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3期   作者:邹祖力
[导读] 构建生活化的生物教学课堂,对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实践能力具有积极意义。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应立足新课程改革思想,积极构建生活化的生物课堂,促进高中生物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邹祖力    重庆市梁平红旗中学校
【摘要】构建生活化的生物教学课堂,对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实践能力具有积极意义。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应立足新课程改革思想,积极构建生活化的生物课堂,促进高中生物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意义;构建对策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7-123-01

         生物是一门研究万千物种的学科,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本着“从生活走向生物、从生物走向社会”的教育思想,积极构建生活化的生物教学课堂,激发学生探索生物科学知识的热情,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然而,在当前的高中生物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离的教学现状普遍存在,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对生活化的案例、生活现象等的融入不足,导致高中生物教学缺乏实践性,进而影响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的高中生物教学实践经验,探索在生物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构建的对策。
         一、构建生活化生物课堂的意义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思想,要求教师落实生活化教育思想,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构建生活化课堂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生物教学中,学生对生物科学知识的学习、探索兴趣,直接关系到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如何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呢?传统的纯理论、灌输式教育模式显然难以收到好的教学效果。而构建生活化的生物课堂,借助生活中的案例、现象及各种趣味性小实验,则能更好地诠释生物理论知识,有利于学生轻松理解和把握生物科学知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将理论用于实践的能力,是新课改对现代教师的基本要求。而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更加强调了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核心素养理念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积极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由此可见,在现代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构建生活化的生物课堂,能使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生物理论知识指导生活实践,同时借助生活现象诠释理论知识,能使学生发现生物理论知识与实践之间的紧密联系,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促进高中生物教学改革的发展。
         二、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模式构建的现状
         当前,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很多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不注重对生活实例的观察、积累和总结,导致课前准备不足,难以有效构建生活化课堂,致使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还有一些教師缺乏对生物生活化教学的正确认识,认为此教学方式只是单纯地激励学生学习,对生活化教学的内涵存在一定的理解偏差。生活化教学模式可能会花费较多的课堂时间,会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进度,有时课堂上看似学习氛围热烈活跃,但无法使全体学生参与其中,这就需要教师有较强的课堂掌控能力和较高的专业素养。
         三、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模式构建的对策
         综上所述,生活化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构建有积极意义。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的重视不足,导致生物教学缺少生活元素。那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师该如何积极构建生活化课堂呢?
         1.借助生活实例,构建生活化生物课堂
         借助生活实例,构建生活化的生物教学课堂,是一种比较巧妙的教学方法,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意识和科学素养的关键。例如,在学习“细胞呼吸”这一内容时,因该节理论知识较多,教师不妨在课堂上运用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水果和蔬菜可以长时间保存在冰箱里不腐烂?酸奶过期后为什么会散发出臭味?葡萄酒为什么要经过很长时间的发酵才能酿造而成?这些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实例不仅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学习兴趣。
         2.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高中生物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积极借助生活场景,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果。很多生活场景中都蕴含着一定的生物学原理,如腌渍黄瓜时水分会不断渗出,源自“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手指无意中遭遇针刺时会“先缩手后产生痛觉”,源自“两种反射受两个不同中枢的控制”;葡萄酒开瓶后未及时喝完会因醋酸菌的繁衍而变酸等。在实验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多使用一些生活实例进行情境创设,则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进而使学生对生物实验产生亲近感。
         3.借助生活热点,培养探究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用新闻热点、社会热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高中时代,学生开始将视点转到社会热点问题上,教师可将实事热点与相关生物知识相结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学习高中生物“进化”一课时,我首先举例引出社会热点“超级细菌”,吸引学生注意力,然后引导学生一起分析“超级细菌”的形成原因,使学生明白原始普通细菌在繁殖时,不仅有遗传,还有变异,如果长期滥用抗生素(自然选择),使变异的某种普通细菌抗药性得到了积累,超级细菌就可能产生,其实它就是原始普通细菌的变种,进而再引导学生分析总结进化的内容。通过新闻热点、社会热点与教学内容的结合,不但能使学生更加关心全球社会的时事,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师应积极落实生活化教育思想,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陈英水,陈欣.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J].理科考试研究,2017,24(09):62-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