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居民生活质量获得显著改善,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不断增加,带动了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质量作为建筑工程建设的基本要求,可以提升建筑企业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价值。但是当前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为质量监督工作的全面开展造成阻碍,建筑企业需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优化质量监督,发挥其监督和管理职能,为工程建设质量提供保障。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质量监督;措施;
1引言
建筑工程监督管理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在建筑工程监督管理实践中必须综合考虑可能会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然后从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出发,健全管理体系和相关组织机构、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加强对现场施工机械设备和材料的监管,做好人员培训与安排。只有监管水平提升了才能有效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为建筑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建筑质量监督立法不够规范
首先从立法角度来看,对于建筑质量监督管理的立法就存在规范性不足的问题,在《建筑法》中涉及建筑质量监督的规定较少,且因为和建筑有关的法律颁布时间较早,和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存在诸多不适应之处,也和国家惯例存在冲突。
2.2建筑质量监督执法力度不够
一方面是建筑质量监督管理上的法律建设不够全面和完善,另一方面是相关配套措施没有到位,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较差,加上目前我国建设市场还不够规范,市场秩序比较混乱,直接影响了执法过程。尤其在质量监督执法方面起步晚,有的地区甚至都没有开放,当建筑领域出现违法乱纪的现象时难以用法律去制裁,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对建筑质量监督管理的发展极其不利。
2.3建筑质量监督管理主体权责不明
现在各级建筑主管部门都存在权责交叉和模糊的问题,建筑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属于事业单位,但是因为受到经费的影响,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监管人员积极性不高,加上权责不够明确,直接影响了工作的进度和质量,在出现问题后很难及时找到负责人员。而且大部分单位是一边建设一边质量监管和控制的,导致质量管理的责任无法有效落实到具体个人,存在无人监管、无人负责的现象,在监管的过程中一定要签署五方责任主体承诺书、授权书,才能使建筑工程的质量得到保障。
2.4建筑质量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落后
目前建筑质量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不够高,导致建筑质量监管人员无法及时全面地掌握有效信息,不仅会降低工作效率还会因为工作透明度不够无法接受社会的监督,而且目前许多建筑质量监管主体没有开始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会给建筑质量监管工作带来很大的不利。
3建筑工程管理中加强质量监督的相关措施
3.1加强施工人员管理
施工人员是开展工程建设的主体,其质量意识、技术能力、职业素养和工作态度与施工质量具有密切关系,因此,建筑企业在开展质量监督中,需要加强施工人员管理,将其作为重要的管控对象,进而为施工质量奠定人员基础。首先,由于施工现场涉及施工人员较多,并且呈现较强的流动性,容易为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埋下隐患,企业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把控,将管理责任落实到各个工序的负责人,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严禁与施工无关的人员随意走动;其次,建筑企业要定期组织施工人员开展培训教育,培训内容要涉及职业素养、专业技术、设备操作、安全防护以及质量意识等,通过培养提升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同时,对于特殊岗位要秉承“持证上岗”原则,进而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最后,建筑企业要制定以及落实现场施工人员管理制度,通过完善的制度规范以及约束施工人员的作业行为,防止出现违规操作行为,以免为施工质量埋下隐患。
3.2加强设备材料管理
设备和材料是工程建设的物质支撑,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材料质量与工程建设质量具有密切关系,设备材料管理也是质量监督的关键内容,因此,建筑企业需要对设备材料加强管理,保证其质量符合施工要求。首先,安排专职人员负责材料的采购工作,与市场信誉好、质量有保障的供应商进行长期合作,在材料进场后需要对其质量进行抽验,如果发现质量不合格的材料,严禁使用到施工建设中,需要与供应商联系做返厂处理;其次,材料进场后需要进行妥善保管,做好材料分类保管,尤其对于钢筋、水泥等重要材料,需要做好防潮、防盗工作,避免材料在保管中出现质量问题,进而影响工程建设质量;最后,在开展施工作业之前,建筑企业需要组织人员对现场施工机械设备进行状态检查,保证设备处于稳定而安全的运行状态,如果发现设备异常,要进行及时修理,同时,设备如果在运行中出现故障,要立即停止施工,并且组织检修人员及时抢修,在不影响施工进度的基础上,保证设备运行质量,避免发生质量问题和安全事故。
3.3落实监督责任制度
建筑企业在开展施工质量监督中,需要提升所有参建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并且制定以及落实监督责任制度,发挥各级管理人员的质量监督职能。首先,为了保证监督责任制度的全面落实,需要在每个施工环节设置专职的管理人员,并且对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进行全面把控,避免出现监管不严、不到位等情况,保证各项质量监督工作的有序以及顺利开展;其次,在制定监督责任制度中,需要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明晰,防止在质量监督中出现相互推诿、权责不明的情况,保证所有管理人员都积极参与到质量监督中,提升质量监管效率;最后,建筑企业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和质量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员考核制度,将施工质量作为重要考核标准,如果发生质量问题,及时追究各级人员的责任,将考核标准和工资绩效挂钩,提升参建人员的质量意识。
3.4发挥工程监理作用
工程监理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措施,建筑企业需要给予工程监理以高度重视,并且充分发挥其作用和价值。首先,应实行监理旁站制度,要求监理人员对整个工序的施工质量进行全面把控,及时发现施工中出现的安全隐患和质量问题,在完成工序施工后,需要对其进行质量验收,如果结果不合格需要立即做返工处理,不能开展下一道工序;其次,对监理人员开展定期培训,提升其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保证监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符合岗位要求;最后,建筑企业可以引进第三方监理机构,由其全面负责施工质量监督工作,进而为施工质量提供保障。
3.5加强质检设备管理
质检设备的先进程度和精度与施工质量具有直接影响,建筑企业需要提升对质检设备管理的重视程度,并且在日常中注重保养和校正。首先,定期组织人员对质检设备进行保养和维护,保证其精度符合质量监督工作的需求,便于各项质检工作的有序开展;其次,结合工程质量建设要求,积极引进和应用先进的质检设备,推广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精密仪器,为开展质量监督工作奠定物质基础;最后,建立以及完善质检设备管理日志,对仪器的使用状态、检修次数以及检修原因进行详尽记录,为设备的使用和维修提供资料保障。
4结语
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形势下,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建筑工程的规模不断扩大、数量持续增加,带动了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企业想要提升自身的行业竞争力,需要给予质量监督以高度重视,并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优化和完善,发挥质量监督的职能和作用,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稳定以及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金骏.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09):113.
[2]王红川.建筑管理中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的措施分析[J].江西建材,2017(14):291+293.
[3]徐平.建筑工程管理中加强质量监督的措施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28):187-188.
[4]沙丽娟.建筑管理中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的措施分析[J].消防界(电子版),2016(0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