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测验误差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2月6期   作者:达娃普赤
[导读] 水文测验工作是一切水文资料积累与分析的基础,

         摘要:水文测验工作是一切水文资料积累与分析的基础,长期有效的水文测验能够帮助相关部门建立起水文检测数据库,能够对未来的水文工作提供巨大的帮助,具有可靠稳定且时效性较强的水文资料才能够实现对特定区域的水文特征的研究与分析,从而通过现有的水文资料来推断该地区下一阶段的水文情况,稳定可靠且时效性较强的水文资料能够很好地服务于水文工作。在水文测验过程,要不断总结有效的技术措施,从而不断加强管理,有效的提高测验能力,进一步保证水文测验工作质量,具体实践分析如下。
         关键词:水文测验误差;成因;对策
         1水文测验误差的分析
         1.1水流速度与测试实验流量之间的误差
         如果仍然使用普通方法和相对普通的流速测试仪器,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的误差,而起主要在以下的维度呈现。第一,在针对较大的水层且间隔较大情况下,一旦水层的速度产生偏差,垂线不足且时长不足的情况下,会导致各个不同的水层之间测算出现偏差,引发误差的现象。其次,针对较为普通的流量展开测速的过程中,常见的引发误差的原因,是由于率定失误引发的,一旦出现垂线设定数量不足,就会造成较大的误差。通常情况下,如果测速垂线数量较少,且进行测试低点设置的话,这样在计算平均测验数值的时候就会形成误差。第三,一旦断面水量出现变化,也会引发不同程度上的偏差。第四,如果测量水流速度垂线不同,且测层和观测时间都不同的话,这样计算同一时间段内的水流速度也就会出现误差。
         1.2人为因素误差
         尽管近年来我国发展的速度非常迅猛,但是也对自然环境产生了不同程度上的破坏,尤其是部分区域,一味急功近利地展开对经济的发展,却忽略了自身对自然环境二次伤害。同时,对水文测验而言如果被测试的水资源污染情况相对较为严重,也会造成就水文测验结果的重大偏差。而对测试的技术人员而言,这一点现象尤为突出,其无法决定被测的水质情况,测验的工作难度在无形中被放大,结果也不稳定。所以,在实际测算的过程中应当做到积极主动地分析水质情况,根据不同的需求展开多角度、多环节的测量,运用好包括多媒体等在内的信息化技术,不仅切实解决这一不足,还能更好提升结果的准确性。
         1.3方法误差
         在排除外界干扰与人为因素的情况下,方法误差是导致水文测验结果不准确的主要原因。水文测验区别于其他的建筑测验的过程,其流程相对较长且依赖于对流量、水位的瞬间观察,因此必须建立在长时间的不间断的观测下。所以,显而易见为了获得更为准确的回复与数据,就需要进行不止一次的监控与观察,针对采集到的不同的信息数据,在排除干扰的情况下,取其平均值以此来推断水文测试的最终反馈结果。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水文测试的难度相对较大,所以也会对其观测的环境做出一定的要求,其环境必须要充分的适应,如果环境相对较为恶劣甚至会对测量的设备造成负面影响,并最终连带测量结果的不准确。所以,工作人员也必须要有良好的综合能力与素质,才能做到广泛且适应性强的优化,达到最好的测量效果。而水文测试之中必不可少的即为模型,无论是传统测量工程中的模型,还是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数字模型,技术人员都需要在每一次测算后加以总结,确保模型能够更好地适应此次测算工作的推进,避免误差的出现。
         1.4模型误差
         针对当前水污染现象越发严重的现实情况,对待水处理的技术要求也越发提高,测验人员除了要将测算设备熟练掌握以外,还需要对现代化的科技力量,如信息化技术、超声波技术等熟练运用,以求最大程度上提升测试准确性。以目前的现有经验来看,不难发现计算技术的出现,使得水文报告已经完全告别了传统的纸质化时代,转而以数字化、信息化的方式呈现,因此就需求相关的职能人员对其展开系统性的学习,将系统的存储量升级改造,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测算的效率与准确性,为后续的水利水电工程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夯实基础。


         2水文测验误差的解决方法
         2.1人为问题对策
         如今在我国可持续化发展的战略过程之中,首要任务是将环保考虑在内,其次在考量经济发展的效益。正如前文中所提及,目前造成水文工作尤其是水文测验出现偏差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为污染。所以,在现代化的水文测验过程之中,除了基本的通识性水质测试的工作以外,还需要充分考察整个河流的实际情况,针对存在差异化污染的情况予以重视,确保使用最为有效、最为前沿的测试方法,运用于水文测试的过程之中。当前的水文测试技术人员,必须拥有全面的能力,不仅是对测量技术非常熟练,还需要根据需求学习一定的多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运用多元化、多方面的技术落实水文测验,确保水文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推动水文测试的工作最大程度上的完善。
         2.2自然问题对策
         尽管目前我国针对水文测算的工作相对较为成熟,但部分技术人员尤其是有一定的从业时长的人员,切忌直接采用经验主义的方式直接展开测算的相关工作,而是要充分考量该区域的实际情况,包括该区域的水温、湿度、降水量、海拔高度等关键性因素。国家对各个区域的水文测试标准不尽相同,技术人员要有针对性地设置标准为1.9±0.33。只有在前期准备工作上落实充分,才能最大程度上保证减少自然因素带来的影响,为后续的水利水电工程的推进建造,打下坚实而有力的基础,也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保证。
         2.3提高水文站网的服务功能
         由于水文测试的工作往往需要长时间的进行,因此需要对各项水文要素做到实时的监控,做到将其变化的情况做出分析与应对,通过系统性的分析和计算,将最终的数据记录用以预防灾害。所以,国家政府应当重视对水文站的建设工作,提升对水文基站的拨款数额,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要加强对相应工作人员的培训,使其能够最快掌握最新前沿的水文领域相关技术,准确调试水文测试的相关设备,以更高质量的态势落实水文测验工作。地方政府也要重视自己的水文工作有序开展,针对不同的区域、不同的条件情况,要有针对性地设置调整水文测验站,使其更能够适应自身需求来展开水文相关工作。针对国家统一开放的水文测验站的信息网站,要做到实时的更新,并开放不同区域工作人员的讨论,能够做到驱动不同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切实提升自己的能力。
         2.4其他对策
         尽管目前我国针对水文相关技术已经发展地相对较为完全,但其工作仍然无法完全脱离技术人员的对接,因此保证技术人员的能力水平,是确保水文观测工作质量的第一要义。而在实际测算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不同技术人员的测算结果存在较大误差的现象。此时就需要引入更多的技术人员,再次对同等条件下的水文情况展开测算,针对争议较小的结果可取平均值,而针对差异较大的情况则需要多次反复测算。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水文测试的准确度,并且推进水文测试工作可持续化进行。
         结束语
         总之,在有效的分析水文测验技术过程,要重视影响水文测验准确性的因素,要不断加强管理,积极引入先进的测验技术,以确保水文测验工作有效开展,从而不断提高工作水平,为相关研究以及管理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
         参考文献
         [1]兰莹弢.水文测验的常见问题与完善措施[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9,48(02):40-41.
         [2]王丰玮.大连市水文测验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J].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18(12):40-41+32.
         [3]韩伟.新时期水文测验面临的新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科技风,2018(26):186.
         [4]闫海波,郭树贤.浅谈水文测验所面临的新问题及其对策[J].科技视界,2017(12):2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