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项目建设成效跟踪性评价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电力设备》2020年第7期   作者:张浩
[导读] 摘要:开展配网项目跟踪性评价工作,由配电网规划项目实施情况出发,在网格划分的基础上,分析网格内已实施项目是否达到预期目标,通过研究网格内项目建设效果与当初预期间的关系,分析项目管理、建设方向存在的问题,进而延展至年度区域电网建设整体成效分析,明确后续配电网建设需要改进的部分。
        (上海昌泰求实电力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  200092 )
        摘要:开展配网项目跟踪性评价工作,由配电网规划项目实施情况出发,在网格划分的基础上,分析网格内已实施项目是否达到预期目标,通过研究网格内项目建设效果与当初预期间的关系,分析项目管理、建设方向存在的问题,进而延展至年度区域电网建设整体成效分析,明确后续配电网建设需要改进的部分。通过配网项目跟踪性评价,校核下年度配网项目计划,按成效和风险进行排序,优先安排网格内成效好、风险小的项目予以实施,使得项目管理单位在开工前提前预判风险、消除隐患,缩短政策处理时间,降低项目变更概率,提高投资精准度。通过安排最适宜的项目予以实施,避免在建项目实施进度滞后或中止造成建设资金搁浅在实施阶段,将每一笔建设资金真正应用在最需要的地方,使其发挥出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关键词:配电网;跟踪性评价;配电网项目
        1.概述
        近年来,配电网建设由之前的粗放型逐步向精细化转变,配网项目不再以整体打包、批量处理的方式进行立项与建设,每个项目均有明确的项目建议书,明确了项目建设内容、建设投资以及与规划的衔接,有效的指导后续电网建设工作。经过近几年的不断改进与完善,现有配电网规划、可研与初设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作方案与方法,同时前期已建设实施的项目其发挥的作用已经显现,目前有条件、有基础开展回头看的评价工作。
        本次评价工作由配电网规划项目实施情况出发,进而逐“分区、网格、单元”分析已实施项目是否达到预期目标,通过研究项目建设效果与当初预期间的关系,分析项目管理、建设方向存在的问题,进而延展至区域电网建设整体成效分析,明确后续配电网建设需要改进的部分。
        电网建设项目具有建设周期长、资金密集、投资规模大、造价高、影响投资效果的因素多、投资决策复杂难度大等特点。电网建设项目评价工作在国内开展的时间较短,且主要针对主网工程,配电网工程项目评价尚属起步阶段,对配电网项目建设成效跟踪评价,更是少而又少。随着配电网项目急速增加,研究建立一套切合实际、操作性强的配电网项目建设成效跟踪性评价体系,对已完成的配电网项目实施系统、客观地分析评价,有利于提高配电网规划、建设、决策工作质量水平。
        2.配电网项目建设成效跟踪性评价体系
        2.1 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一般而言,为保证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角度,选取指标时宁多勿少,以免发生疏漏。但是,数理统计表明,虽然大量观察需要建立指标,但是指标并不意味着越多越好、越全越好。一方面,指标增加则数据收集的难度加大,且所包含的信息量并不一定会相应增加;另一方面,指标过多,从统计分析方法上看,有意义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便会降低,使增加的信息不一定能被有效地抽取、分解和利用。
        在全面分析与研究近年来配电网建设投资规模、构成以及电网建设成效的基础上,遵循“完整性、实用性、独立性、唯一性和可比性”的原则,来构建配电网建设成效评价体系,即:
        ■完整性:指标体系覆盖面广、能够全面反映影响配电网建设成效的各种因素,结构明晰、点面结合,从整体和局部的不同角度系统的反映配电网建设成效;
        ■实用性:指标体系要便于分析比较,含义明确,指标数据可以获取且能够准确度量,可操作性强,便于实践应用;
        ■独立性:指标体系中同层次的指标相互独立,保证相互之间无重复或过渡重复,尽可能减少各指标之间的关联度,消除指标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唯一性:指标定义要明确,其数据来源、统计口径、计算方法要唯一。
        ■可比性:指标能够体现不同评价对象的共同属性,在同质的前提下经过量的比较,反映其在质的方面的差异性,而且在空间范围、时间范围、计算方法、计算口径都应具有可比性。
