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设计活动 提高教学实效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3期   作者:杨尚昆
[导读]

杨尚昆   重庆市南岸区天台岗小学  重庆  400000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7-163-01

         《交通“信号”要知道》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个主题中的一个课题。教材设置本课的目的是引导刚刚步入小学生活的儿童认识有关的交通标识、交通设施和交通规则,增强交通安全意识,通过回家途中可能遇到的情况,帮助学生树立安全、自护、守规则的意识并初步培养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使学生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品德,做个守法小公民。
         为了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切实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教师对本校一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在调查中,教师发现学生具有相关知识的基础,但同时发现一些问题,比如: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学生撒开家长独自奔跑;在自行车道上学生之间追跑打闹、在马路上玩追跑游戏、过马路时猛跑或边走边玩游戏。
         因此,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使学生在头脑中认识到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对于自身安全、社会公共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教师在执教《交通“信号”要知道》一课时,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再现生活情景,提升体验感悟
         师:同学们,请你观察一下,今天的教室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师:你平时是怎样过马路的?请你试着过一过这条小马路吧。
         教师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将教室设计成一个逼真的“马路”情境,呈现在学生的眼前,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体验、探究学习的环境。真实、熟悉的生活场景,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达到以趣求知、趣中乐学的效果。
         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带上头饰(小汽车、自行车等)来进行模拟“过马路”的实践体验活动,并请来交警叔叔进行亲临指导,这样的设计巧妙地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好像真的来到马路上。
         活动中,学生兴致盎然,一本正经地在交警叔叔的指挥下过“马路”。活动结束后请观看的同学来评价,教师适时引导。



         师:为什么走这斑马线?不走两边呢?
         师:过十字路口时,除了要走斑马线,同学们还知道要注意些什么吗?
         师:过马路时要看红绿灯,谁知道红绿灯还有一个名字叫什么吗?它是怎样为我们指挥交通的?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过马路时要看红绿灯的?
         师:马路上,除了斑马线,还有许多交通标识,你们知道它们都有哪些作用吗?
         教师通过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情感储备,唤起他们对生活的回忆的基础上,交流他们认识的交通标识,然后教他们不认识的交通标识,让他们认识到交通标识无声地给予我们爱的提示作用,从而促使他们牢记和养成按照交通标识走路的好习惯。
         二、发挥学生主体,德育实现内化
         此环节中,教师在学生活动体验的基础上,增加难度,扮演学生的妈妈,随手拉起一个学生,完成了一个现场表演环节:妈妈在行人红灯亮、没有汽车的情况下,拉着孩子过马路。
         师:这样做会有什么危险?当看到家长有错误的行为时,你该怎么办?
         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谈自己的见解。通过讨论,学生认识到闯红灯的危害性,深刻意识到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为了家人和自己,我们在马路上行走时,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珍爱自己的生命。
         三、调整教学方式,寓教育于实处
         教学中,教师摒弃传统的说教模式,将课前调查的学生违反交通规则的一些现象进行筛选,以辨析的形式出现在同学面前,如:
         师:这些现象,你见过吗?他们这么做对不对?为什么?
         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把调研问题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应用于课堂,成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起到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他们解决问题、探究问题的兴趣的作用。交流中,教师注意及时总结归纳,引导学生寻找最为有效的方法,逐步提高自我防范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交通规则意识便悄悄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使寓教育于活动之中真正落到实处。
         四、巧用儿歌总结,强化规则意识
         为了使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能深入学生心中,教师引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来总结本节课:
         “红灯停,绿灯行,个个路牌要看清。走路不和车争先,行人要走斑马线,留心左右细张望,确保安全再通行。为了家人和自己,安全行走莫嬉戏。交通安全要牢记,平安上学平安回。”
         浅显、轻快的儿歌,以其生动活泼的独特语言方式,深入学生的心灵,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随着悠扬的儿歌深深根植在学生心中。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体验、探究的教学方法,创设情境,用丰富的生活资料和互动的教学形式来吸引学生,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在师生双向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始终扮演着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合作者的角色,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亲身体验和探究,既懂得了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又体验到如何遵守交通规则,使导行真正落到实处,为学生今后能够健康、安全地生活奠定了良好基础。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