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与传统的现浇混凝土施工相比,预制混凝土装配式建筑减少了现场制模和浇筑的工作量,施工便捷、节能环保、科学,使其在当前建筑领域中受到重视,国家大力推广预制装配式建筑。由于当前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历史还比较短,因此相关施工技术方面还存在不足。为确保预制装配式建筑发展良好,需要大力研究分析相关施工工艺,进一步满足现代建筑发展需求。文章介绍了预制装配式建筑优势,以及当前其发展现状,通过分析当前其施工中存在质量问题,进一步强化对施工技术应用的认知,完善施工质量控制策略。在合理的施工流程下规范操作各个细节,才能保证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和安全性能。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建筑;优势;质量问题;施工技术;控制策略
预制装配式建筑这一新兴建筑形式,在当前建筑行业中得到了有效应用,很多建筑工程中开始重视应用这一形式。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应用绿色施工材料等完成建筑工程建设。当前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模式在工程中得到有效应用,并对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施工企业需不断优化相关施工技术,在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前提下,确保其建设得以高效、节能完成。
1.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应用优势
1.1可充分保障施工安全
在当前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建筑行业也逐渐发展绿色化、节能化等,应用预制装配式施工工艺,可以大大减少建筑工程施工作业量,同时维持施工现场整洁度,对周边的环境的影响也比较少,有效提高了施工安全系数。施工量减少的情况下,能够有效控制现场垃圾问题,避免出现大规模污染问题,具有较高安全价值。
1.2施工工序简洁、便利
预制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工程施工初期阶段,需要在建筑结构拼接作业中应用预制构件,可以降低施工难度,各施工工序更加连贯。同时对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灵活应用,可以使建筑施工形式也更灵活,大大节省项目建设成本,保证其经济效益良好。施工企业开展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可以更好地控制施工难度,将之前工厂加工制造好的预制构件运送到装配地点,在现场装配即可,其整体施工程序大大简化。
1.3提高能源利用率
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屋顶、墙体和地面等有效利用新型隔热保温材料,在保障了工程建设品质的同时,还提高了功能能源利用率[1]。
此外我国建筑工程建设中,存在着设计与住房要求脱节的问题,一般开间小、多承重墙,其中的分隔设计也存在问题,无法在使用中根据住户需求灵活分割。而预制装配式建筑多为大开间空间,住户可以依据自身需要灵活分割、利用组合式墙体,满足自身需要。
2.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现状
2.1成本堆积
成本堆积指的是在项目建设中,为了提供需要的配套设备、机具和预生产等,而额外产生的部分成本。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中,为了满足大规模生产预制装配式结构的需要,会产生配备相关设备和工具的成本。控制堆积成本方面,如果无法有效降低堆积成本,则会将其其竞争优势。同时,预制装配式构成运营中,其前期投入较大会加大成本控制难度[2]。
2.2人员培训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与现浇施工不同,要满足其生产活动需要,工厂应重视人员培训工作,投入足够的精力和费用进行,培训内容则主要涉及专业浇筑、机械化应用等方面,培训效果将影响到项目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因此,管理人员还需考虑培训费用控制、人才管理等方面内容。
2.3运输成本