        2.2 配电网项目建设成效评价体系
        从配电网规划项目实施情况、单体项目实施情况、年度整体成效三个方面出发,进一步细化评价指标体系。其中:
        ■配电网规划项目实施情况评价:评价项目实现率、项目变更率、可研调整率、投资变化率等指标。
        ■年度整体成效评价:从运行能力提升、配电网结构优化、设备水平提升、安全可靠性提升四个方面出发,对近三年分年度建设成效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进行评价,明确近三年配电网项目存在的薄弱环节。
        ■单体项目评价:将配电网项目分为网架优化类、设备改造类、负荷分流类、满足新增负荷类、配电自动化类、配变低压类共五类,对每类项目逐项评价。着重评价分类单体项目规模投产率、投资完成率、是否按期完成、是否达到规划预期、是否按规范实施等。
        评价指标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配电网项目跟踪性评价体系
        1)项目实施过程评价
        分析上年度配电网规划项目库与实际建设实施项目,根据评价体系测算项目实现率、项目变更率、可研初设一体化调整率、投资利用率等指标,汇总规划库中未实施项目,根据汇总结果分析未实施原因,并进行归类总结,挑选各类型原因的代表项目进行问题分析,对其进行说明。在安排下年度配网项目时,有针对性的规避可实施性较差的项目,同时在开工前提前预判风险、消除隐患,缩短政策处理时间,降低项目变更概率,提高投资精准度。如表1所示:
        表1配电网项目实施过程评价
        2)年度整体成效评价
        重点分析年度实施项目是否达到预期指标提升,找出差距较大的指标,从而有针对性的安排配网项目。其中:供电可靠性提升评价、电压合格率提升评价和线损率下降评价通过分析影响上述指标的主要问题,明确问题主要分布于哪些网格,相应的配网项目也向这些网格侧重,才能有效提升建设成效;目标网架实现度评价和典型接线实现度评价重在分析哪些网格已基本实现目标网架和典型接线改造,哪些网格目标网架实现度和典型接线比例较低,哪些网格具备实现目标网架和典型接线的条件,哪些网格尚不具备实现目标网架和典型接线的条件,从而有的放矢的安排下年度配电网项目,并能得到既定的成效。如表2所示:
        表2 配电网整体成效评价指标体系
        3)单体项目实施效果评价
        单体项目实施效果评价,致力于改善配电网的供用电需求,以及提高配电网建设成效。按照与配电网整体成效相对应的原则,选取年度整体成效指标中的重要指标,有针对性设计单体项目实施后,对该类指标的影响程度和建设效果体现。
        如:整体成效指标为“线路N-1通过率”,则单体实施项目后对该指标的改善影响效果为“N-1”配电线路提升条数”;整体成效指标为“配电线路重载率”,则单体实施项目后对该指标的改善影响效果为“重载配电线路下降条数”。其它指标构造过程类似。最终构建的单体项目评价指标体系如表3所示:
        表3  单体项目筛选评价指标体系
        单体项目评价指标体系指标详细说明如下:
        指标1:“N-1”配电线路提升条数
        该指标主要反映项目实施对配电线路“N-1”的影响程度。需要考查项目实施后,满足“N-1”配电线路数量增加的条数。
        指标2:重载配电线路下降条数
        该指标主要反映项目实施对重载线路的影响程度。由于项目实施后,对该片区重载线路分流,而使原重载线路减少的条数。重载线路指负载率大于70%的线路,而且重载持续时间超过1小时。
        指标3:重载配变下降台数
        该指标主要反映项目实施对重载配变的影响程度。因增容改造项目实施,使负载率超过80%的配变减少的台数。
        指标4:配电线路联络线路上升条数
        该指标主要反映项目实施后对配电线路联络的改善程度。需要考虑项目实施后单辐射线路减少的条数或联络线路增加的条数。
        指标5:分段合理线路上升条数
        该指标主要反映项目实施前后对分段合理线路的影响程度。不同负荷密度不同接线模式下线路的分段数范围,合理分段数是3-5段。同时,对于架空线路的典型接线方式,多分段单联络、多分段适度联络,可提高配电线路的供电可靠性。
        指标6:配电线路绝缘化提升公里数
        该指标主要反映项目实施后对配电线路绝缘化的影响程度。需要考查项目实施前后,线路绝缘部分长度的变化公里数。
        指标7:供电半径合格线路条数
        该指标反映项目实施对线路供电半径的影响程度。需要考查项目实施后线路供电半径合格线路上升的条数。对于供电区域规划为A类的供区,供电半径不超过3公里。
        2.3 配电网项目建设成效评价及流程
        1)建设成效评价
