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输配电与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技术探讨 毛晓兰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电力设备》2020年第7期   作者:毛晓兰
[导读]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水平显著提高,输配电和电力自动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和创新。
        (上海腾茸电气有限公司  上海市  201619)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水平显著提高,输配电和电力自动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和创新。随着我国社会生产生活用电需求的不断增加,这项技术在电力行业迎来了更加广泛的应用空间。但从电力工业发展的现状来看,由于我国电力工程自动化尚处于试验摸索阶段,目前该技术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就要求企业投入更多的精力来研究输变电工程和电力自动化运行,并针对实际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保证电力供应充足稳定,促进行业建设。
        关键词:电力工程;输配电与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技术;探讨
        1 电力工程输配电与用电工程自动化的基本概述
        输配电自动化和用电工程是电力工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电力工业正逐步走向自动化和智能化,这些技术的应用是输变电和用电自动化的主要手段和形式。自动化技术在输变电中的应用,使计算机和电子信息技术在数据处理和分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效地实现了电力数据资源的利用,加快了输变电的智能化。在输变电自动化过程中,投入的人力资源较少,提高了输变电的管理和服务水平。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也充分发挥了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大大提高了其运行效率和质量,有效地保证了电力系统的可靠性。
        2 输配电及用电工程存在的问题
        目前,虽然我国正逐步加大资金投入,以提高输配电及电力工程自动化技术水平,但由于该技术在我国应用较晚,与发达国家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在开展管理工作时,我们应该对输配电和电力工程自动化中存在的不足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以便对发现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2.1电力输配工作的管理体系亟待完善
        在电力企业升级改造阶段,受传统落后管理理念的影响,企业管理往往缺乏高级人才的支持。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技术的不断创新,输配电工程和用电工程的自动化运行越来越复杂和系统化。传统的管理原则和管理方法早已不能适应其发展趋势,管理工作的缺失只是许多企业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实际工作中缺乏相关知识和专业素质,缺乏专业管理人员的规划和指导,将影响输变电自动化运行的稳定和安全。
        2.2 电力输配工作中出现严重的电能损耗现象
        “节能环保”这已成为社会发展的普遍共识,但在输变电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电。具体来说,如果电气设备长期处于工作状态而忽视维护,就会造成一定状态下的电能损耗甚至过度消耗。缺乏技术研发,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不能采取更加科学高效的策略,也会造成电力浪费。电能损耗已逐渐成为电力企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关系到自动化技术优势的充分发挥,而且关系到电力企业的生存。
        2.3客观因素导致的突发状况
        全球变暖,极端天气的出现,对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于输变电设备,近年来,我国南方地区持续高温用电负荷逐年增加,用电需求不断增加,这无疑是对输变电工作的巨大挑战。例如,高温、长期高负荷条件下容易加速线路老化。在一些地区,由于维护措施不当,甚至导致更严重的用电事故。恶劣的天气条件往往伴随着潜在的不稳定因素甚至威胁,这也是输配电和电力自动化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
        2.4电力工程中提供的技术保障有待加强
        虽然输变电和用电工程的自动化程度与过去相比有了明显提高,但目前我国这项技术还远未达到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一方面,大多数电力企业在输变电和用电工程方面还缺乏先进的技术支持。另一方面,输配电自动化和用电工程涉及面广,技术要求高。因此,输配电综合技术水平无法得到辅助和提高,将影响整个输配电系统的运行效率,不利于电力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3电力工程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问题的改进措施
        3.1 培养专业型技术人才
        我国输配电问题与欧美国家的差距,主要是由于我国研发起步较晚,在这方面缺乏尖端人才。人才是发展的源泉,必须留住人才,培养人才,为未来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一方面,高校电力工程专业的开放教育要与时俱进,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通过接地学习输配电知识;另一方面,电力用户人才继续教育要积极为专业人才提供学习机会,鼓励他们学习新技术、新知识,并定期开课讲解先进的分阶段输送分配理论,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3.2强化用电高峰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每一次用电高峰都是输配电的一次重大考验。电力企业领导要充分了解本市当前年度用电高峰的参数,并在此基础上,预置本年度用电量,积极采取相关措施。同时,要鼓励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工作人员要认真记录用电高峰期间的各项数据,为明年下半年年度用电高峰的提前设计提供可靠支持。
        3.3积极引进自动化技术
        输变电工程引入自动化技术是输变电工程自动化运行的重要措施。将自动化技术引入输变电和用电工程,为输变电和用电工程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确保输变电事业的顺利发展;满足输变电和用电工程发展的实际要求,实现电力企业自主创新和研发的目的。为了实现上述自动化技术的运行和应用效果,企业必须加强研究,积极投入资金,借鉴国内外成功的应用经验,努力发现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开发与此相关的其他技术,实现自主创新。
        3.4 全面实现科学化的管理模式
        科学的管理模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一是摒弃传统的用人模式,注重引进自动化专业人才;注重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建立有针对性的相关制度和培训,如果培训不合格,他们不能上岗,只有培训合格,才能上岗。一是放弃传统的就业模式,重点引进自动化专业人才;注重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建立有针对性的相关制度和培训。如果培训不合格,他们就不能去上班。只有培训达到合格标准,他们才能去工作。二是有关电力企业和研究机构必须关注人才福利,关心人才生活,引导和鼓励人才自主创新和研究。三是有关供电企业必须实行一定的企业制度改革,解决传统管理模式中的无序、懒惰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
        3.5 规范工作人员的操作,降低电能的损耗
        通过分析我国目前输配电存在的问题,发现近一半的失电原因是施工人员操作不当造成的。输配电自动化涉及技术面广、技术含量高。因此,优秀的电力企业必须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技术,实现技术人员的高效运行。企业在选拔人才时,要结合输配电自动化建设的发展,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不仅如此,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企业还应加强对人才建设的投入,加强经营者对新技术水平的学习和认识,结合相应的奖惩激励机制,建立与企业发展理念相匹配的人才培养产业链,构建输变电工程、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系统的良性循环机制。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输配电和用电需求不断增加。目前,我国输配电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建立输配电工程自动化系统迫在眉睫。输配电工程自动化系统能有效提高输配电效率,增强输配电工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减少输配电过程中的电能损耗,简化输配电工作流程,确保输配电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黄琛.BIM技术在电力工程造价中的应用推广研究[J].价值工程,2018,35(27):53-57.
        [2]侯学良,李彦青,刘凯.基于战略联盟的电力工程EPC项目信息化管理平台[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9,32(7):11-16.
        [3]王道祥.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的探究[J].低碳世界,2018,(19):55-56.
        [4]秋向飞,余勇.PDCA在电力工程建设项目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9,32(5):12-15.
        [5]储神记.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探究[J].低碳世界,2018,(1):28-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