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核电有限公司 浙江宁波 317112)
摘要:新形势下,基于全生命周期的核电资产管理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核电资产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中,管理体系是基础,组织架构是保障,信息系统是利器,风险管理是“红线”。通过管理体系的制定、组织架构的搭建、信息系统的开发以及风险管理的落实,采用前端控制,全程管理的手段,探索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中风险、效能、成本的最优解,才能最终实现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
关键词:资产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组织架构;信息系统;风险管理
1引言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对于资产密集型的核电企业而言,亟需适应时代的发展,在资产管理中引入新的技术、新的理念和新的方案来持续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恰好是目前行业一种崭新的管理方案,它统筹考虑资产的规划、预算、建设、采购、验收、使用、维修、保养、处置、报废以及后评价等整个生命周期。如何将这种崭新的方案落实到核电资产管理工作中,实现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是目前核电资产管理研究的热门课题。
2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必要性
2.1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概念
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涵盖了资产的规划、预算、建设、采购、验收、使用、维修、保养、处置、报废以及后评价等整个生命周期。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是较传统资产管理更加全面、更加系统、更加科学的一项全局性的现代化资产管理工作。
2.2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必要性
核电企业作为资产密集型企业,传统老旧的资产管理只注重资产台账管理,忽视了资产风险、效能和成本三者之间的关系,管理效率低下,管理方式已不再满足当前核电资产管理的需要。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的要求决定了国有资产管理需要在确保资产安全完整的前提下,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那么对于资产管理衍生出三条管理线:实物管理线确保资产安全完整;价值管理线确保资产的成本及效能管控;监管线确保资产管理工作的合法合规。这三条管理线构成了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框架。
3基于全生命周期的资产管理实践
在核电资产管理中基于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实践,必须以资产的安全、完整为前提,以提升资产绩效管理为核心,以充分发挥效能、实现保值增值为目标,遵循效益优先、合理配置、管理规范、责任明确的原则,通过管理体系的制定、组织架构的搭建、信息系统的开发以及风险管理的落实来保障资产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
3.1管理体系是实现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基础
核电企业的每项活动都需要管理体系来保障,资产管理也不例外。资产管理体系通过提供结构化的方法,用于指导在资产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创建、协调和控制对资产所采取的活动,并将这些活动与组织的目标相统一。
核电资产管理通过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对资产进行全流程、全寿期管理,包括资产管理政策、各类型的资产管理程序以及各业务层面的执行程序等。《资产管理办法》作为公司资产领域的纲领性体系文件,明确了管理范围、管理原则、组织方式及管理职责等;在纲领性文件的指引下,又制定了各类型的资产管理程序,如《固定资产管理》对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的实物管理、实物信息管理及价值管理进行了具体规定;《资产处置管理》对资产转让、出租出借、报废报损等资产处置的全过程进行了具体规定。
3.2组织架构是实现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保障
组织架构是管理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作为数据密集型的资产管理工作,必需建立与资产经营目标相匹配的组织架构。通过明确管理范围、理顺管理关系、提高管理效率,核电资产管理建立了集中统一、分类归口、全员参与的组织架构。资产总归口管理部门对公司资产进行统一管理,负责资产管理体系的建立,指导公司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资产价值管理部门负责资产会计计量及账务处理。各归口管理部门根据职责范围归口管理公司各项资产,以确保固定资产得到合理、有效利用。使用部门根据“谁使用、谁保管、谁负责”原则,对资产的安全、完整负直接责任,并将具体的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资产使用者。通过集中统一、分类归口、全员参与的资产管理组织架构的建立,使资产管理权责清晰,分工明确,确保管理高效运转。
3.3信息系统是实现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利器
在核电资产管理领域采用N1-ERP系统,提供集成的且覆盖资产全生命周期的业务流程和功能。业务流程贯穿于项目线及资产线。项目线是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基础,包括计划制定、项目立项、投资计划、初步设计、采购、项目建设及完工结算。资产线包括资产计划、采购安装、运行、维修保养到报废处置等过程。在N1-ERP系统中实现了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的业务集成,涵盖了从资产卡片、物料编码、采购申请、采购订单、收货到项目结算的全过程。N1-ERP系统资产管理贯穿资产规划、资产购置、资产领用、资产折旧、资产转移、资产盘点、报废处置等资产全生命周期业务流程,打破了基于职能分段式、分隔式管理所造成的不同职能部门、不同业务流程之间的信息壁垒和信息孤岛。
3.4风险管理是实现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红线”
核电资产作为国有资产,必须确保管理的合法合规。同时围绕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经营管理目标,在资产管理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中通过识别风险点,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管控。如在固定资产管理中识别了“资产登记入账不及时,影响资产实物管理水平,造成资产流失”的风险,制定的控制措施是“外购取得的固定资产和资本性项目转固必须按照转固流程进行办理,财务处及时进行价值分摊、登记入账”;在资产处置评估中识别了“聘请不符合资质条件的机构从事评估活动”的风险,控制措施是“严格执行从集团公司最新发布的资产评估机构库内筛选出二至三家,择优公开选定一家”。将管理中的风险逐一识别,强化“红线”意识,并融入管理制度建设,培育良好的资产内控文化,确保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4基于全生命周期的资产管理探讨
通过管理体系的制定、组织架构的搭建、信息系统的开发以及风险管理的落实来保障资产全生命周期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薄弱的环节,如物资、资产及设备的关联度不够;资产绩效管理尚未开展等问题。
4.1物料主数据、N1-ERP及EAM系统的集成
目前核电企业物料主数据、N1-ERP及EAM三个系统各成体系,关联度不高,导致了物料主数据信息、资产信息和设备信息之间存在隔阂,增加了管理成本。通过后续系统建设,规划将物料管理模块、ERP资产管理模块及EAM设备管理模块三者之间建立接口,以物资编码、资产卡片、WBS为纽带,工单为载体,实现EAM工单领料与ERP供应链管理模块数据和业务流程紧密集成,实现数据的高度关联。基于信息资源进行数据分析,实现固定资产使用效能分析、设备预防性维修策略评估、备品备件安全库存方案制定等跨模块综合绩效评价。
4.2核电资产管理和绩效管理的融合
核电资产管理中引入绩效管理,可以从资产全生命周期的角度衡量资产运行状况和资产管理水平。核电资产绩效指标要充分落实集团公司核电发展战略要求和公司经营管理体系,根据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对于资产绩效的要求,应以追求资产风险、效能、成本综合最优为目标,开展资产关键绩效指标设计,建立资产指标评价模型和评价方法,开展资产指标监督和分析评价,为实现管理层辅助决策,促进管理提升提供有效支持。
5结论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核电资产管理是新形势下公司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核电企业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的战略举措。在全生命周期核电资产管理中,管理体系是基础,组织架构是保障,信息系统是利器,风险管理是“红线”。通过前端控制,全程管理,按照资产全生命周期风险、效能、成本最优的目标进行资产管理,在全员、全流程树立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和每一分钱投资都能够真正发挥效益的“当家”精神,上下同欲,凝心聚力,从而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金牧,田湾核电站实物资产全过程管理优化,硕士学位论文,2011
[2]王志勇,电网资产生命周期管理,中国电力企业管理(综合),2013
[3]GB/T 33172-2016 资产管理 综述、原则和术语
[4]GB/T 33173-2016 资产管理 管理体系 要求
[5]GB/T 33174-2016资产管理 管理体系 GB/T33173应用指南
[6]牛保红,电网企业资产绩效管理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