        建设成效分析重点对接建设目标要求,以网格为单位,测算各水平年各项指标结果评价核心指标满足程度;以网架构建结果为基础分析不同状态下的网架负荷转移能力,评价网架可靠性与运行灵活性;以成效为导向,评价年度实施方案对电网建设相关影响。
        2)建设成效评价流程
        从配电网规划项目实施情况、单体项目评价、年度整体成效评价三个方面,对近三年配电网项目实施情况开展专项评价工作,具体评价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评价流程示意图
        2.4 基于网格的配电网建设成效评价
        为量化评价配电网建设成效,以网格为单位,按照指标体系,对各网格内配电网建设成效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进行评价,明确网格内配电网项目存在的薄弱环节,分析未达到预期目标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优化策略和改进措施。
        网架结构评价:以提高线路联络、提升配网灵活互供能力、加强配网对上级电源的支撑为目标,评估主干网架结构,着重分析网格内配网接线演变过程,是否满足典型接线要求,是否符合目标网架,找出目前存在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提出配电网网架的改造方案。
        装备水平评价:贯彻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以“先进、环保、优质、智能”为目标,选择适合该网格定位的配电网装备选型标准和技术合理性要求,对比年度实施项目,分析已实施项目装备选型和实施后技术合理性是否达到导则要求。
        负载水平评价:首先结合供电能力评价体系相关指标要求,对网格内110kV以下配电网供电能力现状予以分析,找出目前存在的薄弱环节,作为后续评价的基础。根据指标体系要求对网格供电能力提升情况开展评价,分析配网项目实施后,现状存在的薄弱环节是否得到有效解决,以及下一步需要优化提升的方面。
        转供能力评价:着重分析变电站全停情况下,配电网负荷转供能力,由于网格的定位不同,转供能力需求也有所差异,相应的配网项目也应有所侧重的提升负荷转供能力水平,从而明确下年度的转供能力提升方面项目需求。
        3.结语
        配网项目跟踪性评价,一方面是“跟踪”,即将配网项目落实到网格,由于网格内线路规模较小,能够较明晰的“跟踪”评价网格内中压配电网网架演变过程,确定下一步配网网架需要优化改进的建设方案,从而避免“一刀切”改造和过度投资;另一方面是“细化”,即将常规的配电网项目后评价内容细化至网格,评价配网项目实施后哪些网格已基本实现目标网架,哪些网格与目标网架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将整体性评价量化至网格,明确下年度重点建设网格,从而有的放矢。
        通过年度整体成效评价结果同步调整配电网目标网架规划,通过网格建设成效评价修正配电网项目库,通过配网项目跟踪性评价,将下年度配网项目按成效和风险进行排序,从而提前预判风险、消除隐患,缩短政策处理时间,降低项目变更概率,提高投资精准度。
        参考文献:
        [1]《城市配电网规划设计规范》(GB50163-2010);
        [2]《国家电网公司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Q/GDW738-2012;
        [3]《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10kV配电网典型供电模式技术规范》Q/GW11355-2013-10104;
        [4]陈志莉,电网建设项目后评价理论及应用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05;
        [5]姚刚,刘速飞,马劲东等.配电网评估指标体系建立与评估方法[J].华东电力,2009,37(8):2038-2040。
        [6]羌丁建,寿挺,朱铁铭,等.高压配电网规划评价指标体系与综合评价模型[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3,41(21):52-57。
        [7]李晓辉,徐晶,李达等.基于层次分析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指标体系[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2009,21(3): 69-74。
        作者简介:
        张浩(1984.10-),男,主要从事电网规划、配电自动化、信息化相关研究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