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强度预测方法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2月第6期   作者:路合金
[导读] 现如今,混凝土已经被普遍地应用于公路项目之中,因为集中拌合制作混凝土的优势颇多
        摘要:现如今,混凝土已经被普遍地应用于公路项目之中,因为集中拌合制作混凝土的优势颇多,比如说计量精准、质量可靠、生态环保等等,再加上越来越多的施工单位对于混凝土的品质要求也在逐步提升,所以纷纷选取集中拌合制作混凝土的方式,然后再将这些混凝土转移至施工现场。较之于其他现场拌制混凝土的方法,因为混凝土统一拌制工厂距离浇筑施工位置的间隔较远,所以不得不采用专门的运输车进行运输,而且集中拌制混凝土对于实际的坍落水平、流动水平的要求较高,为了进一步契合正常作业时所需的各方面技术标准,提升混凝土的品质水平,所以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设计出契合集中拌制混凝土的最佳配合比。值得注意的是,在制作混凝土的费用中,原材料占据总费用的六成以上,所以注重优化配合比具有很强的现实价值。
        关键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强度预测方法
        引言
        混凝土就是将凝胶材料、粗细集料、水、矿物掺合剂以及化学外加剂按照一定比例配合,通过搅拌、捣实成型以及养护硬化而制成的一种石材。在实际生产以及施工过程中,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是尤为关键的一个环节,通过确定配合比中的主要参数,不仅可以使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得到保证,同时可以实现资源的节约。
        1建筑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1.1水胶比
        水胶比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在一定范围内水胶比越小混凝土强度越高。而混凝土强度是混凝土结构的重要指标之一,所以很多试验检测人员在进行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都采用了较小的水胶比来保证混凝土强度,这种设计理念无可厚非。项目调研时发现,几乎99%的工程项目采用的水胶比都大大低于公式计算得到的水胶比,尤其是C50及以上的混凝土。如某C50的桥梁用混凝土,根据JGJ55—20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计算得到的水胶比为0.45,但在各个公路项目上,大多采用了0.30~0.40之间,混凝土28d强度达到60多兆帕,有的甚至接近70MPa,这种设计其实是一种过度设计,不仅造成严重的浪费,而且较小的水胶比容易致使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又如C50混凝土,一般用的是强度等级52.5水泥,颗粒较细,需水量较多,如果混凝土单位用水量太少,水胶比过小,水泥在凝结硬化过程中,水化反应时会由于缺少水分,干燥收缩导致混凝土开裂。很多混凝土结构物在硬化后,表面会出现很多像头发丝一样细小的裂缝,这跟水胶比太小、水泥颗粒太细有直接关系。所以认为水胶比可以按照规程计算出来数值适当降低,但不能过低。
        1.2粉煤灰和矿粉
        由于工程项目需要,常常往混凝土里加入一定量的粉煤灰或矿粉代替部分水泥,既能废物利用,还能降低成本,此外还能使混凝土具有良好的粘聚性。但是要特别注意其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一般混凝土标准养护7天龄期的强度基本能达到设计强度的70%~80%,标准养护28天龄期的强度能够达到设计强度,加入粉煤灰和矿粉以后,强度上升慢且上升幅度较小。如果是桥梁结构物的预制梁板,常常需要张拉、架梁等工艺,这时混凝土强度上来的慢会影响工程进度,所以在配合比设计时要考虑。另外要注意,加入粉煤灰和矿粉的混凝土,强度上升幅度较小。如某项目在C5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中,52.5普通硅酸盐水泥用了340kg,粉煤灰和矿粉用了80kg,水胶比0.43,7天龄期实测混凝土强度42MPa,本以为28天强度肯定能达到设计要求,于是开始施工浇筑了结构物,但是等到28天龄期时其强度实测48MPa,强度指标不合格,给施工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2建筑混凝土强度预测方法
        2.1试验材料
        试验采用某公司生产的硅酸盐水泥(PO42.5),试验所用石灰石粉为某热电厂生产的II级石灰石粉,磷渣为某公司生产的磷渣。按照不同的配合比设计出高性能混凝土:1)水灰比分别为0.3、0.4、0.5和0.6;2)石灰石粉掺量占总质量的百分比分别为1%、2%、3%和4%;3)磷渣掺量占总质量的百分比分别为1%、2%、3%和4%。高性能混凝土经过标准养护后,测定其28d的抗压强度值。
        2.2试验结果与分析
        2.2.1水灰比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随着水灰比的增加,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逐渐降低。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当水灰比增加时,水泥的比例下降,导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下降。但是随着养护龄期的增加,水泥水化进一步发展,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会进一步增加。
        2.2.2石灰石粉掺量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随着石灰石粉掺量的增加,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特征,当石灰石粉的掺量达到1%之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开始下降。这是因为石灰石粉的掺入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混凝土变得更加密实,但掺量超过一定比例时,由于石灰石粉的抗压强度远不如水泥骨料,因此其总体强度逐渐下降。
        2.2.3磷渣掺量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随着磷渣掺量的增加,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特征。当磷渣掺量达到2%之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开始下降。这是因为磷渣的掺入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混凝土变得更加密实。但掺量超过一定比例时,磷渣的抗压强度远不如水泥骨料,因此其总体强度逐渐下降。磷渣掺量与石灰石粉掺量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类似,但磷渣的性能比石灰石粉更优,因此掺量达到2%时混凝土抗压强度开始出现下降趋势。
        2.3基于SVM的预测模型
        2.3.1SVM基本原理
        SVM将不同变化因素作为预测值的标签,根据不同核函数的选取,对标签和计算值进行迭代计算。当满足一定的迭代次数或精度时,停止计算得出结果。
        核函数如公式(1)所示:
        y=sign(w*x+b)(1)
        式中:w为权值向量;x为输入向量;b为阈值;y为该层输出。
        2.3.2SVM预测模型建立
        选取水灰比、石灰石粉掺量和磷渣掺量作为输入,混凝土抗压强度作为输出,利用SVM的非线性映射能力训练模型。
        2.4模型预测结果与讨论
        SVM的最大训练误差为0.15MPa,最大预测误差为0.7MPa,其精度较高,可以应用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预测中,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同时利用BP神经网络和GA-BP神经网络对数据集进行训练和预测,得到的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与BP神经网络和GA-BP神经网络进行对比,得知SVM的预测精度更高,泛化能力强,更加适用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预测。而随着数据量的提升,3种预测模型的测试误差均会减小,因此可以说明神经网络在大数据的运用下会有很好的预测效果。



        表2  3种预测模型误差对比
        结语
        随着水灰比的增加,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逐渐下降。而当掺入石灰石粉和磷渣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因此,高性能混凝土的最佳配合比设计中,石灰石粉的最佳掺量为1%,磷渣的最佳掺量为2%。与BP神经网络和GA-BP神经网络相比,基于SVM的混凝土抗压强度预测精度更高。在大数据的背景下,把神经网络与混凝土抗压强度预测进行结合,可以为今后设计高性能混凝土提供有意义的思路及方法。
        参考文献
        [1]李丁磊.浅谈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优化及质量控制[J].技术与市场,2019(8):80-82.
        [2]范正春,范春艳,李四春.浅谈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优化设计的重要性[J].四川水力发电,2017(4):20-23.
        [3]吴育权.浅谈特殊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施工质量控制[J].商情,2019(006):119-1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