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超高层建筑一般是指建筑高度超过100米的建筑,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越来越多、土地供应越来越紧张、土地价格越来越昂贵,促使人们不断向高空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超高层建筑的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超高层建筑在中国得到了迅猛发展。本文主要探讨中国超高层建筑的现状、影响因素和未来发展。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影响因素;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率的不断提升,人口越来越多、土地供应越来越紧张、土地价格越来越昂贵,超高层建筑在我国发展非常迅速,总体上已经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其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1中国超高层建筑的现状
1.1数量非常多。结合高楼迷网站的数据和笔者日常详细统计,截止到2020年5月底,我国共有建成、封顶的200米以上的建筑1126栋,分布在全国80个城市,数量超过20栋的城市有19个,深圳市以130栋的数量排名全国第一和世界第一,全国排名前五名的城市是深圳、香港、上海、重庆、广州;我国有400米以上建筑22栋,300米以上建筑123栋,100米以上的超高层由于数量太多难以准确统计,国内最高建筑是632米上海中心。世界其余国家的200米以上超高层加起来不如我国多,世界200米以上高楼第二多的国家是美国,摩天都市纽约经历了一段时间沉寂以后,目前重新开始了大规模开发;国外超高层发展最快的是阿联酋,迪拜2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世界第二多、3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世界第一多。从数据可以看出我国超高层建筑发展迅猛,数量上领先于外国。
1.2大多分布在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从表1可以看出,4个一线城市200米以上超高层数量共有275栋,占全国总数的24.4%;15个新一线城市200米以上超高层数量共有403栋,占全国总数的35.8%;合计19个城市共占全国总数的60.2%,其余61个有200米以上超高层的城市拥有的数量只占全国总数的39.8%。这也说明经济越发达、人口数越多的城市越容易催生超高层建筑。
表1:主要城市200米以上超高层数量
1.3施工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超高层建筑结构高、工程量大、结构体系复杂,对建筑施工的要求非常高,我国研发、应用了一大批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例如深基坑施工技术、智能顶升钢平台施工技术、超高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钢结构施工技术、虚拟建造技术、智慧化的机电安装技术以及北斗卫星精确定位技术等,超高层建筑的施工基本都是由国内施工企业承建完成。很多国外的超高层地标,也是由中国施工企业承建或者参与施工,例如马来西亚最高楼452米吉隆坡标志塔、越南最高楼461米地标塔81、俄罗斯最高楼509米俄罗斯联邦大厦等地标项目。
2我国超高层建筑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2.1航空限高
国内大城市一般有民用机场,甚至有军用机场,机场的存在对超高层建筑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根据《民用航空法》、《民用机场管理条例》等规定,机场净空保护区范围主要是机场跑道向两端延伸20公里,向两侧延伸10公里的一个矩形范围,机场《净空一体化图》对于净空保护区内外建筑高度都做出了严格限制。国内受航空限高影响最严重的城市是石家庄,比较严重有武汉、深圳、广州、南宁等;很多地标建筑受到了航空限高影响,例如636米的武汉绿地中心受航空限高降低到了475米、660米深圳平安大厦降低到了592.5米、610米广州塔降低到了600米等。由于很多城市没有提前编制《净空一体化图》,很多超高层建筑在已经通过了行政部门审批、已经设计完成并且进行了主体建设的情况下,航空管理行政部门强制停止了建设,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例如广州金融城大量地标建设到120米后停止了施工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
2.2政策限高
政府相关政策影响着超高层建筑发展的走向。
一是《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的通知》。为了加强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坚定文化自信,延续城市文脉,体现城市精神,展现时代风貌,彰显中国特色,对超高层地标建筑提出了要求,主要内容是:一般不得新建500米以上建筑;严格限制新建250米以上建筑;各地新建100米以上建筑应充分论证、集中布局,严格执行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批制度,与城市规模、空间尺度相适宜,与消防救援能力相匹配;中小城市要严格控制新建超高层建筑,县城住宅要以多层为主。
二是《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标准旨在适应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要求,以高标准支撑和引导我国城市建设、工程建设高质量发展,主要内容是对居住街坊层级的住宅建筑高度进行了控制,不能超过26层80米。
三是《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超高层建筑的避难层设置提出了要求,建筑高度超过100米的公共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并应符合一些具体技术规定:比如两个避难层之间间隔层数、避难层的净面积等。超高层建筑避难层面积不计入容积率、不收土地出让金,也不核发产权、不计入公摊面积。由于避难层不能出售,且部分城市建设用地成本低等原因,建设单位仔细权衡经济效益,往往将建筑高度设置在100米以下。
3如何促进超高层建筑的发展分析
3.1积极解决航空限高问题
航空管理行政部门要根据每一个机场的障碍物限制面、飞行程序、运行最低标准、空中管制运行等控制要求,组织编制好所有机场的《净空一体化图》,明确控制范围和控制高度。同时对于位于城市中心、严重影响城市发展和机场自身发展需要的机场,各地政府要积极推进机场的选址、迁建工作,积极为机场迁建提供条件,搞好服务,新机场位置宜远离市区。
3.2积极出台政策,支持超高层建筑的合理发展
城市的无序蔓延会吞食永久基本农田,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政府宜划定所有城市的开发边界、优化城市空间开发格局、推进节约集约用地、适当提高城市容积率。政府可以积极出台政策,在满足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抗震设防、消防救援等要求的前提下,结合目前建筑行业结构技术、设计技术、施工技术、电梯机电设备技术等的现状,适当鼓励超高层建筑的建设,对超高层建筑的项目供地、容积率计算、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方面给予优惠。
3.3加强城市统一规划管理
规划是城市建设的蓝图和管理的依据,各地宜认真落实《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高标准编制修订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尤其是区域控制线详细规划,要对土地使用规划、功能结构、建筑布局、建筑效果进行合理论证和规划,应注重城市风貌、完善城市形态、提升城市品质,适当建设地标性建筑,对天际线进行整体规划,打造形态优美、整体感强的天际轮廓线,形成协调的空间格局。要防止千篇一律的“平头”百米新城现象出现。
4结语
超高层建筑对于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塑造城市风貌、打造形态优美天际线、缓解人口增长和土地稀缺矛盾等都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宜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合理支持超高层建筑的发展,防止出现一刀切的情况。
参考文献:
[1] 胡玉银.超高层建筑的起源、发展和未来[A]. 建筑施工,2006,28(11)
[2] 张希黔.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我国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A].施工技术,2018,47(6)
[3] 陈桐.超高层建筑发展趋势研究初探[D].北京: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