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规划的转型发展探究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第6期   作者:王孝军
[导读]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乡村发展的重要方向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乡村发展的重要方向,需要结合乡村的实际情况,根据时代发展的趋势,制定科学、完善的规划方案,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发展。基于此,本文围绕着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规划的转型发展进行讨论,考虑到乡村居民的实际诉求,将乡村的产业发展与生态、文化以及城镇化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乡村规划的转型发展寻找全新的思路,探讨有效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规划;转型发展
         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来说,乡村规划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并且是每一位农民群众重点关注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改革和变化,传统的农村规划方式已经很难满足如今的土地利用需求。所以,当地政府应依据我国乡村发展现状对村级土地利用规划进行优化。
         1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规划的转型发展趋势
         1.1 以人为本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的规划与发展,均是以富民、惠民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乡村规划的转型发展,应该充分考虑到乡村居民对于经济收入、生活环境等需求,避免“重物轻人”。以人为本的乡村的产业转型与发展,能够从居民的需求出发..合理进行资源配置,建立和谐的人地关系,有助于提升乡村的生机与活力。乡村土地的使用,需要考虑到经营主体和对象的多元化,随着多种新兴产业的涌现,土地使用逐渐转变为复合功能。为了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需要为其提供丰富的公共服务,加强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也要重视生活环境的优化,重视环保问题,加强对污染问题的治理,进而改善乡村居民的居住环境,保持产业、建设、生态之间的平衡,增加人们经济收入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其生活品质。
         1.2保留自身特色
         乡村的规划与发展不应“同质化",不能照搬城市规划方法,也无法对其他乡村的规划转型进行复制,而是需要考虑到乡村的实际情况,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产业,才能使乡村更具魅力和吸引力。因此,乡村的规划与转型发展,需要以农村自有资源作为发展依托,基于现代化的理念,应用先进科技,推动产业创新。在参与乡村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对地方特色和地域特征进行全面的了解。乡村的历史、民俗,均可以作为规划、设计的参考,应该尽量予以保留,尊重乡村居民的生活生产方式。将农业、文化、旅游等产业有机结合,打造具有显著特色的创新产业。既可以满足乡村居民的物质生活需求,同时可以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
         2关于乡村规划转型遇到的问题分析
         2.1转型方案没有依据性和针对性
         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我国相关政策明确要求要做好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要从基层入手,对其技术转型工作的进行科学规范的指引。因此,明确的转型方案的设计尤为关键。就当前的情况看,我国农业技术转型工作的效率并不是十分的明显,效果也不是很好。受方案内容不明确因素的影响,我国农业技术转型工作的质量没有改善。
         2.2转型方法存在问题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转型方法需不断的改进和创造,这主要是因为转型工作难度较大,并且较为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这样转型效果下降,也会影响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但其山区农业技术推广的方法依据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转变,转型方法较为传统,不仅无法满足农业生产,与此同时,也让科学技术推广工作的受到阻碍,这十分不利于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2.3 技术推广工作缺少专业的人才和队伍
         现如今,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人员较少,工作任务量较大,这就导致工作人员为了快速完成工作人员,在技术转型工作时不认真、马虎的情况出现,而且工作任务的增加,使得技术转型人员的负担增加,久而久之,其工作人员就会对自身的工作产生厌倦的心理,其责任意识也随之降低,这就导致技术推广效率下降。


         3乡村规划工作转型提出的对策
         3.1农村土地规划作为重中之重
         相比全国范围内的土地规划来说,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的工作重点应是促进村域范围内土地、人口、产业三者协调发展,所以与乡级、镇级、市级的土地规划有着明显的区别。完善的村级土地利用规划,能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及生产活动类型对土地的用地布局、用地分区的划分进行优化,进而促进经营管理模式的升级与优化。相比宏观角度的土地利用规划来说,村级土地利用规划具有更强的力度,也能实现更为细致的管控。当地土地规划人员需要在乡镇级规划的约束下,将“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原则融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工作中,并确定土地利用分区,同时绘制出准确的各类用地图示,做到图像数据实地三者协调统一,而且需要与乡镇级的规划相契合。完善的图件,能为后期农村资源合理利用提供详实的参考资料。
         对于农村居民点,也需要进行合理的调整和布局,但是其原则应以尊重农民意愿为主,并详细调查当地农村群众的数量、居住位置、居住用地规模,并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为农民群众选择更为优质的生活点,同时需要预留农村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对于经营性建设用地也需要进行合理规划。这样也能实现资源的集中利用,避免资源浪费。在工作中应积极实现闲置散乱农村居民点的调整,提高居民点的聚集程度,提高农村群众的生活质量。提高农村居民点密度能实现生活污染源的有效控制,并建设配套的化粪池等污染物处理设施,避免生活污染物对农村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3.2 产业布局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的规划与发展,已经不再局限于农业,而是形成了完善的产业体系,加强其他产业与农业的有机结合,相互支持,共同受益。打造有影响力的产业品牌。以传统的农业作为基础,进-步挖掘特色产业。结合乡村的实际情况,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建设创新型产业的同时,增加农业收益。天津市在推进农村产业融合的工作中,在蓟州区渔阳镇,建设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其目的是为了延伸农业产业链,打造农村新产业新生态,加强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之间的联系,实现了农产品加工、物流、旅游等产业相互融合,渔阳镇也逐渐发展成为农业产业强镇,成为一个宜居宜业的乡村。
         专业的技术人才的培训,需要我国制定完善的培训政策,并定期对其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指导。在指导的过程中要将规范操作机械设备的方法灌输到工作人员的思想中,并结合实际让其进行时间训练,这样工作人员的技能就会进一步得到提升。其次,要让其意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和国家对其的重视度,这样才能提升其责任意识。此外,要建立一支专业的转型队伍,促使队伍的工作人员可以积极投入到技术推广转型工作的交流研究中,以便于在推广其技术时可以根据气候的变化不断的采用科学合理的科学技术,而且专业的队伍也可以对百姓加强引导,帮助农民正确操作机械设备。
         4结论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规划的转型发展,对于推进地区经济发展、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有着积极的影响。在乡村规划中,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产业,加快城乡融合进程。注重生态保护,创造良好的乡村环境。增加文化底蕴,丰富乡村魅力。科学进行产业布局,促进产业融合。加强乡村治理,为生态建设、文化建设以及产业布局提供支持,其对于乡村振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小贤.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民转型模式创新研究[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25(02):61-64.
        
         [2]丁庆龙,叶艳妹.乡村振兴背景下土地整治转型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路径探讨[J].国土资源情报,2020(04):48-56.
        
         [3]李建伟,孙圣举,袁洋子.转型重构语境下的城郊乡村发展路径研究[J].建筑与文化,2020(04):170-172.
        
         [4]孙昌盛,张春英.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乡村文明变革与转型[J].农业经济,2020(04):28-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