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施工中钢筋混凝土加固技术分析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2月6期   作者:翁振华
[导读] 钢筋混凝土施工加固技术作为土木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要:钢筋混凝土施工加固技术作为土木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土木工程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同时,随着人们对于房屋抗震性能的重视,这就要求建筑施工团队在施工中能够针对钢筋混凝土加固技术进行细致分析,从而有效提高房屋建筑稳定性。另外,钢筋混凝土加固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需要建筑团队为其提供较为先进的实际施工案例,从而有效促进当前建筑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钢筋混凝土加固;技术分析
         为了有效改善当前钢筋混凝土加固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这就要求建筑施工团队能够针对钢筋混凝土加固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制订合理地改进方案,有效提高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混凝土钢筋加固技术的不完善,不仅会给建筑的美观和正常使用带来一定的问题,同时会给建筑安全带来一定的隐患。故而,对这一施工技术进行有效完善也是当前土木工程施工的要求。通过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加固,使得建筑物能够满足国家的要求,从而有效提高建筑的稳定性,下面将针对土木工程施工中钢筋混凝土加固技术展开分析。
1.提高承载力的加固方法
1.1.加大截面法
         在对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加固时,建筑施工团队首先应当注意对其承载力的加固。在加大承载力这一过程中,加大截面法是其中较为常见的方法之一。所谓的加大截面法就是在原来的混凝土结构表面增加钢筋混凝土层,从而增大混凝土面积,有效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加大截面积,能够有效改善节点核心区域的性质,同时能够有效提高节点核心区的承载力和极限强度。在使用这一方法对钢筋混凝土进行加固时,建筑施工团队应当清楚认识到,由于新旧混凝土在受力过程中所受到的应力较为复杂,这就导致界面可能会被过早破坏,从而对加固效果产生不良影响。针对这一情况,施工团队可以在界面交接处采用植筋技术,从而有效提高新旧混凝土的共同工作性能。相较于传统的加大截面法,这一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混凝土柱的极限承载力和延性性能等,从而有效提高房屋建筑的稳定性,有效提高工程质量。
1.2.柱间增设抗震墙
         除了加大截面这一加固方式,施工团队还可以通过在柱间增设抗震墙改善工程质量。通过增设抗震墙使得房屋结构的刚度能够有效提高,从而有效提高了工程质量。同时,抗震墙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柱的轴压比和配筋达不到规范要求的问题,从而有效确保工程质量。但是,在柱间增设整片的抗震墙,会导致混凝土结构的延性较差,从而导致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较差,在地震中,墙体会开裂,从而导致房屋建筑刚度降低,不利于居民的生命安全的保证。除了使用抗震墙,建筑施工团队还可以使用在柱间增设抗震加固结构的方式,从而有效提高建筑稳定性,有效提高工程质量。
1.3.柱间增设钢支撑
         柱间增设钢支撑就是在梁柱间设置钢支撑,从而提高整个结构体系的水平抗剪能力,同时,增强结构的侧向刚度。这一方法的使用相较于其他加固方法而言,效果更为明显,对于房屋建筑的刚度和强度的提高则稍显逊色。钢支撑自身具有的良好的延性,使得这一方法对于建筑本身延性的削弱效果较小。通过对不同钢支撑结构的研究可以得出,钢支撑能够有效提高结构的水平承载力和抗侧刚度,同时对建筑的变形和耗能能力都有着一定的改善。相较于抗震墙,钢支撑的受力状态更为明显。其轴力会对周边混凝土构件产生较大的集中力,从而会导致混凝土结构产生部分损伤,不利于建筑耐久度的提供。除此之外,由于钢支撑的连接较为困难,这就导致这一方法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2.提高延性的加固方法
2.1.外包钢法
         除了对于混凝土结构承载力的提高,建筑团队还应当注意对于其延性的提高。外包钢加固法作为提高建筑物延性较为常用的方法之一,对于建筑物延性的提供有着较为显著的作用。

所谓的外包钢加固法就是在钢筋混凝土柱之外包裹一层型钢或钢板,从而在不增大构件截面积的情况下有效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这一方法的使用能够大幅度提高构件的抗压性能和抗剪性能,从而有效提高了房屋建筑的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不能增大构件截面积的情况下,从而实现对建筑承载力、延性和刚度的提高。外包钢加固法根据施工技术的差异又可以分为干式外包钢加固法和湿式外包钢加固法两种,干式外包钢加固不能确保钢构件与原混凝土柱良好结合,共同工作,湿式外包钢加固法通过在外包钢和原混凝土柱之间填充乳胶水泥等粘性材料,从而使得外包钢与原混凝土柱能够共同工作,从而有效提高核心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相较于钢筋混凝土,有外包钢加固的混凝土柱的延性更好,能够有效提高建筑的强度,同时能够更好的吸收地震能量,有效提高了房屋建筑的抗震能力。
2.2.粘钢加固法
         粘钢加固法是采用建筑结构粘贴剂将钢板或钢部件粘贴在混凝土柱表面,从而使得钢制构件与原混凝土柱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使其能够共同工作,有效提高建筑物的性能。钢筋混凝土构件在粘贴钢板后,其结合部分可以用粘钢替代,从而有效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和变形能力。但是,在用这一方法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加固时,建筑施工团队应当清楚认识到这一方法使用的弊端,粘钢法对于结构的刚度提高较小,这就导致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得不到很大的提升。在混凝土结构由于承载力不能满足建筑要求而产生变形或裂缝时,建筑施工团队可以使用粘钢法对结构进行加固,从而使得其承载力能够满足建筑使用要求。由于粘钢法在具体使用中会受到结构胶层的厚度、混凝土的强度和钢板的用量等因素的影响,这就导致这一方法不能被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施工中。
2.3.外粘纤维聚合物加固法
         除了上述几种方法,建筑团队还可以使用外粘纤维聚合物加固法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加固。外粘纤维聚合物时通过将纤维材料采用高性能的环氧类结构胶粘贴于混凝土柱上,从而对建筑结构进行一定的加固。由于纤维材料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这就使得建筑施工团队通过在原混凝土柱上粘贴纤维聚合物能够有效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抗弯、抗剪和抗扭性,从而对结构起到一定的加固作用。相较于粘钢法,碳纤维加固能够被应用于更多的加固面,这就有效降低了客观因素对于施工的影响,同时,这一方法能够有效避免恶劣环境对于施工技术的影响。纤维相较于钢板有着更强的抗腐蚀性和抗疲劳性能,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建筑的耐久度。通过对纤维对混凝土柱的加固机理和对其承载力及屈服应力应变过程的分析,能够使得建筑施工团队针对不同的建筑情况设计不同的加固方案,从而有效改善房屋性能。
2.4.预应力加固法
         所谓的预应力加固法是指采用高强度的钢筋或钢材料对混凝土柱施加预应力,从而对混凝土柱的受力状况进行一定的改善,从而有效调整混凝土结构的性能。这一方法对比其他几种方法来说,能够最大程度的保存原有的房屋建筑建构。在不改变使用空间的情况下,实现对于原混凝土柱内部内力分步的改变,从而有效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这一方法的使用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裂能力。
3.总结
         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作为当前土木工程施工中研究的重点,对于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提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不同加固方法的研究分析,使得建筑施工团队在施工中能够根据施工情况的差异选择不同的加固方式,从而有效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降低地震给居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损失,有效促进土木工程施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亚南.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加固设计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2):111-112. 1673-9957.2019.02.059.
[2]于小龙.浅谈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4):2578.
[3]王冬.浅析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的意义与方法[J].建材与装饰,2018,(50):31-32. 1673-0038.2018.50.0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