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城市化建设任务的不断完善,以及群众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在当前的社会中,群众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逐渐提高。但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这一要求很难得到满足。因此在当前的建筑行业,进行高层建筑施工,就成为行业人员重点关注的一种行业发展模式。然而在高层建筑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建筑本身具备较强的不稳定性以及较多的影响因素,所以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形成质量问题。在此过程中应用后浇带的施工技术对其进行巩固,能够有效的避免安全问题的产生。基于此,本文将对如何在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用后浇带施工技术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层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应用
1后浇带技术的使用原则
1.1后浇带技术施工时期的距离问题
后浇带技术在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对距离问题有着较高的要求,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其一,需要控制相邻的施工部位之间距离;其二,需要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控制施工宽度,确保可以满足施工中的各种需求;其三,在施工过程中应保证梁板受力钢筋处于一种畅通的装填,不会在工作中出现纠缠到一块的情况,为后续施工提供保障;其四,在合适位置设置小斜缝,并且应当控制斜缝的大小,使之满足后浇带梁板和建筑项目施工之间的一些需求。
1.2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受力问题
后浇带建筑位置需要高度重视受力较小的建筑结构,其中包括建筑物的梁板位置和弯点附近的实际情况,在开展后浇带施工的时候比较容易产生断面问题,要想降低断面造成的影响,就需要选择合理的措施来开展加固工作,最终避免产生直缝的情况。
2后浇带施工技术在项目中的应用
2.1后浇带的平面布置技术
在开展后浇带的平面布置工作过程中,施工人员一定要坚持一个明确的施工原则,那就是:抗防兼备,以防为主。总体来说,在开展相关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将后浇带的平面设计在结构内力相对较小的地方。比如地下室的形体变化交接处,以此来对整体建筑的结构形成稳固作用。
其次,针对于较高楼层的高层建筑来说,在为其设计后浇带的平面时,施工人员需要对降低温差进行合理的计算,并需要在能够控制收缩应力范围的基础上,对位置进行合理的设计。
第三,在进行后浇带平面布置工作时,施工人员应保证后浇带之间的间距能够稳定在均匀的距离上,并能够以矩形的结构进行布置。通常情况下,高层建筑的后浇带间距应为30米到40米之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对结构的稳固性造成影响。
最后,在进行平面设计时,施工人员需要对后浇带的宽度进行调整,保证其能够在700~1000毫米的范围之内,以此对整体的施工质量形成稳定保障。
2.2后浇带的支撑体系构建
在为高层建筑进行后浇带施工的过程中,为后浇带进行合理的模板设计以及支撑保护是保障整体工程稳定推进的关键性条件。
但是,在对模板体系以及支撑体系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施工人员们应该结合具体的施工情况,选择不同的支撑模式。一般情况下,施工人员可以应用上下可调支撑体系,对后浇带进行支撑,强化整体结构的受力以及承载力,从而保证梁板不会由于过高的压力而出现裂缝,造成质量事故以及安全事故。
其次,在开展后浇带支撑体系构建工作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应注意以下4点注意事项:第一,在摆放后浇带时,施工人员应注意在其两侧保留一定的受荷支撑,并将其控制在两排以上,将间距控制在一米以下;第二,在后浇带施工中,施工人员需要事先对结构梁进行断开,所以在此过程中结构梁会形成悬臂,失去支撑力,因此施工人员应对其进行早支撑调整,以此对结构的稳定性形成保护;第三,在后浇带施工中,施工人员应在水平的方向上加设拉结设备,以此对结构形成稳固,对后浇带形成质量保障;最后,在后浇带施工中,施工人员一定要严格按照图纸以及图纸中的要求对施工现场的轴线进行定位,并在确保无误后开展安装工作,保证后浇带模板之间不会形成缝隙,能够形成牢固的体系支撑。
2.3后浇带的钢筋处理技术
一般情况下,在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的过程中,钢筋的接触质量以及接触规范性会对整体的工程质量形成直接的影响。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该注意,一定要严格地遵守以下几点需求:第一,在后浇带施工过程中,梁板会形成较高的受力,所以施工人员应对受力的钢筋进行调整,必要时可以对其进行断开性处理。同时,在此过程中,针对于筏板部分的钢筋,施工人员应保证其能够处于贯通性的状态;第二,在后浇带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应用焊接性的施工技术对主要受力的钢筋进行链接,并保证,在进行钢筋连接的过程中,加筋情况不高于原本钢筋的30%;第三,在后浇带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通过钢筋绑扎的方式对后浇带周围的混凝土垫块进行稳定,以此强化钢筋的稳固性以及保护程度;最后,在后浇带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应保证钢筋绑扎工作与钢筋附加工作同时进行。
2.4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技术
在开展后浇带施工任务的过程中,混凝土浇筑是其中的关键性环节之一,会对整体工程的质量造成直接的影响。在开展后浇带混凝土施工时,与普通的混凝土施工技术之间并没有较为明显的区别:都是先进行混凝土搅拌,然后进行混凝土浇筑,最后进行混凝土凝固以及养护。但是相较于普通的混凝土施工来说,后浇带混凝土施工中存在着几点较为特殊的需求:第一,在进行混凝土浇筑工作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应为混凝土的强度块进行适当的设计,并为其预留出合理的空位,以保证其能够在凝固的过程中形成补偿性收缩,强化工程稳固性;第二,在开展浇筑工作时,施工人员应对现场的施工环境进行了解,做好清洁工作。同时,在此环节,施工人员还需要对施工表面进行润湿处理,保证其表层能够处于24小时以上的水浸状态;第三,在具体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应注意,一定要进行分层性的振捣,并需要对振捣的力度进行合理的控制,以此对工程效果形成保障。
结论
综上所述,在高层建筑工程开展的过程中,应用后浇带的施工技术对建筑工程进行操作能够有效强化建筑結构的连接性以及稳固性,对整体工程的质量以及人员的安全形成稳定的保护。因此,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就需要对后浇带施工技术形成高度关注,并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以及规范,对后浇带工作进行落实,并做好后续的保养工作,以此确定整体的施工质量,推动建筑工程行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裴志强.后浇带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20(14):23-24.
[2]成晓勇.高层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J].建材与装饰,2020(14):39-40.
[3]张卫鸿.高层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J].建筑技术开发,2019,46(22):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