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关键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王兆华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第6期   作者:王兆华
[导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各领域得到空前进步与发展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各领域得到空前进步与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物质生活的改善无疑使得人们对建筑居所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通过对高层建筑施工主体结构的形式及施工技术特点的分析,对高层建筑施工中主体结构施工所面临的关键性技术展开探讨,以此增强高层建筑的工程质量。
         关键词:高层建筑;主体结构;质量控制
         引言
         在目前的高层的建筑工程中,主要体现出了高层建筑的工程量很大、需要进行的施工项目较多、施工的周期长等特点,而在进行施工过程中,则主要体现出了建筑工人缺少高层建筑建造的知识、在进行现场管理时缺少监管、存在许多安全隐患,所以就需要在这些方面予以重视。进行现代高层建筑的建设,就要采取合适、科学的工程的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建造方式,也要重视在施工之前、施工中和施工后的管理工作,认真发现可能存在的各项影响施工的隐患,保证施工的安全。
         1 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关键施工技术
         1.1 高层建筑模板
         在模板工程施工之前,要对模板周围进行夯实工作,保证模板安装后的稳定程度,并且进行中心线和位置的放线工作以及标高工作等。模板的安装过程:模板的安装应采用重复式拼装的手法,确保模板之间拼接的整合性;要牢固安装模板配件,防止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配件脱落的情况;对于预埋件以及预埋孔的设置一定要根据事前的设计要求来进行精准设置;基础模板的设置一定要保证其稳定性,在施工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尽量减少其变形程度,应具有精准的位置和高稳定性。对模板工程质量的检查工作尤为重要,因为建筑是为人使用的一种产品,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了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对高层建筑施工中的任何一环节都应进行仔细排查,在模板工程环节的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完成之后,要进行重复仔细的检查工作,避免出现安装失误等情况。
         1.2 钢筋工程施工要点
         第一,采购钢筋。钢筋工程的主要材料就是钢筋,所以施工单位必须重视钢筋采购环节,依照相应的施工计划进行采购,并对钢筋的出厂证明以及合格证进行仔细检查,选择适合工程需要的钢筋材料。当钢筋到达施工现场时,施工人员应该对钢筋进行抽样检查,并对钢筋的强度、型号进行核查,一旦发现钢筋不符合工程需要必须重新进行采购,如果质量合格就可以做好入库防潮准备。第二,钢筋加工。在开展钢筋工程之前需要根据实际需要对钢筋进行加工,把钢筋加工成成品不仅能够节约材料还能够提高钢筋的精度。同时注意钢筋材料的连接处应该进行仔细捆绑。第三,钢筋材料的安装。在实际安装之前,施工人员应该准备好施工工具,并由专业的技术指导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特别是施工中的难点和重点,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此外,还应该根据设计要求来确定钢筋保护层的厚度、长度以及具体的数量和等级。
         1.3 混凝土工程施工要点
         在钢筋工程完成之后就需要开展混凝土工程,混凝土工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的质量。相比其他工程环节,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条件相对更加复杂,所以施工技术相对要求比较高。在实际的施工环节中应该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材料,例如,温度,湿度,运输条件,搅拌条件等等。混凝土施工环节中需要注意的要点如下:第一,混凝土材料的配比科学化。由于混凝土运输的过程中材料的配比容易受到影响,配比发生变化就会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所以需要根据实际的施工类型进行科学配比。第二,避免混凝土裂缝。在具体的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可以采用大面积板的方式去掉混凝土材料表面的浮浆,并通过二次抹面的方式减少裂缝问题的出现。此外,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应该严格按照具体的施工顺序进行,并在浇筑后对其进行检查,避免裂缝问题对高层建筑主体结构质量的不良影响。作为施工人员应该对混凝土工程进行定期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必须及时解决。


         1.4 砌体结构
         砌体结构是高层建筑主体结构中的关键部分,所以施工人员应该掌握砌体结构的施工技术。在砌筑施工中采用双面挂线,按照清水墙的要求进行砌筑,并且不进行勾缝。在正式砌筑之前, 应该对需要砌筑的位置进行清洗,并对墙身的位置浇水湿润。根据图纸上的尺寸确定好门窗的具体防线位置,并在墙体转角的位置树立皮数杆,并在皮数杆之间设立准线,并对这些准线进行砌筑。目前,最为常用的砌筑方法就是铺浆砌筑法。具体来说,根据设计要求墙体和框架的连接处的灰缝宽度最合适的是10 毫米, 不过具体的范围可以在8 毫米在12 毫米之间,水平灰缝的砂浆饱和度应该超过百分之八十。
         2 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的质量控制方式
         2.1 监管工程动态管理施工范围
         大多数情况下,建筑工程的施工方会在施工图纸中对施工工程范围做出详细的解释说明,这些说明内容也会在施工单位以及工程的规划机构中签署的施工相关规定中出现,保证施工安全。这一系列文件都将作为高层建筑中的工程管理工作的参考文件。与高层建筑施工量的检查不同的是,这项管理工作是对工程施工范围,即施工工程规模进行监管。只有通过这项工作,才可以更好地对施工工程进行更加细致化的监管,从而防止施工单位为了谋求更多利益进行多报或者施工时偷工减料的行为。可以有效地减少违规现象的发生,也可以更好地了解施工的正常进度。施工阶段在整个工程项目中是最重要的。所以,这个时期的管理工作是十分关键的。为了确保施工阶段的建筑质量安全,要派遣专项的工作组进行管理,确保在施工的过程中的各项安全,防止施工事故的出现。工程管理的工作也要严格进行,尽量避免因为项目发生改变而出现预算问题,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工作是重中之重。
         2.2 创建系统化的质量管理体制
         建造一个高层建筑需要很长的工期,建造时期的质量管理体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每一次工作中完善自身的管理体制, 所以为了很好地保障高层建筑的建造安全,必须要创建系统化的质量管理体制,着重于创建一个科学、客观的工程质量管理系统, 并且还要依据建筑的实际情况,不断地完善管理手段,才能够确保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建筑的安全,以及更久的使用寿命。除此之外,还要充分考虑到自身原本的经济实力以及质量管理情况,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每个过程可以圆满完成,还可以采用阶段性的质量管理手段来控制影响造价的每一个环节,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资金不足情况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2.3 做好施工技术控制工作
         高层建筑中主体结构的施工技术和管理工作是重中之重。在施工时控制和管理工作范围十分宽泛,包括施工技术的规范和有关的标准、施工技术的测度、施工技术实验的效果衡量、施工方图纸的绘制以及读取,要做好对于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就需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及时进行相关的评价。所以,就需要增强对于施工队伍的建设,引进更多的技术型人才,这样可以帮助那些技术不熟练的工人,从而整体提高工作效率,也可以为高层建筑主体的结构工程提供技术理论支持。
         结束语:
         在高层建筑施工主体结构的关键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关注施工时当地的自然天气的变化情况,关注于员工的施工行为和用水用电的安全性问题。开展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工作,安排施工人员到现场进行勘查,利用信息技术绘制施工平面图和立体模型,分析出建筑主体结构施工工作的重点及难点所在。然后,使用模板支护技术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制作混凝土浆液的试样,从混凝土配比、灌输、振捣、压实以及后期养护等多个环节,确保建筑施工工作的有序运行。
         参考文献:
[1]彭述平.高层建筑主体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研究[J].中华建设,2019(04):162-163.
[2]游仕忠.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04):189-1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