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装配式建筑现状与发展方向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第6期   作者:高立珍
[导读]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摘 要: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长期以来,我国一直采用现浇混凝土方式进行建筑施工。目前,这一方式已经与我国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不相适应,同时其所带来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弊端也日益凸显。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全新的建筑施工工艺,利用工厂化的生产方式,提前制作建筑结构构件,再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拼接组合,其具有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施工方式所不具备的优势。但由于装配式建筑是一种新的工艺,技术含量相对较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质量问题。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现状;发展方向
1 装配式建筑的优势
1.1 保护环境
         装配式建筑的PC构件是在预制工厂生产,经过养护之后通过车辆运到项目施工安装。项目现场现浇作业少,所需的原材料较少、导致施工过程中的垃圾、烟尘和损耗都大大减少,对环境保护有着积极作用。
1.2 建筑品质高
         装配式建筑构件都是按图加工,钢模成型,蒸汽养护,多道工序检验,质量更有保证;工厂的工人较固定,经过培训,技术水平更有保证;生产过程可添加轻质、难燃材料,再降低构件自重的同时,提高耐火性;墙板之间采用双重防水层,能有效改善因墙体缝隙带来的渗漏。
1.3 施工速度快
         装配式建筑构件在工厂预制,钢模成型的时间和蒸汽养护的时间重复利用,提高了时间利用效率;在现场吊装时,可以结构吊装与设备管线及室内装修同步进行,加快工程进度。据统计,装配式建筑所需要的时间比现浇式少30%~50%。
1.4 人工成本低
         随着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工人呈现老龄化,青年从事高强度、高危险行业的意愿不足,行业内已经缺乏了大量的青年劳动力,适龄劳动力的缺乏已导致行业的劳动力成本持续增高。较之传统的建造方式,PC构件的生产由器械完成,且所需的建筑工人、管理人员数量得到了极大的控制,减少了管理成本和降低了安全风险成本。
2 装配式建筑现状
2.1 内生动力仍然不足
         我国新建项目装配式建筑数量占比逐年增加,但现阶段仍主要以现浇为主,且装配式建筑多数为结构和部件局部装配化,预制装配率普遍较低(市场主流预制率在20%以下),存在工业化生产利用率低,系统不配套等问题。当前装配式建筑普遍存在提质增效效果不升反降,工期缩短达不到预期要求,甚至有时比纯现浇工艺用时更长,事倍功半。
2.2 行业成熟结构体系适用程度逐渐降低
         我国装配式建筑在剪力墙结构体系应用方面已较为成熟,但一方面,建筑业市场决定了单一结构体系难以统筹需求,且随着各区域对超高层建筑(高度超过100m)需求不断增大,超高层装配式建筑结构理论体系和实践应用还需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当今社会公众在注重施工质量的同时,逐渐强调建筑美学和环境协调融入,地域、人文、环境等要素联系更为紧密,装配式建筑模型数据库存量较少,愈发难以满足群体多样性和个性化的要求。
2.3 市场拓展难度加大
         装配式建筑部件工业化生产对产业化人员的需求更大,但“游牧”式的施工队伍不利于生产人员储备;预制工厂一次性投入大,尽管预制构件的产量增加,将能够比现浇方式更经济,但各区域低装配率使得各企业构件生产投入加大,却未形成良好效益,导致工厂为压缩成本,管理上采取粗放化生产的方式,构件质量标准低,使用寿命短;另外,地产供应商为保自身所获利益,可能进一步提高装配式建筑的出售价格,导致装配式建筑未深入人心,公众未体现出良好的购买意向和需求。


2.4 各建筑企业尚未形成强大合力
         由于行业传统性划分的影响,建筑设计、加工制造、装配施工各自分隔,例如,中建科技虽已采用装配式一体化建设承包模式,但作为中建集团公司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平台龙头子公司,设计业务能力和施工等相关资质并非全面领先,且暂未有效联动其他子企业形成内部联盟,各展所长,共同对外拓展市场,且在协助中建集团公司转型升级、带动集团各分子公司提升资质等方面仍然任重道远。
2.5 各施工环节缺乏系统性统筹管理
         多数时候由于建筑局部装配化,部件需求多样,难以规模化生产;企业预制工厂集中化建设,但工点相对分散,高效的构件供应物流体系还未建立,运输效率有待提高,经济性不强;建造过程中,各个环节易存在交叉,主体结构与装饰装修、机电、消防等附属设施等协调难度大,且数字化、信息化等适宜性技术集成应用程度低,与全产业链一体化建造目标和预期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3 装配式建筑发展方向
3.1 运用正确的辅助工具
         采用相关的辅助工具可以有效保护预制件的脆弱部分,从而保证施工质量。例如,针对转角板容易折断的问题,可在吊装时采用L型吊具,将转角板受到的拉力向L型吊具转移,可以有效降低转角板的损坏率。再比如,针对平板可根据构件的厚薄、规格、尺寸等参数,利用塑料、橡胶等材料制作护角,这样在平板出厂和安装的过程中就可以大大降低损坏率。
3.2 加强对构件连接部位施工质量的把控
         在进行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的时候,为避免两个构件之间出现偏移、错位等情形,实现二者之间的有效连接,必须确保套筒的口径合适,以保证钢筋能够顺利通过。而针对连接部位灌浆质量的问题,建议在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由其定期开展施工仪器设备的检测,对灌浆体的配合比进行严格控制,确保灌浆用量得当及灌注充分,增强局部连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3 增强管线定位埋设的准确性
         实现预制构件管线的准确对接,是解决管线埋设缺陷的根本举措。要实现预制构件管线的精准对接,一是在加工生产预制构件的时候,严格按照规范标准和相关方案设计的要求,进行管线的定位和预埋,并反复检查和复核,确保预埋的准确性。二是确定管线位置后,要通过绑扎、焊接等方法,及时对管线进行固定,防止其在养护、振捣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移、错位等问题。三是在混凝土浇筑前,及时保护管线孔口,避免在灌浆过程中,因振捣幅度过大,或者浆体溅出,引发孔口堵塞。四是施工人员要定期对管线的通畅状况进行检查,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处理。
3.4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
         装配式建筑施工的技术含量较高,一旦操作不当,极有可能引发质量问题及安全事故,因此,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作业水平及安全意识显得十分必要。企业可邀请装配式建筑施工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针对专门针对施工人员的培训活动,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技能,并规范施工工艺及施工流程。
3.5 建立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
         针对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可能存在的种种质量问题,监督监控也是非常必要的,建议建立科学完善的监督机制,对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及早发现质量问题并加以改正,努力提高施工效率,保证工程施工的整体进度。
结束语:
         我国的装配式建筑仍在试点、推行之中,建造成本能否得到有效控制,管理水平是否跟得上行业的跃进,专业人才培养能否满足行业发展要求,能否及时建立和发展上下游产业链,一体化设计施工是否达到现代要求等都将影响装配式建筑在我国的后续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是道阻且长,也是行业发展必然的趋势。通过政府主导,行业发力,加快推进相关技术标准建设及技术创新,推动装配式建筑在我国更好更快的发展,与时代接轨,从而完成行业改革升级的重大突破。
参考文献:
[1]陈莉.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建安工程造价研究[D].浙江大学,2018.
[2]刘美霞,王洁凝.装配式建筑分区推进逐步推广的路线图研究[J].中国勘察设计,2017(09):44-49.
[3]戴超辰,徐霞,张莉,等.我国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发展的SWOT分析[J].建筑经济,2015,36(02):10-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