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车组连接器制作步骤概述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电力设备》2020年第7期   作者:魏健 许猛 杨梦雅 高硕文
[导读] 摘要:CRH3型高速动车组大量采用各种连接器,其制作工艺的好坏直接影响动车组的电气控制功能。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河北唐山  063000)
        摘要:CRH3型高速动车组大量采用各种连接器,其制作工艺的好坏直接影响动车组的电气控制功能。通过连接器的规范制作,保证其电气连接的可靠性,从而确保动车组的安全,本文针对CRH3型动车组连接器的制作进行阐述和说明。
        关键词:高速动车组;连接器;制作工艺
        引言:随着我国高速动车组技术的发展和轨道交通装备自动化程度的提高,轨道客车的自动化水平突飞猛进,对电气连接可靠性的要求也相应提高。CRH3型动车组上电气连接器应用范围广、数量多、每一个操作环节或细节都会对其制作质量产生巨大的影响。
        一、连接器的制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一)涂写表格
        1.确认是否为最新版本;每张表格的左下角都会显示版本及日期,还会盖有受控章。
        2.接线或制作插头前首先要核线,以确定数量及线号是否准确,进行第一次涂写,即将起始端子一列的半格用绿色荧光笔涂写;
        3.每接入一根线或插入一个插针后,进行确认,目的防止错接。将另半格打上对勾。
        4.全部接线完毕后,进行最后的检查,保证质量。在起始端子后的空格内涂打绿色标记。同时在接线表左侧的空白处签上操作者姓名和日期。
        5.在全部完成后,为保证接线端子和插头制作的可追溯性,操作者将自己的实名签用扎带扎在所接端子排或插头上在距离插头100m处绑扎实名签。
        (二)制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首先根据要制作的部位及插头号确认最新版本的接线表及BOM清单、物料明细;准备物料及必须用到的工装、工具;接下来就按照电气连接器制作的几个关键步骤进行制作。
        1.核线:
        核线时,不单单是核对线号是否与接线表吻合,还要注意线的规格、型号是否与接线表一致,此外在核线过程中把不同线径的线分别放置,不仅可增加核线的正确性,还可为下面压接端子的环节提供便利。另外核线时采用逐一核对,逐一作标记的方法可大大提高核线速度和准确性。
        2.断线
        断线时不要多根导线同时剪断,同时断线时钳口一定要与导线垂直以免产生断线斜面,影响剥线的准确性;另外断线时要采取逐次核对分段剪断,不要一次剪到位,以免出现错误时难以挽回。


        3.剥线:剥线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针对不同的接针调整剥线钳的剥线长度
        (2)调节剥线钳时采用先根据剥线钳上的刻度粗调,再在与所需要剥的线,线型、线径一样的废线上试剥,以进行精确调节
        (3)如果使用的是直刀剥线钳,为避免剥线后绝缘线皮残留剥线端面、不整齐,可在剥线之前先沿线的圆周轻轻旋转一下再进行剥离
        (4)剥线时一定要采取快、准、迅速的原则
        (5)线剥开后,不能用手拧剥开的线芯,只能顺线的轴向理顺,导体芯不能弯曲、纠结或者使用切线设备不正规及损坏的刀头带来的损伤
        (6)在绝缘皮的切口处导体必须没有划痕和刀具的划伤
        4.压接端子:
        压接属于“无焊接电气连接”的范畴。其目标是使用手工压接钳或自动压线机等工具,实现可满足规定的机械、电气和气候条件的无焊接电气连接。因此,工具、压接端子和导线的匹配十分重要。完美的压接保证了气密性和由此实现的抗腐蚀性,它具有冷焊的效果。按BOM选用工具、调整工具。压接时随时观察所剥线的绝缘皮与插针尾端的距离。由于剥线钳的拉伸作用对于软介质导线绝缘层会有回缩的可能性,如不细心观察可能导致插针尾端与绝缘层的间隙过大。压接完毕后应逐一进行检查,确认压接的可靠性。
        在动车组的生产中,我们需要用到大量以前没用过甚至没见过的、先进的、专业的压接工具;其分类精细,有些外观完全相同但却是针对不同种类的端子专项专用的,不容许混用或错用。所以了解每一个压接工具的特点和它的适用范围,熟练掌握它的使用方法是实现正确压接的首要条件。
        5.插线:
        把压接好的导线按照接线表送入到连接体对应的插孔内。这一过程最重要的是要细心;因为导线的线号相近容易混淆,加之连接体上各插孔排列紧密,所以很容易出现插错线的情况;对于线径较粗的导线,由于插孔直径与导线直径接近,接触严密具有较大的摩擦黏着力,经常会造成导线未真正插到位而误以为已插接好的现象;所以在插接时,除了要以听到“咔嗒”一声为准外,每插完一根导线还要用力向外拉一下以确认导线是否真的插接好。插线时,尽量采用顺序插接的方法,即按连接体上顺序号由小到大依次插线,不仅可有效防止插错线,还避免了导线的交叉。还有一点,就是要像核线时一样,每插接完一根导线,在接线表相应位置做标记,可起到检验的作用。
        6.核对
        对已插接好的每一根导线进行最后的确认;不仅要确认插线的位置是否正确,还要确认每一根导线的插接是否到位。这一环节绝不可以忽视。核对时,也要采用逐一确认逐一标记的方法。对于电缆线,更要核对其内部芯线的号标与接线表的一致性。
        7.缩针检查:
        确认所有插针与连接体插接正确后要用专用的缩针器对插针是否到位情况进行检查。
        8.组装:
        组装时要注意线号的朝向远离线端;最主要的是不要损伤导线,在任何有可能划伤导线的地方加上适当的防护。
        二、连接的防水制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一)确定防水位置;防水层的起点位置距离端子模块110毫米,防水层长度40-60毫米。
        (二)先将每根电线(电缆)分别缠上防水胶带(注意每缠完根,用力捏实不能有空隙);由于线束较多,单线防水制作用一层防水胶带,电缆间隙较大的位置用防水胶带纵向填充,以达到防水制作更加严密的效果。(对于线缆比较少的线束,取50mm长的防水胶带纵向卷成卷状物作为填充物放在电缆之间,以保证线束缠绕成圆柱形;)
        (三)整体缠防水胶带:将单根导线防水层制作完成并且紧密填充后用防水胶带紧密包裹,保证圆滑过渡,防水制作直径等于防水旋紧件的内径。
        (四)防水胶带整体缠绕时,为防止单根线芯出现交叉,应注意按接线表排列好电缆在屏蔽杆的位置。
        (五)防水层制作完成后,推下热缩管热封,热缩后热缩管外部应平滑无突起凹陷,以保证紧固电缆旋紧件的密封效果。
        结束语
        CRH3型动车组的电气连接器制作工艺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动车组电气性能的稳定性,只有从人、机、料、法、环、测等各个方面入手,采取全面措施,才能提高动车组连接器制作工艺水平,使制作工艺标准化,确保高速动车组的安全运行。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