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昌市环境安全既进入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也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又到了解决环境安全突出问题的窗口期,日益突出的环境安全隐患已经不仅仅是环境问题,而是民生问题,分析成因,找准对策,多管齐下,多措并举,时刻绷紧防范环境风险这根弦,全面提升全市突发环境事件应对水平,有效防范和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环境安全。
关键词:环境安全 防范化解
近年来,金昌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高度重视环境安全,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各类突发环境事件,截止目前,全市未发生过突发环境事件,成绩令人欣喜。但与当前环境安全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差距和问题。
一、环境安全现状
从整体上看,金昌市环境安全同全国、全省一样,既进入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也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又到了解决环境安全突出问题的窗口期,日益突出的环境安全隐患已经不仅仅是环境问题,而是民生问题,如果处置不当还会引发严重的社会稳定问题。
(一)安全事故、交通运输是现阶段主要环境风险诱因。
2013至2018年全市辖区内共发生9起次生突发环境事件,其中,因交通运输危化品发生交通事故导致次生突发环境事件共5起,占事件总数55%;由安全生产事故导致次生突发环境4起,占事件总数44%。(2014年“1.3”金武公路22公里处液碱罐车发生追尾事故;2014年“4.14”金昌市天都化工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管道设备损坏硫酸渗漏事故;2014年“4.14”连霍高速甲醇罐车发生泄漏事故;2015年“6.20”金川区河雅路与新华路交叉路口交通追尾导致液碱泄露事故;2016年“1.28”金川区河雅路金川公司5号门岗前交通追尾导致液碱泄露事故;2016年“7.05”省道212线151公里处硫酸罐车阀门破损硫酸泄漏事故;2017年“12.31”金川集团公司镍冶炼厂三车间萃取厂房发生火灾事故;2018年“7.12”金泥集团干法二厂电石渣库库顶爆炸事故;2018年“10.5”金川集团公司热电公司热电一车间大修作业烟气熏呛事故。)
(二)环境权益诉求易诱发群体事件。
随着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要求日益增高,环境权益诉求得不到满足疏导不力也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2013-2018年金昌市生态环境局共收到群众各类信访投诉案件1335件。(2013年共收到各类信访投诉件153件;2014年共收到各类信访投诉件325件;2015年共收到各类信访投诉件173件;2016年共收到各类信访投诉件279件;2017年共收到各类信访投诉件206件;2018?年共收到各类信访投诉件219件。以上投诉均已全部办结,办结率达100%。)
(三)布局性生态环境风险问题突出。
市区与河西堡镇结构性污染突出,严重影响人口集中居住区等环境敏感区域的生态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2018年群众环境信访投诉件中金川公司相关问题投诉69件,占总件数的31.5%、瓮福公司相关问题投诉24件,占总件数的11%。布局性环境风险是既往数十年因产业布局不合理累积造成的,短时间内无法彻底解决,只能通过居民搬迁、企业入园,不断加强环境安全防范、调整产业结构等逐步补救。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相适应。一些干部与部分企业对生态环境安全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工作落实上存在“侥幸”思想,没有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的要求。
二是急需提升区域、流域环境风险管控水平。
截止目前,全市行政区域突发性环境事件风险评估、重点流域评估工作尚未开展,水环境应急管理和环境风险防控能力不强。
三是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能力严重不足,环境应急抢险救援队伍及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库亟待建设加强等。
三、防范化解措施
(一)提高认识。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从思想上筑牢风险防控的防线,居安思危,时刻绷紧防范环境风险这根弦,全面提升全市突发环境事件应对水平,有效防范和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环境安全。
(二)夯实基础。一是尽快开展全市行政区域突发性环境事件风险评估、重点流域评估等工作,摸清环境风险底数,绘制行政区域突发环境事件地图集,实现区域环境风险可视化表征,形成全市重点水环境风险评估报告,为水环境应急管理及风险防控工程提供技术支持,切实增强环境风险管控水平和水环境应急管理和环境风险防控能力。二是把维护群众环境合法权益作为解决矛盾纠纷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环境信访案件为抓手,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基本原则,加强信息沟通和部门协调,对个别环境信访投诉案件或有引起群体事件的,及时向上级汇报和协调县区政府、相关部门进行处理,做到依法依规处理环境信访投诉。
(三)主要措施。一是严把环评关,把环评作为防范环境风险的第一道防线。要把好环境准入门槛,对新上项目一律从严审批,注重从源头上防控污染,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助推发展质量和效率的提升。二是针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加大环境隐患排查力度,严格督促企业落实环境安全主体责任。每年制定下发环境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方案、排查计划,要求生态环境部门按照“属地管理、企业负责、预防为主、综合整治”的原则,分批次、层次对全市工业企业进行全面排查,严格督促企业落实环境安全主体责任,要求企业积极开展环境安全隐患自查,落实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做好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同时开展环境风险评估和环境应急预案编制工作。三是坚持问题导向,扎实推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整治。对涉及祁连山保护区生态环境、两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省级环保督察反馈、“绿盾”自然保护区专项行动和党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所涉及问题进行全面的复查复核和“回头看”,特别是两轮中央环保督查和省级环保督查期间信访投诉案件要逐件核查,全面摸排。四是开展全市应急资源调查工作,摸清我市环境应急物资底数,掌握实际情况,建立相关数据库,夯实工作基础,充分整合利用各方资源,推进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五是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科普宣传和教育培训工作,广泛宣传环境污染事件的预防与避险常识,提高公众的防范能力,有效防范和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全面提升全市突发环境事件应对能力。
备注:以上所涉及所有数据均截止为2018年。
结语
综上,由于污染的累积程度已经很高,仅仅针对污染的治理,但不改变制度架构,其效果将非常有限。而从长远来说,必须要改变增长方式以及支撑这种增长方式的发展观念才是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的方式。
参考文献
[1]包颉,侯建明.外商直接投资与上海环境问题的实证研究[J].科技与管理,2010,02:15-19.
[2]王红,齐建国.全球化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J].经济纵横,2009,02:105-108.
[3]周冯琦,汤庆合,王利民.上海资源环境发展报告2014――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及创新[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4]曾秋红.浅谈城市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其治理对策[J].科教导刊(下旬).2017(02)
[5] 郭晓珂,史利涛.我国城市环境污染的现状及防治措施研究[J].科技與企业,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