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软弱地基即软土地基,其施工十分重要,处理技术、处理效果会直接影响到市政工程的施工质量、使用年限等各个方面。必须高度重视对软基的处理,合理选择工艺流程,根据不同的软基土质结构采用不同的施工处理技术至关重要。必须要对软基条件、施工要求及施工处理技术进行科学严谨的分析、研究,不断创新、完善软基施工技术,提高软土地基的处理能力,才能保证软土地基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市政工程;软弱地基;处理方法
前言:我国幅员辽阔,由于各地的地质条件的不同,因此,软土地基也各有不同的性质。必须要做好软土地基的处理工作,科学合理制定软基处理方案,精确严格地分析研究,正确运用施工技术,增强软基的强度,提高软基使用稳定性,提高软土地基的抗液化能力、抗剪能力以及承载能力,从而确保软土地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保证满足市政道路工程建设施工对软土地基的要求、标准,保障市政工程的使用安全使用年限。
1软土地基施工处理特征概述
其一,在软地基当中拥有很高的含水量。一般来说,在很多山区存在着软土地基。对比普通的土质地基而言,在含水量方面与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对于软地基当中的含水量而言,可谓非常充足。然而,缺点是软土地基的渗水能力不佳,虽然含水量已经超过了75%。通常来说,假如在软土层的含水量比重较为固定的时候,此时土壤相应的流动性会随之提高,所以,加大针对地基的巩固处理力度非常关键。不过,市政道路工程项目的施工属于一项漫长且艰巨的工程任务。需要注意的是,实施软土地基处理的过程当中,需要运用合适的方式予以加固处理。如此,可以有效提高软土地基的稳定性,发挥出道路工程施工的良好作用。
其二,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存在着显著的压缩特征。笔者通过查阅大量的相关研究论著与文献之后,从中可知,软土地基自身的特征和其后续的施工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例如,处在施工阶段的时候,应该运用科学的方式,完成对软土地基加固处理的任务。进行具体施工的过程当中,需要充分发挥出压排水原理的功能,及时排除土壤内剩余的水分。依靠此种措施,能够保证土壤的稳定。不过,在实践操作的过程当中可能碰到很多不同类型的难题。例如,假如应用此方式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由于被挤压之后,软土地基内存在的黏土依然无法保证牢固,便为道路工程施工工作埋下了很多的安全隐患,影响到施工工作的正常实施,导致最终的工程质量无法满足相关要求。
其三,在渗透能力方面较为薄弱。进行具体施工的时候,如果软土地基内的沙土与黏土比重太高,并且有关施工人员的处理工作不到位,将缩减软土地基内黏土固化需要的时间,一方面,让软土凝固花费的时间变得更久,给予气泡形成充足的时间。但是,由于气泡数量过多,易于导致排水通道出现堵塞的情况,阻碍道路工程施工工作的有序开展。
2市政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原则
2.1根据市政工程的性质选择处理技术
市政工程施工中不同等级的道路使用的性质会有不同,对施工有不同的要求。因此,要按照道路设计标准、规范、要求选择相符合的施工技术进行软基施工。应根据软基施工现场施工环境、所用材料、质量及施工机具的数量、性能等因素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计划。合理安排各季节的施工,充分考虑各个工序之间的协调配合。软土地基的处理应按照严格的施工标准进行把控,地基沉降完全结束后,地基的均匀沉降等级应达到规定标和规范要求。施工人员要高度重视软基处理,正确选择、掌握施工技术,严格遵循施工程序,执行标准、规范精心施工,保证软基处理质量。
2.2根据土质条件选择处理技术
软基由于其土的类型、性质各有不同,施工中所采用的处理方式、方法也有所不同。所以施工技术人员要加大实地勘测力度,应结合施工现场的土质特点、条件,认真研究,因地制宜的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施工方案,选择合理、经济,完善的软基处理施工技术。施工人员要对软土的性质及其特点有足够的了解,必须应用合理的、有针对性的施工技术和处理方法,对软土地基进行施工处理。
