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岩土工程中的深基坑支护设计问题及相关建议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2月第6期   作者:车立国
[导读] 在岩土工程施工活动中,深基坑支护是一种常见的施工方式
        摘要:在岩土工程施工活动中,深基坑支护是一种常见的施工方式,不仅能提高施工区域内地质结构的抗压性与稳定性,还能使岩土工程满足建筑的基本质量要求,同时也是建筑工程行业中重要的施工手段。然而,很多施工单位在施工设计活动中很容易出现参数、采样等方面等诸多问题,降低了深基坑施工的整体质量,本文以岩土工程中的深基坑支护设计问题为切入点,提出了优化设计方案的相关建议,希望对同行工作者能有所助益。
关键词:岩土工程;深基坑支护;设计问题;相关建议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对居住环境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新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工艺逐渐应用到施工活动中,极大程度的提高了施工质量与施工效率,间接地提升了建筑行业的整体功能性与安全性。岩土工程是建筑工程中的基础性工程,高质量的岩土工程能有效降低坍塌等安全事故,因此,在基坑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多种因素的充分考虑,强化设计效果[1]。
        1、深基坑支护的重要性
        现阶段,因为深基坑的设计问题与施工问题造成的安全事故频发,无形中降低了施工的安全性。尤其在施工方一味压缩施工成本的目的下,深基坑支护的设计方案会出现诸多的漏洞,给整个施工过程埋下了安全隐患,而支护结构也始终处于极限受力状态,不仅降低了基坑稳定性,同时对周边既有建筑物也造成了不良影响。此外,因为地质条件的无法预测性,使得过去较为成功的方案无法有效的应用到新项目中,如果照本宣科的开展施工,可能会造成施工周期延长。因此,为了提高深基坑施工的稳定性,就要加强对新技术与新方法的研究力度。
        2、岩土工程深基坑支护设计问题
        2.1设计问题
        建筑工程的整体设计是一项复杂的项目,需要专业人员开展设计分析,并对设计方案进行深度的研究与讨论。采取相适应的技术手段,在保证计算结果的前提下,合理的设计相关的技术参数,进而保证高质量的施工效果。设计或施工方法要根据相关的规定,让技术选择变得更加的科学与合理,为保障整体的建筑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需要注意的是,受地质、水文以及地理因素的影响,会给设计工作带来诸多的不确定性,而缺少科学的预测手段,无形中增加了上述危险因素的发生几率。此外,很多建筑企业在成本预算活动中,为了保证建筑工程项目能按期完成,大量的资金会流向具体施工方面,忽视了设计的作用,在缺乏设计资金的条件下,设计单位也会降低规划力度,进而造成设计方案与具体施工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2]。
        2.2环境问题
        在岩土工程中,诸多因素能给深基坑的发展带来阻力,而环境问题对深基坑的影响较大。复杂的环境因素影响了深基坑工程的顺利开展,例如,缺乏深入的勘探工作,无法深入了解地质地形因素,无论给设计方面,还是功能建设方面,都会到来消极的影响。同时,施工企业缺乏应急预警机制,面对环境的突然后适应性较差,例如,涌水或者软土地层形成,严重影响了深基坑支护工作的进展。
        2.3参数问题
        为了保证深基坑支护工程的顺利开展,需科学、合理的预测土压力,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造成压力测试的不稳定性,误差现象也频频发生,无形中降低了深基坑支护工程的整体质量。而导致压力测量误差的因素有很多,大致可分为土壤粘附力、土壤含水量以及内摩擦力等,都能较为明显的影响了土壤的阻力值。因此,在深基坑的支护过程中,因土质的参数问题所引发的安全问题频发。
        2.4人员问题
        在任何行业、任何企业,人力资源都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建筑企业也不例外,为保证企业良性发展,岩土工程企业一定要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

然而,在现阶段的施工企业中,施工人员整体专业水平较低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会经常性的出现不合规的施工操作,无形中增加了施工的整体风险。此外,部分施工人员缺乏责任心,施工态度较差,进而降低了岩土施工的整体质量与效率。因此,要加强对建筑人员管理体制的完善力度,激发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树立施工人员强烈的责任心与使命感,促进岩土工程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3]。
        3、优化岩土工程中深基坑支护设计方案的相关建议
        3.1突破设计理念瓶颈,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深基坑支护技术加强了对支护施工数据的采集,探索支护结构受力情况的变化规律,给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现阶段,在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活动中,不仅缺少较为完整的支护结构设计模型,同时也缺少精准的计算方式。例如,在计算支护桩的过程中,依然采用传统的“等值梁法”的计算手段。该种计算方式会造成真实情况与计算结果之间存在诸多差异性。因此,为了让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理论与实际情况相符,就要从设计理念上进行合理的创新,完善信息反馈机制,使深基坑支护结果的设计更加科学与合理。
        3.2搭建科学的支护结构
        尤其在高层建筑中,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是施工的重点,也是决定高层建筑整体质量的重要因素。然而,在深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涉及到了诸多的工程环节,比如结构工程,岩土工程等,所以,设计人员在设计活动中,要加强对综合因素的考虑,充分地结合施工周期、工程造价以及施工安全等多方面因素,有效融合具体的施工情况与设计理论,通过辩证的思维去理解深基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为支护结构的合理搭建奠定基础。
        3.3重视与控制前期实验
        在深基坑支护设计活动中,要对工程的基本要求与重要性进行科学的考虑,如果出现工程技术不达标现象的话,就要重新调整施工项目,不仅延误了正常的施工规划,同时也给施工企业带来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为了防止上述现象的发生,学者们提出了深基坑支护施工的测试实验,分别在实验室以及施工现场开展模拟实验与现场实验,并加强对实验结果的归纳与总结,然后再根据实验结果对实验数据进行充分的调整与合理优化。最后,选择最为适合的支护工程施工手段,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还能将施工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最终实现工作质量与施工效率的提升。
        3.4优化支护结构的计算方式
        现阶段,深基坑支护结构已经迈上了发展的快车道,能有效的结合永久支护结构与临时支护结构、水利结构与受力结构以及结构形式与开挖方式之间的结合,多种结合方式给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受力情况带来诸多挑战。因此,要对支护结构的计算方式进行优化。由于基坑开挖和支护结构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所以,设计工作者利用优化后的支护结构计算方法,不仅能科学的控制深基坑支护设计的工作环节,还能提高基坑支护设计的安全性与稳定性[4]。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岩石工程中,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较为广泛,在实际的工程设计活动中,因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给基坑设计带来了诸多的难题。为了实现问题的高效解决,相关人员要加强对深层基础设施建设的研究力度,创新设计理念、搭建合理的支护结构、重视前期实验、优化基坑支护计算方式,积极的解决所面临的诸多问题。
        参考文献:
[1]庄兴岳,董明锋.岩土工程中的深基坑支护设计分析[J].科技与创新,2019,(3):P.118-119.
[2]王伟雄.岩土工程中的深基坑支护设计问题及措施分析[J].河南建材,2018(3):237-238.
[3]崔炳辰.试析岩土工程中的深基坑支护设计问题及对策[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400(2):59-60.
[4]李玉珍.基于岩土工程中的深基坑支护设计问题和对策探讨[J].今日自动化,2019(2):143-1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