预制装配式建筑竞争中,运输成本是影响其成本优势的重要因素,其高运输成本和高风险一直以来都是一大困扰,在控制不力的情况下会加大运输成本,降低其竞争优势,风险的激增也会影响到相关工程选购中考量。
3.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常见质量问题
3.1管线埋设问题
在构建、管线埋设操作中,经常出现预埋构件移位、管线脱落等问题。埋设处理管线中,如果未按照规定严格把控,会导致混凝土振捣中一部分混凝土或者积水进入管线,导致管线被堵塞。同时管线与构件之间的连接出现问题,会导致混凝土振捣中以为,严重影响到施工操作。
3.2构件制作安装问题
首先是会出现转角板折断问题,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中,转角板会影响到建筑框架内部稳定性,原因就是转角板比较薄而体积大,容易出现折断的问题,在转角板吊运中被内折破坏,生产过程中也会出现转角板的角度变化问题。
其次是叠合板断裂问题,在生产加工叠合板的过程中,其板面易出现预埋件脱落、缺角断角等问题。叠合板跨度相对较高,在运输中容易受外力作用被挤压,此时板面承担的挠度较大,容易出现裂纹等问题。此外及时加工叠合板的过程中,一些不利因素影响下会导致其预埋件脱落[3]。
3.3预制构件连接问题
在连接预制构件的过程中,如果灌浆不饱满,且是纵向连接预制墙板的情况下,灌浆饱满度无法被确定,会阻塞预制构件的灌浆孔。一般情况下,如果从混凝土板上孔流出灌注浆体,则证明灌浆作业完成。而实际施工中,无法检测到混凝土板内部的情况,也就难以把握灌浆的饱满度。同时,还存在工厂生产操作不规范,未按要求清洁注浆孔等问题,引发灌浆孔被阻塞、套筒连接错位等问题,不仅浪费了施工材料,且会延误工程进度。
3.4预制构件成品保护问题
预制装配式建筑现场施工中,预制构件存放不合理可能被损坏。一些施工企业在施工现场管理方面,需制定全面的规章制度规范人员管理,导致构件监管不力。或者为了施工顺利进行,在施工前期生产了大量预制构件,在长期现场存放下,构件会被腐蚀而性能受损,严重影响到工程施工质量。
4.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
4.1构件性能与构件运输
构件性能方面,依据我国建筑设计规范,对预制装配建筑构件有着严格要求,主要涉及到了构件尺寸误差、连接处裂缝控制等问题,且构件在使用中要保持弹性受力状态,不可出现塑性破坏问题。特别是要严格控制构件尺寸,如果存在超标问题,则证明该构件是不合格的。同时,构件防水抗渗性能也要符合设计要求,严格按照设计使用年限对构件连接处进行防水防渗处理。最后要严格控制构件质量,确保在施工中和建筑使用中稳定性良好,能够有效抵御地震灾害等,避免失稳或者被破坏[4]。
同时还要做好构件运输工作,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构件是在施工前定制的,依据施工图纸在工厂生产制造的。构件的外形、尺寸有其独特性,如果在运输中保护不当出现损坏,则无法满足施工使用要求,会加大工程成本、延误施工进度。因此要采取全方位措施,确保构件能够安全平稳运送到施工现场。其中为避免运输过程中构件倾覆、掉落,需要对其进行固定与加固。最后,构件运输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除了运输中要采取固定措施外,还要事先勘察好工厂与施工现场间路线,降低运输风险,确保构件可以按时、无损到达装配施工现场。
4.2装配式构件吊装
构件吊装一般有两种,即干系统和湿系统。湿系统吊装安装中,先安装好预制构件,再提升预制柱、预制梁和阳台等,然后浇筑混凝土、安装电气设备,最后进行建筑物灌浆。干系统吊装中,其引导下预制装配式施工工序为,建筑墙体预留锚筋且插入叠合现浇层,然后浇筑楼板,楼板会与建筑连接,上半部分需全现浇,而下半部分则采取铁件来连接,且铁件需与建筑下半部分间预留一定间隙,以增强建筑抗震性能。
4.3预制内剪力墙施工技术
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中,为提升建筑工程抗震性能和施工质量,需要有效处理各预制构件间连接。对此可采用螺栓来连接,以保证构架之间连接精度较高。同时,预制构件安装作业中,此层板中需预留部分插筋,并伸入内墙预制板螺栓孔。安装预制构件过程中,先在螺栓孔中灌入足够的水泥浆液,然后使用螺栓有效固定连接剪力墙和其它构件,从而形成整体。此外,预制构件施工作业中,整体结构的中心处需设置剪力墙与螺栓连接,以便利后续施工作业的开展,剪力墙结构的稳定性、可靠性也可有效提升[5]。
