行浇筑时,需分批进行坍落度的检测与试验,并按照规范的要求做好试块。梁、板的混凝土应配合使用两种方式进行振捣,以确保振捣能够达到密实。
2.4高层建筑钢筋工程施工技术
在高程建筑主体结构施工中,钢筋工程也属于非常重要的一项施工项目,也是主体结构施工的关键质量控制环节。施工人员要严格控制钢筋的质量,确保钢筋的型号符合建筑施工要求,同时对入场的钢筋进行妥善保管,做好防潮、防湿、防锈、防变形等工作。在钢筋的加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施工设计方案进行处理,这样既能够保证施工质量,同时也能避免出现钢筋材料的浪费,产生不必要的成本损失。施工人员要根据施工项目选择合理的绑扎方式,尤其在梁柱节点中,需要严格控制钢筋的数量、间距,同时防止出现绑扎混乱等情况。在钢筋的安装过程中,要对钢筋进行编号处理,并将钢筋进行固定。施工人员在安装过程中一定要与设计人员进行沟通,防止出现不必要的错位或者遗漏安装等问题。
结语
随着建筑行业发展的越来越快,建筑的质量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与财产安全。因此,有效地提高建筑物的主体结构质量,就可以有效的提高建筑物的整体质量。这就需要施工人员在施工的过程当中,严格按照施工流程进行规范化的施工,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高主建筑物主体结构的施工最终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正鹏.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探究[J].居舍,2020(04):62.
[2]马帅,王江平.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探析[J].建材与装饰,2020(03):47-48.
[3]王义红.浅谈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J].中国建材科技,2019,28(01):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