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委党校 山东德州 253000
现代物流是融合运输、仓储、配送、金融、信息、增值服务等的复合型产业,是支撑德州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发展现代物流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德州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德州物流发展现状
近年来,德州市依托区位、交通、产业和资源优势,不断优化物流企业发展环境,加强综合交通枢纽设施建设,努力培育现代商贸服务业,全市现代物流业发展不断呈现新的特点:
(一)物流业贡献作用日趋突出
物流业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资流通提供了有力保障。根据调研报告,2019年完成货运量1.73亿吨,增长4.6%;完成货运周转量289.8亿吨,增长4%;完成快递服务1.28亿件,增长119.2%。货运量、货运周转量、快递件分别占全省的4.7%、2.8%、4.4%。发展势头良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二)综合交通枢纽设施不断完善,区位优势凸显
目前德州市“三纵三横”铁路网和“三纵五横”公路网穿境而过,具有建立陆海空立体式联运综合交通运输物流体系的基础条件。德州作为全省物流节点城市和区城核心城市的地位进一步凸显,物流通达能力和承载能力稳步提高。
(三)物流成长型企业蓬勃发展
目前,我市已经发展形成了一批主营业务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物流企业,培育了九达达物流园、永兴物流园、凯德物流园、金茂源物流园、资通物流园等具备一定成长性的现代物流企业,目前全市物流企业超过18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80多家,营业收入过千万的物流园区达到20多家。
二、德州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秩序不规范
物流企业的“小散乱”问题,成为阻碍德州市物流业健康发展的一大瓶颈。另外缺乏制度规范。没有根据快速发展的物流市场需要,及时调整和完善配套行业标准及管理制度,行业标准不统一,准入门槛低,无序竞争激烈。规模性的物流企业较少,且缺少龙头性的物流企业和物流集团,绝大多数企业规模偏小,使得先进技术推广、物流标准统一的难度加大,从整体上影响德州市物流业的转型升级步伐。
(二)城市管理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点没有找准
部分政策起伏较大,部分措施操之过急,没有给企业留下转型升级的窗口期,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物流企业运营的困难和负担。德州市对运输车辆的管理过于严格,车辆限行政策的实施,不但增加了本地物流企业和生产企业的成本,也导致外地一些运输车辆不愿进德。本就物流业不发达的德州,更是雪上加霜,严重制约了德州经济的发展。
(三)物流管理人才不足,缺乏科技创新
现代物流是以信息技术和科技创新为支撑的重资产行业。历史证明,走科技创新之路,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大势所趋。目前,德州市物流从业人员大部分从事的是运输、装卸、配送等初级物流业务操作,且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也有待提高,严重制约着现代物流的发展。
三、目前的经验做法
(一)提出了“一主两辅”的物流发展策略
即以发展区域物流为主线,以建设现代物流服务功能体系和培育分层次的物流企业集群为重要辅助,以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第三方物流发展、物流重大项目建设和物流信息化的发展。
“一主”:以大力发展区域物流为主线,促进德州与其他经济区域的战略合作,扩大德州物流辐射范围,带动德州经济板块发展。
“两辅”:(1)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以物流基地、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为载体的物流服务网络,完善现代物流服务功能体系,提升物流服务水平,提高物流社会化水平;(2)引进和培育龙头物流企业,带动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发展。通过专业化、差别化的定位,大中小型物流企业协调发展,形成分层次、稳定发展的物流企业集群。
(二)德州全面加快建设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全面打造立体交通,加快京台高速公路拓宽、国省干线公路、重要通道及农村公路建设。打造“点”“线”“面”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点”就是依托德州火车站和高铁东站两大枢纽节点,形成各具特色、优势突出的经济增长极。“线”就是依托京沪、石德、德大等铁路通道,构建布局合理、分工协作的沿线产业带。“面”就是扩大枢组辐射范围,提升枢纽辐射能级,带动区域经济整体联动发展。
(三)德州加速建设物流园区,强化集聚效应
一方面,大力推进德百物流、永兴物流等园区物流建设项目;加快九达物流冷链项目、金茂源长途物流专线项目、凯德冷链物流等项目建设。同时,强化园区集成功能,积极引进商贸、货运、仓储等不同行业、不同特点的物流企业进入园区发展,打造一批集市场信息、仓储、配送、多式联运及展示、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物流基地,实现物流企业集聚发展,提升规模效应。
四、德州物流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在现代物流运作和管理体系中的应用
建设智慧供应链管理服务体系,构建智能化物流网络。支持物流企业应用电子标识、无线射频、电子数据交换等新技术,改造升级物流设施设备,优化传统物流运作模式,提升物流运作的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二)加快快递电商物流基地建设
结合德州交投物流现有的九达、金茂源等物流园等资源,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仓储物流配送基地,构建电子商务物流服务平台和配送网络,建成一批区域性仓储配送基地。引进和培育“仓配一体化”的第三方电子商务物流服务商,推动电子商务物流产业园区建设,建设集智能仓储、物联网运营和后勤服务为一体的全自动分拣快递物流基地,完善仓储、分装、分拨、配送等配套服务,实现线上线下联动发展,全面打通“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
(三)做好德州冷链物流的规划工作
充分发挥德州城市定位和区域优势,以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为核心,为满足德州市农副产品产品消费升级需求,辐射京津冀地区的集散中心需求和重要物流节点城市需求为导向,借助交投物流发展有限公司资源优势,建立鲁西北、冀东南最大的冷链物流园区。
该项目建成后,形成集加工、存储、交易、配送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将成为德州市周边规模最大、一站式、信息化、标准化一级农副产品冷链物流集散中心,促进德州市农副产品产品的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围绕京津冀、雄安新区市场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积极打造京津冀、雄安新区绿色农副产品保障基地,建成京津冀、雄安新区冷链供应基地。
(四)加强人才培育和引进
在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若干政策的基础上,加大对物流从业人员在人才落户、子女入学、奖励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借鉴外地经验,引导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与物流企业合作,加强物流“产学研”基地建设,培养理论结合实际的物流人才,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储备;大力开展物流人才教育和培训工作,通过各种渠道组织开展符合物流企业实际用人需要的职业资格培训认证工作,进一步加大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和服务质量的跟踪管理。
(五)优化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环境
优化道路运输通行管理,最大程度减小城市限行给物流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尽快修建连接中心城区南外环的小于庄大桥,畅通铁路货场的集散通道。推动交通联合执法模式常态化、制度化,避免重复罚款。推进交通柔性执法,实施外地车辆首次违章免罚政策,让更多外地运输车辆敢来德州、愿来德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