施工中要高度重视,保证软基处理的施工质量,为后面的施工打好基础。
2.3根据施工环境选择处理技术
市政工程建设中,周边环境,周围的建筑物,都是影响道路施工的因素。因此,要充分考虑到各种环境因素对施工的影响。要加大施工实地的勘测力度,选择合理的施工技术、方法进行施工。可以先选择一块实验区进行施工,根据结果分析是否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如施工质量能够得到保证,可开展大范围的施工,如出现问题,要及时进行调整。对多种复杂因素作用的施工环境,应使用多种施工技术、方法进行。软基严重的地方应以消除沉降和控制路堤稳定为原则,处理施工中应加强路基的沉降和水平位移观测,保证工后沉降符合要求,保证软基施工质量。
3市政道路施工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3.1换填法施工技术
换填法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顾名思义,就是利用符合要求的土质、稳定的施工材料替换强度较弱的软土层。是市政工程软基处理施工中使用比较多的一种软基处理方法。首先利用机械设备或者是人工挖除软土地基下部一定位置的软土层,把软土层、杂土、腐殖土等清除干净后,将稳定性好、硬度较大符合质量标准的砂石、碎石、素土、灰土、矿渣等施工材料分层充填,厚度一般在20-30cm,不同的填充材料不得填在同一层中,并进行夯实,检查合格后方能进行下一层填充。
3.2强夯法施工技术
强夯加固技术在应用特点上具备成本低、适用性广、效果明显的特点,比较适用于软土层范围大、工期短的市政道路施工中应用,基本上可以达到较好的加固效果。应用过程中,要求施工人员应该按照借助重锤强大冲击力的方法原则,实现对软土地基原有主体结构的破坏作用,确保夯实期间可以促使周围土体不断被挤压,进而形成稳定性较高的土层结构[1]。其中,在夯击力度的控制方面,建议施工人员应该根据施工区域的软土压缩需求以及工程需求进行适当整改。值得注意的是,该技术在软土地基土层适用范围方面存在明确规定,如适用于土层在10m以下的软土地基结构当中。如果地基结构中所掺杂的淤泥层、杂质层等超过规定标准,该项加固技术在应用效果方面就很难达到预期。
3.3表层排水技术
软土地集中的含水量相对较大,而且地下水位也比较高,因此可以采取表层排水基础,这样能提高软土地基的稳定性,从而有效增强地基的强度以及总体性能。在运用表层排水技术之前要进行沙层的铺垫,如果含水量比较大,那么土层会比较薄,而砂垫层具有一定的排水能力。因此砂垫层的重要作用是承担排水的职能,可以有效减少填土内部的水量,为施工创造一定的条件,如果软土地基内的基层杂质多、土质分布不均匀,会造成局部的沉降,要采取敷垫材料的办法,通过敷垫一些材料来借助于抗剪力和抗拉力来解决沉降的现象,全面提高整个地基的承载能力,确保施工能有序地开展。
3.4 排水固化技术
在进行软土地基处理时也可以采取排水固化技术,这种技术是指在施工之前进行前期的地质勘探,然后进行地基的预压处理,从而为整个排水固化技术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础,然后要在地基上建立一个垂直的排水柱,从而保证软土地基的抗剪力。一般工程会采取单独的排水固结法,也会与其他方式一同进行。这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如果工程量比较大,需要配备相关的专业设备以及更多的工作人员,从而全面推进道路施工的正常有序开展。
4结语
市政工程软土地基施工中,软基施工处理技术对路基质量及工程整体建设质量有很大的影响。施工单位一定要重视软土地基施工,掌握好软基处理的施工技术、处理方法,加强管理和控制,保证软土地基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赵晓冰.刍议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市政路桥工程施工中应用[J].门窗,2014(04):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