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 陈兰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3期   作者:陈兰
[导读] 小学是学生奠定学习基础的关键阶段,小学期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制订详细的教学方案,采取有效的朗读教学方式,发掘学生的语文学习潜力,帮助学生提升语文朗读能力。

陈兰    沐川县永福学校
【摘要】小学是学生奠定学习基础的关键阶段,小学期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制订详细的教学方案,采取有效的朗读教学方式,发掘学生的语文学习潜力,帮助学生提升语文朗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朗读教学  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7-055-01

         一、朗读的重要性
         1.朗读有助于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记忆
         小学阶段,部编教材选取的文章,大多是经典美文。这些文章大多含有深刻的哲理,篇幅短小,要求学生背诵。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就能很好的完成这一目标。首先,理解和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必须先从朗读开始。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才能整体感知课文大意。在此基础上,反复朗读,才能理解重点句子蕴含的深刻意义,才能探究课文的主旨。其次,反复朗读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记忆。
         2.朗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现行部编教材中大多数范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适宜于学生朗读,培养学生语感,进行美的熏陶。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就应该指导学生对美文进行美美的朗读。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得到美的教育,提升审美的情趣与能力。通过朗读训练,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大量的朗读,使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语言素材,在与别人交流时,不会再出现言不达意的情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留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让课堂变成展示学生才能的舞台,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而朗读教学更是艺术中的艺术。好的朗读不但能够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甚至会影响到一个人的一生,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灵活多样的朗读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热情,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比如,可以采取分角色朗读,让学生板演朗读素材中的人物角色,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在朗读时能够全身心投入其中,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还可以按照合作学习小组来分组朗读,进行比赛,看看最后哪个组朗读得最好等等。在课堂教學中,语文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把学生带进语文课堂的学习中,引领他们,让他们在课堂中充分动起来,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来活跃学生的思维和激发学习兴趣。这样学生就会对学习语文产生比较浓厚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效益实现最大化。
         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忽视了小学生的个性差异
         每一位小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他们在智力水平、意志品质、学习自制力方面都存在差异。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经常忽视小学生的个性差异,朗读教学采用“一刀切”方式,实施同一朗读标准,采用同一种教学方式。这样的朗读教学,会是朗读基础较差的同学跟不上学习的节奏,久而久之,就会失去朗读的积极性。
         2.教师的朗读指导不规范
         目前,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部分教师积极响应新课标要求,课堂上留给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但是在大多时候,学生的朗读是随心所欲、漫无目的,教师的朗读指导不规范,朗读教学有很大的盲目性。


另外,在语文朗读教学中,有不少小学语文教师缺乏朗读技巧的指导,针对学生的朗读,教师无法指导,致使学生的朗读流于形式,为朗读而朗读,应付了事,缺少朗读的激情,朗读没有情感,不利于朗读教学水平的提升,致使朗读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3.学生的朗读时间与机会较少
         小学一节课只有40分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字词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教师在课堂上给小学生留出的朗读时间很少,有时候甚至没有留给学生朗读的机会,朗读教学通常形同虚设。这就造成朗读时间远远不够,学生的朗读水平不可能提高。再者,在学生朗读时,教师的干预过多,时常打断学生的朗读,减少了学生的朗读时间与机会,不利于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4.教师朗读教学观念落后
         目前,不少小学语文教师朗读教学观念陈旧落后,教学模式墨守成规,使得朗读教学气氛沉闷,学生对朗读感到枯燥无味,失去学习的兴趣。大多数教师的朗读教学遵循这样的模式:首先是教师的范读,其次是学生自由读、齐读,然后是教师的讲解分析。在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之前,教师布置朗读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朗读。学生的朗读成了为完成任务的朗读,不能进行个性化朗读,也不能有效地发挥学生朗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固定的、程式化的朗读教学模式,致使学生体验不到朗读的趣味,导致课堂教学效益不高。
         三、实施有效朗读教学的策略
         1.转变观念,重视朗读教学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想提升阅读教学的效益,就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加强自身的学习,真正从观念上重视朗读。要清醒地认识到,教师不是课堂的主宰,但是要充分发挥引领者的作用。课堂中,要真正重视朗读教学,采用适宜的办法,树立学生朗读的自信心,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首先,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于朗读困难的学生,语文教师要多加鼓励,正面引导,放大其朗读中的闪光点,培养他们的朗读兴趣,帮助这类学生树立朗读的自信心。对于朗读能力较好的同学,拔高朗读要求,让他们不能停留在原地,努力提高朗读水平。其次,积极开展与朗读有关的活动,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比如,举行普通话演讲比赛,读书活动展示等等,通过各种各样课外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留足时间,提高朗读效率
         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要践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增加朗读教学时间,给学生留给充足的朗读时间,边读边思,读思结合,切实提高朗读效率。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课文内容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比如范读、齐读、分角色朗读、领读、快速读等一些方式。
         3.正确指导,渗透感情朗读
         学生朗读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老师能否进行正确的指导。所以,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从最基本的工作做起。从学生的发音、朗读速度、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正确的指导,带领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还可以利用网络下载课文朗读录音,边学边教,为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奠定基础。
         总之,有效提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是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和终身阅读的有效途径。作为一线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准确分析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相应的策略,一定会提升小学生的朗读水平。
参考文献:
[1]吴红.农村小学朗读教学策略探究[J].甘肃教育,2019(03):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