4.4预制叠合板安装施工技术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中,预制叠合板安装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形式,在施工中应对其重视起来。首先在安装中,叠合板与作业层间相距300mm,且全面调整、定位好安装叠合板的方向,最大程度上避免其安装误差。此外在安装预制吊板过程中,要加强对叠合板保护,尽量停稳慢放避免产生碰撞浪费材料。可以采取模数化吊装方式,以保证吊装安装紧密性良好。安装过程中,要在底部设置一些支架加以稳定、固定,完成吊装施工后拆除临时支架。如果是安装双层结构,则需要结合施工实际情况设置双层支架,完成上层叠合楼板结构施工后,即可浇筑混凝土,放置一定时间全面检测其强度,达到70%以上后,才可全面拆除下层支架,以保证施工质量。
4.5预制窗体施工技术
预制窗体施工中,可以采用螺栓、吊耳连接窗体上预留的螺母。连接中,窗体与作业面之间需间隔300mm的距离,结合相应位置全面连接窗体构件。但在实际连接中,要全面调整窗体方向,确保窗体螺栓可以顺利插入墙板孔内,确保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
5.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策略
5.1混凝土构件浇筑
在进行混凝土构件浇筑前,施工技术人员需对与构件相关模具质量仔细检查,确保质量达标。然后检查构件中的钢筋成品,对合格的成品涂刷隔离剂,并进行构件浇筑。浇筑作业要保证全面、均匀,观测浇筑的构件,一旦发现存在形变就要及时补救。完成浇筑作业后,将构件表面平整好,做好褪毛操作,并用蒸汽有效维护、保养。
5.2振捣前固定预埋构件
墙板混凝土作业中,在振捣作业前需将接线盒设置在合适的位置,以固定好接线盒,同时生产可以使用的接线盒,其后面添加铁丝,振捣前就可将接线盒绑在相应位置。做好固定工作,才能避免振捣中接线盒的移位问题。对于预埋水电管线操作中后脱落问题,则要在振捣前进行充分检查,并在振捣中实时观察,完成振捣作业后还要复查,以降低预埋管线脱落的几率,保证产品质量。
5.3科学利用辅助工具设备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合理利用一下辅助工具设备,更有助于保障工程施工质量。第一是L型吊具,在转角板安装过程中,对于可能会出现的折断问题,可以选择在安装中应用L型吊具,由吊具成大转角板承受的所有压力,以保护转角板不受损坏。第二,就是平板护角的使用,可以结合预制构件厚度、规格,选择合适的橡胶材质护角和塑料套角,在吊装、运输中更好地保护四个边角。第三是在运输预制构件中,要选择合适的运输技巧,将构件损坏控制在一定范围。
5.4有效控制叠合板应用流程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对于叠合板断裂问题,要尽量控制好其跨度大小,减少施工中会产生的应力损伤,对叠合板跨度的控制中,需有效分析相应板的挠度,在该要求下合理布置,避免之后吊装中被损坏,不断提高吊装稳定性。此外,还要严格把关吊装作业,加强对脱落问题的防范,采取吊装桁架筋方式处理好,保证施工操作到位。
此外施工企业应重视对施工人员的培训,使其了解掌握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操作规范、相关技能等,以规范整个施工过程,提高实际施工质量水平。
结束语:
建筑工业化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可持续发展重要内容。采用预制装配式施工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形成流水化施工方式下。因此也要相应地创新施工理念、优化技术工艺、加强质量安全控制,促使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实现标准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健.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3):623.
[2]刘超雨.关于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分析[J].建筑与装饰,2020,(5):138,143.
[3]王乐朝.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技术现状与问题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1):831.
[4]李晨龙.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环球市场,2019,(31):321.
[5]王明阳.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措施分析及研究[J].中国房地产业,2019,(2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