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化的应用探讨》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2月第6期   作者:刘帅帅
[导读]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国力、国际地位的持续提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国力、国际地位的持续提升,科技兴国逐渐成为各个行业普遍关注的重点,建筑工程管理领域也不例外,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逐渐成为工程管理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组成要素。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建筑行业信息化提出的定义,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包括信息技术、生产组织方式以及经营管理质量等多个方面的内容。通过科学管理,不但可以有效提升信息技术的整体应用水平,而且可以促进行业的多样化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
        引言
        随着全球信息化技术的突飞猛进,建筑工程管理也有了相应的创新和发展,建筑企业和有关部门一定要充分重视建筑工程的信息化管理建设,使其更好地为建筑工程服务,发挥自身更大的作用,为我国建筑行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如今互联网+逐渐成为时代主流,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建筑行业的重构,因此,实现建筑工程的信息化管理对于施工材料采购、数据处理、施工管理、建筑管理、资金管理等众多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并且其市场和前景都非常广阔。
        1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面临的问题
        1.1信息技术应用人员缺少专业性
        由于缺少专业人员的技术支持,信息技术的应用停滞在理论层面,严重制约着信息化建设发展。在建筑工程施工作业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停留在简单基础性工作层次,专业应用软件的技术匮乏导致信息技术在资金管理、施工技术研发、施工进度监管等方面的应用受到限制。
        1.2信息化水准明显提高
        在信息技术普遍应用的大环境下,若想要建筑单位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得一席之地,就需要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建筑项目的管理之中,这也是未来建筑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因此,愈来愈多的建筑单位在管理过程中借助于信息技术,以此来提升单位内部的信息化技术管理水平,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有一部分大型建筑单位已经开始创建企业内部网络并安装了信息管理系统,在提升文件共享速度的同时,运用不同种类的管理软件,明显提升管理效率,并且对于管理数据也能够更好的进行整理分析,显著增强了建筑单位的信息化水准。
        1.3施工现场管理不及时
        施工管理现场大多数都配置了监控设备保障施工质量,但是小规模的施工单位缺少监控配置。缺少监控设备的施工单位,难以实现对施工现场的有效管理,导致施工现场管理不及时、对施工潜藏的危险与质量问题不能及时发现,无法采取相应措施规避施工问题,造成人员伤亡与经济财产损失、施工返工、验收不合格等问题。
        2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化的应用
        2.1完善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
        在进行具体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时,政府监督管理部门及工程各方主体需组建专门的信息化管理机构,并搭建专门的信息化管理部门。在信息化管理设施的布设方面,则要从网络环境、设备提供等方面予以全面支持,即要形成高效率的网络传播环境,并布设计算机设备,同时要开发与本工程管理需求相适应的信息化集成管理系统,并在专业的管理软件的支持下,实现对管理系统的升级,确保管理系统能够更好地为工程建设服务。
        2.2加大网络信息技术应用,提高建筑项目施工管理水平
        网络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为了体现其价值,需要做好以下工作。首先,需要做好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这是由于目前国内管理人员在通信、计算机技术以及其他应用方面均存在较大的缺口,通过补足这个领域的缺口,可以有效提升管理的效果。在管理组织内部实施严格考核,经过考核后安排到具体工作岗位上,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在管理部门内部构建统一的信息平台,特别针对那些项目规模较大、参与人数众多的工程建设项目,需要做好信息化建设,避免采取传统管理模式,影响最终的信息化管理效果。再次,树立科学技术应用理念。实际上,许多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技术得不到广泛应用是受到了传统观念的阻碍与影响,因此只有树立良好的应用理念,才能够确保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落实效果。最后,不断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通过构建财务管理、工程招投标、单向应用软件,形成科学的软件与硬件管理体系,能够在管理中构建科学网络,促进管理的实际成果。
        2.3搭建统一化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建筑工程管理包括的内容非常多,如施工现场管理、多方协作管理、远程监控管理等内容,由于涉及管理范围较为广泛,且参与的主体较多,因此,需要建立统一化的信息化建筑工程管理平台,避免信息孤岛的现象出现,实现多部门协同合作与管理。第一,为了避免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出现信息不对称、信息孤岛的现象,需要做好整体规划,建立统一的基础数据库,并对组织、材料、供应商、分包商以及客户等进行相应的编码,方便统一管理的同时也能够为信息的共享奠定良好基础。与此同时,还需要将各个管理模块之间进行有机联系与协调,将建筑工程管理相关软件及平台的组织构架和设计进行适当改造,以实际管理需求为基础,建立相应的统一化数据管理中心,打破部门之间的行政壁垒,协调各方关系,加强建筑工程全过程的统一化管理。此外,还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来对管理软件和平台进行完善,增加系统维护功能,实现高效化管理。第二,相关企业应当要对数据信息进行保密处理,在数据共享的同时设置权限,做好授权管理工作,避免信息泄露、信息被恶意篡改等情况产生。
        2.4日常监督管理信息化管理
        参建各方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精细化管理。在政府监督管理方面,监督人员通过监督管理平台,利用移动监督执法APP、接入现场视频、无人机拍摄等方式对工程实现信息化管理。其中,工程检测数据与监督管理平台、诚信评价系统有机结合,实现对异常数据的分析汇总及自动报警提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人员能及时、准确了解现场工程实体质量状况,为现场质量问题及隐患排查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同时,检测数据共享也为检测单位诚信综合评价系统评分提供了数据支撑,在规范检测市场竞争规则上发挥重要作用。另外,为强化起重机械(塔吊、人货梯等)的监管,要求施工单位在市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控系统录入安装、使用、拆卸等信息,现场安装起重机械设备自动监控设备以及操作人员人脸识别考勤系统,以便监督人员对工地施工安全进行监控。
        2.5提高信息技术专员的综合素质
        第一,招收信息化专业人才。建筑企业应招收信息化人才,来拓展信息化技术功能。严格规划信息化人才的招聘流程,践行信息化理论知识。招聘流程应分为笔试与面试两个阶段,以科学考量人才的信息化技能。笔试内容包含计算机基础理论、信息技术应用等,以了解人才的信息化综合素质;面试环节,应设置开放性题目,让其写一篇关于信息化建设的论文,以答辩方式进行面试。面试官的组成应为人力资源管理部、施工单位管理层、建筑企业信息化部门技术指导。由多个部门共同商议,综合确定人才的去留,保障人才的专业技能符合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需求。
        结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建筑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是提高施工效率、保障施工质量的最佳途径。通过培养信息化专业人才,开发信息化管理功能,建设信息化管理平台,保障企业信息资源的安全性,促进建筑企业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建一.基于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及策略[J].建材与装饰,2020(2):130-131.
        [2]周江辉.探讨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问题[J].建材与装饰,2020(1):208-209.
        [3]刘敏.新形势下推进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35):137-1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